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质量是根 市场是茎 创新是魂
“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张裕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从38亿元增长到103亿元,增长了171.05%;公司总资产从32.5亿元提高到67.7亿元,增长了108.3%。
张裕在公司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2010年张裕A实现利润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2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4亿元,同比增长27.2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2.72元,同比增加27.1%。
《投资者报》记者曾在去年年底对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进行专访,探讨了张裕高速发展的奥秘,文章刊登于2011年第1期《投资者报》。
记者:张裕这几年为什么取得了如此高速的发展?
周洪江: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葡萄酒这个行业在中国增长很快,在接待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来访时,那些西方葡萄酒专家都跟我说,张裕非常幸运,因为你们在中国;二是我们企业的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每年高于行业增长是我们的目标;三是因为我们拥有118年历史的张裕品牌。最近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我们公司,对我们说,百年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不多,张裕很不容易,张裕要通过自主创新,把品牌做得更好。
记者:张裕在全球葡萄酒行业中的地位上升很快,从全球第十到第五位只用了两年时间,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周洪江:国际葡萄酒行业巨头前两名的年销售额都在20亿美元以上,我们还离得比较远。英国佳纳地亚调研公司(Canadean)的报告显示,张裕排在全球第五,但我们觉得按国际标准、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此外,葡萄的原料质量对企业提升也起到决定性作用。以前我们的重心都在市场上,现在我们像抓市场一样抓原料、抓质量。我们现在的目标是5年内冲击第一阵营。
记者:为什么近些年张裕特别重视“酒庄”建设?
周洪江:“酒庄”(Chateau)是欧洲葡萄酒公司的关键成功要素,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加强的。张裕既要把规模做大,同时也要做强。做大和做强并不一样,拉菲强不强?但拉菲一年就生产20万瓶;而我们去看过一家美国企业,发酵车间是40万吨产能,简直是一个化工厂,但它旗下却没有知名的品牌。
记者:有个统计数据,2010年一个季度的进口葡萄酒就有7万吨,这样算下来,一年的进口葡萄酒就相当于目前两个张裕的产能,你怎么看来自洋酒的竞争?
周洪江:洋酒进军中国说明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这也是张裕的发展机遇。全球的大品牌不是已经到了中国,就是在到中国的路上。他们的竞争能力,会对张裕产生一定的压力。张裕也在研究怎么面对竞争的问题,这要求张裕首先要注重产品质量、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世界优质葡萄酒的生产商;同时也要求张裕一定要把市场体系、营销体系建设好。
记者:但竞争的压力还是很大,对吗?
周洪江:竞争会带来进步。中国葡萄酒产业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跨入了西方国家用几千年才实现的现代葡萄酒时代。无论在葡萄酒酿造工艺、设备,还是产品类型、科学研究等方面,中国葡萄酒都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今后的发展预期,也调动了全世界葡萄酒业人士的热情。
记者:面对激烈竞争有什么秘密“武器”?
周洪江:没有什么秘籍,打铁还需自身硬。百年品牌能延续到现在,质量是根、市场是茎、创新是魂,其中创新对现在的张裕更为重要。创新做不上去,就会拖后腿。而张裕的创新除了产品开发与营销层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机制创新。不能只是广告、营销要做好,管理系统更要做好,人才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记者:谈谈张裕的营销模式吧?
周洪江:我们是一家营销导向的公司,市场部很强大,一般的公司都有市场部,但张裕有几个市场部,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产品系列。目前公司在全国分八大销售区域,公司每位副总经理都要兼任不同区域的管理,目的是让公司主要领导层都能了解一线的销售情况,对销售工作重视起来。此外,作为市场的领导者,张裕在对推动饮酒习惯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在全国每年要做三四百场品酒体验会,目的就是培养人们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采访/《投资者报》记者 朱艺 摘自《葡萄酒鉴赏杂志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