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酒桌“打炮”等畸形文化应当抵制
“打炮”,本是热兵器时代军人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才干的事。然而,在不少地方,“打炮”却成了一种饮酒方式,走进了形形色色的场合,上了各种各样的饭局,形成了“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的饮酒风气。笔者近年来观察了东莞地区的一些饭局,发现凡是有酒且“尽兴”的饭局,大多离不了“打炮”。
点评:无巧不成书。在《南方日报·东莞观察》推出“崇俭治奢”专题报道的同一天,今年56岁、家住在凤岗永盛大街的何阿姨因为结婚喜宴上的几杯酒,诱发急性肝胆疾病。可见,饮酒的风险有多大。
相比于在结婚喜宴上喝的几杯酒,那些“炮声隆隆”的酒桌风险更大。“打炮”就是为了喝酒喝得“尽兴”,大杯、中杯、小杯,白的、黄的、红的……一排炮过去,气氛是调动起来了,但大多数人从中得到的却不是“尽兴”,相反,是当天晚上的宿醉、失态,甚至于第二天的坐卧不宁。如果说“无酒不成敬”还勉强算作酒桌文化的话,像这种喝酒喝得“尽兴”过了头,则是一种畸形酒桌文化。
一方面,不是每一个人都用喝酒来尽兴,也不是每一个人大杯小盏下肚后都是尽兴。一些人不喜欢饮酒,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饮酒,同时考虑到上、下级之间的话语权悬殊,有很多酒是不得已而为之。到头来,肌体被情面所伤。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早已不可能靠吃饭喝酒达成某种利益上的默契,酒桌上的隆隆炮声更多了分空虚与无奈,又何苦相互为难?
酒桌文化渊源久远,但在酒桌上拼命“打炮”,实在是酒桌文化中的一种畸形形态。自我摧残、相互摧残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实在应该抵制。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如果能因此消解这种畸形酒桌文化,实在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