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帕克时代元年 未来恐后继无人
现年65岁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ker),将其发行量高达50000余册且极富影响力的刊物《葡萄酒倡导者》(Wine Advocate)转让给了一群亚洲投资者。消息一出便在葡萄酒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杂志的新加坡代表丽莎·佩罗蒂-布朗(Lisa Perrotti-Brown)接任主编。不过,罗伯特·帕克仍将负责波尔多、罗讷地区(Rhône)以及加州纳帕地区陈年年份酒的品鉴工作。
这条新闻震撼了整个葡萄酒行业,鉴于罗伯特·帕克对于波尔多极品佳酿的影响极大,该地区所受影响更甚。这位品酒家于1982年初露锋芒,当时波尔多酒商以及英国葡萄酒评论家都认为该年的葡萄酒品质较之1981年更为逊色。然而1982年的炎热天气却使得当年酿制的葡萄酒丰富饱满,与1981年葡萄酒的经典严肃感大相径庭。年轻的罗伯特·帕克追随着米歇尔·贝塔纳(Michel Bettane)的足迹,力挺1982年份的葡萄酒。这个大胆的举动令他一举成名。在这以前,酒商的意见是最具权威的,然而在这之后,酒商的可靠度便大幅下降。事实上,在酒商把1975年定为20世纪最出色的年份时,因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其可信度已经受损。如今,双方论战仍未画上休止符;不过,这不妨碍所有人都一致向1982年的伟大葡萄酒表示敬意。
罗伯特·帕克不仅专业素养一流,他还向全球市场引入了他的百分制评分系统。这种综合性评分以其精妙之处让他从普通爱好者的评价中脱颖而出:对于葡萄酒的描述是不可替代的首要任务。在波尔多,他首先对期酒(在采摘发酵后的两个月就预出售的酒)进行系统性分析,三年后对再对同一批葡萄酒进行分析,最后一次分析将会在这些葡萄酒十年陈之日。不过,他用英文写作。意大利葡萄酒专家伊安·达加塔(Ian D’Agata)为帕克的竞争对手 斯蒂芬·坦泽(Steven Tanzer)主编的《世界葡萄酒窖》(International Wine Cellar)杂志撰稿,在Diam瓶塞生产商赞助的一场在波尔多召开的研讨会上,他强调了英语作为写作语言的重要性:“法国最好的两三位专家与帕克的水平相当,但他们用法语写作,因此他们没有获得国际认可的半点希望。”
“后继无人”
奥地利葡萄酒杂志 Falstaff的主编彼得·莫泽(Peter Moser)明确地表明了其观点:“美国人罗伯特·帕克与美国市场同时出现,美国市场的崛起很有可能他做出了贡献。如今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亚洲市场开始占据较高地位。我用德语写作,因此我只能代表我所在的市场,虽然它并非无足轻重,但要和英文受众或是如今的中文受众所构成的市场相比,其容量相去甚远。“
荷兰葡萄酒杂志 Perswijn的主编罗纳德·德古鲁特(Ronald de Groot)强调说:“罗伯特·帕克很可能后继无人。世上总是会有了解波尔多、勃艮第、澳大利亚、皮埃蒙特、或是南非葡萄酒的专家,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要想找到能同时深入了解这些迥异课题的人是不可能的;即使写作语言为英文,也毫无希望找到符合如此标准的人选。”《葡萄酒倡导者》转让给亚洲投资者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它表明了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2009年和2010年的大部分波尔多名庄葡萄酒普遍为亚洲消费者所购买,尤其是中国消费者。葡萄酒关税的全面减免使得香港成为了世界性的葡萄酒拍卖平台,因此所有的著名拍卖行都在往香港调派人力。
下一个令人敬佩的葡萄酒评论家是否会是中国人?知味葡萄酒杂志的高翔简明扼要地说:“现在谈论中国专家的问题还为时过早。相反,将原文翻译成中文也非轻而易举,大量法国酒庄的宣传册仍需校对更正:中文(普通话)文字中的细微差别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都有所差异,因此更需悉心创造相关名称和词汇。”
对于波尔多和罗讷以外的产区, 《葡萄酒倡导者》影响力有限。虽然罗伯特·帕克著有一本关于勃艮第地区的出色作品,但他对勃艮第从未有过显著影响,究其原因,大抵是他过早来到勃艮第,那时勃艮第葡萄酒尚未形成成熟的大众消费市场。而他探索过之后便一直钟情的阿尔萨斯(Alsace)产区,也从未“帕克效应”中获得任何好处。当然,为了处理除波尔多和罗讷之外所有地区的评论工作,他几年前就开始聘用多名专家。波尔多地区,波尔多列级名庄和其他优质佳酿等都是“帕克系统”反应堆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任何问题都未得到解决。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褒或贬,人们还将时常谈到这位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