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国人选酒主要方式 酒庄模式是品质化必由路
说起中国的葡萄酒,每个消费者都能说出几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经常也有消费者会问记者“国外哪个品牌的葡萄酒好”,在过去,中外不同的葡萄酒发展模式给消费者也带来了认识上的误读。
上世纪90年代起,葡萄酒消费的不成熟和消费市场利益的诱惑,影响着葡萄酒的生产方式与销售方式,出现了大量为追求市场、以消费数量为目标而不是以质量为标准的葡萄酒,甚至是明显的假冒伪劣产品。为推销一些低劣产品,在消费者、市场、生产等众多领域造成了影响与混乱,成为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逐渐理性和权益保护意识的逐渐苏醒,人们开始寻找什么才是可以放心饮用的葡萄酒,什么是品质更好一点的葡萄酒。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深恶痛绝和对质量可靠产品的需求,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提供可以依靠的消费指导,于是,品牌成了中国消费者选择中国葡萄酒的最主要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葡萄酒大都走的是品牌战略,而国外的葡萄酒几乎都是酒庄发展模式。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到现在,面对外来葡萄酒的攻势,面对消费者更高的消费诉求,走酒庄酒之路成为新的需要。从长远来看,酒庄酒之路既是市场的需要,又是葡萄酒产业得以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
酒庄酒概念最初是由法国人提出来的。酒庄酒概念始于17世纪,1855年的法国酒庄评级成为影响深远的一件历史事件。1855年,为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推销法国葡萄酒,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命令法国葡萄酒主产区的波尔多商会挑选参展葡萄酒,并为这些酒提供一份不同等级葡萄酒目录,波尔多商会按以往市场销售中形成的葡萄产地、葡萄园、葡萄酒价格和葡萄酒业主声誉为划分标准,完成了这项工作,目录以分级的形式,在葡萄酒中列出了从高到低5个级别的61个葡萄酒庄名字。几年以后,参照波尔多的做法,为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法国完成了对科多尔省葡萄酒的等级划分。法国人在历史上首先以酒庄为载体完成的官方葡萄酒分级制度,成为法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欧美著名酒庄酒的优异质量,不是统一执行优良质量标准的结果,也不是竞争的结果,而是生产它们的酒庄在上百年岁月生存下来的结果,是在顺应产业发展模式下坚持传承的一种文化产品现象。由葡萄酒家族世代传承的个性化品质,是酒庄酒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酒庄酒在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
《蓬莱市酒庄聚集区总体规划》的出台,对于蓬莱产区酒庄葡萄酒品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蓬莱产区葡萄酒个性的凸显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蓬莱,酒庄模式早已不是新概念,《蓬莱市酒庄聚集区总体规划》在立足现实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出符合蓬莱具体情况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无论对于产区管理还是企业的规划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蓬莱产区的管理部门和所有酒庄来说,要做的就是按照规划,制定好实施细节,认真走好每一步。
作为这个行业的守望者,期待蓬莱产区56个酒庄的建成,期待看到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