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喝酒国家中国排世界第二 网友:无酒不成席
近日外媒评出世界10大最爱喝酒国家,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国,中国则是世界第二大爱喝酒的国家,中国人爱喝白酒,醉了就喝醒酒汤。3-10位分别是俄罗斯、法国、厄瓜多尔、摩尔多瓦、韩国、乌干达、德国和澳大利亚。
新闻解读
“世界第二饮酒大国”背后的饮酒暴力与精神空虚
客观来说,“世界最爱喝酒国家”的评选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完全科学可信。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爱喝酒的国家”的结论却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国人爱喝酒,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官场还是坊间,还都有“无酒不成宴”的规矩;喝酒已经变成社交的最要手段;官场更有公款招待的推动,早在十几年前,坊间就有“中国官员一年喝掉一个西湖”的豪迈结论。现在得出个“世界第二”的结论,想必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个“世界第二”,恐怕是全体国人的无法承受之生命之重。饮酒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交通安全到官场风气,从个人花销到公款消费,从个人健康到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则。如果说“GDP世界第二”、“政府财政收入世界第二”都可以算是值得骄傲的消息,那么,这个喝酒方面的世界第二,则更多的是一个坏消息,至少是一个忧大于喜的消费。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形成了一些极不正常的劝酒文化。在酒桌上,喝酒往往变成一种暴力。出现了司空见惯的“暴力饮酒”和“饮酒暴力”。之如一些“见面礼,杯杯都要见底”、“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式的劝酒口令,在酒桌上被运用地翻云覆雨,灵活自如。而这样的劝酒文化,放眼世界,似乎只有我们社会才是如此。可纠结的是,在请客时,我们习惯于运用这些劝酒令;当我们变成客人时,却又反过来深受其害。
尤其在官场之中,饮酒暴力更是疯狂肆虐。“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这样的酒文化,导致出现了另外一个“中国式现象”——酒量是最重要的一个项工作能力,被许多人视为是可以升职发财的资本。酒文化横行于官场,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政府正常的办公秩序、运行机制和资源分配方式。
笔者认为,“中国式劝酒”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常落后的江湖文化,甚至可以算作是“土匪文化”。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就写道:“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快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不必讳言,与当下文明而言,既格格不入,又南辕北辙。
酒文化暴力化,还从生活层面反映着国人生活的精神空虚。因为缺少精神寄托,不拼工作拼酒量,或是借用酒精麻醉自己,也就成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有事情可做的人,断然不会将时光浪费于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中。
改变当下我国社会的饮酒暴力,脱掉“世界第二饮酒大国”的帽子,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者,要在根源上遏制公款吃喝,把“八项规定”制度化、常态化,在官场之中杜绝喝酒之风;二者,改变酒品的过度宣传与过度包装,并要让“饮酒过度有害健康”这样的观念普及开来;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改变社会的酒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那份责任。(观点中国王传涛)
微言大义
@米素雅z:感情深一口闷嘛!
@SALALAH:中国人无酒不成宴,莫言就写过一篇《酒国》的小说。
@闲云野鹤:中国为何不是第一?那么多酒厂,那么多酒广告,那么多酒宴,那么多酒鬼,却排第二?
@陈术:中国明明很多不喜欢喝酒的,凑到一起不喝就感觉感情不到位,必须喝,不喝还不给人家面子,也不知道这种脑残规矩怎么沿袭下来的!
@苍海一鼠:无酒不成席,酒酣人情暖。
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史前: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采集的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经过最初的品尝后,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化。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夏朝: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体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诗充分展示了夏朝的酒文化。
商代: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酒的广泛饮用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里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
《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诗经·幽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种,系甜酒。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重酿之酒,配乐而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礼记·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尚元酒,带怀古之意,系君专饮之酒。春秋时分国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众。饷野人皆酒,意思是让他们一般的饭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
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秦汉:秦朝经济的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屡禁不止。汉代时期对酒的认识进一步加宽,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相当高。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
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日,酒曲的种类也更多了。汉代之酒道,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三国:三国时期作为我国的酒文化的发展时期,不论是技术,原料,还是种类等都有很大进步,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评价三国酒风时曾引用这样一段话:“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三国劝酒之风也颇盛,喝酒手段也比较激烈。
魏晋南北:秦汉年间提倡戒酒,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借助于酒,人们抒发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慨叹。酒的作用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使酒的文化内涵也随之扩展了。
魏晋时期之酒道,此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此外,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隋唐:唐宋时期的酒文化是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唐朝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有着促进作用,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沸沸扬扬。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酒文化在唐诗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贵器”。其酒道,饮酒大多在饭(食)后,正所谓“食讫命酒”“食毕行酒”“烹鸡设食,食毕,贳酒欲饮”。当时的饮酒之道,是在食毕进行,饱食徐饮、欢饮,既不易醉,又能借酒获得更多的欢聚尽兴的乐趣。
宋辽金元: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酒业繁盛、酒店遍布,宋代酒店强调名牌的文化个性。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饮之风,有着浓厚的酒文化底蕴,金代有着烧锅酒文化。而元代出现了烧酒(阿剌吉酒)。此外,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明清:明代起义烽烟不断,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处迁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进“酒域文化”的产生。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饮品,每逢佳节节令,“专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饮椒柏酒、正月十五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清代有“酒品之乡,京师为最”之说,当时京城的达官贵人们比较崇尚黄酒,中下层百姓则多喜欢价廉味浓的烧酒。
明清两代可以说是中国历代行酒道的又一个高峰,饮酒特别讲究“陈”之字,以陈作酒之姓,“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此外,酒道推向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门,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鱼虫、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无不入令,且雅令很多,把中国的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从名人雅士的所为普及为里巷市井的爱好。把普通的饮酒提升到讲酒品、崇饮器、行酒令、懂饮道的高尚境地。
新中国:当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的命运更为密切,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生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