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白酒塑化剂含量 只会更伤消费者的心
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透露,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标准将在两个月内出台。若无意外,相比于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新标准的含量指标将有较大幅度放宽。
既要食品安全,也要行业安全。但若要两者取其一,食品安全显然比行业安全更重要。不顾食品安全而追求行业安全的短视,恐怕只会更伤消费者的心。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的塑化剂,正常的逻辑是能不要就不要,如果必须要,也希望越低越好。塑化剂是不是白酒生产的必需品呢?五粮液之前的说明很有代表性:“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解决问题,其生产过程中和酒接触的材料都不含塑化剂”,而且一些名酒送检的产品也确实可以做到不含塑化剂。既然白酒产品可以避免塑化剂污染,为何国家标准不是越来越严、反而越来越松呢?
笔者认为,严是爱,松是害。新国标降低标准,不仅无法帮助行业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反而容易加剧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担忧。不断放宽的相关行业产品质量标准,不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反而是在强化本已严重的路径依赖。如果说在传统封闭的条件下,国人的消费没有选择,低标准会客观起到保护民族企业的效果,但在目前开放的全球市场体系下,国内的消费者也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人纷纷从国外和港澳台抢购奶粉就是最好的例证。现在,放宽白酒的塑化剂含量标准,会不会迫使百姓选择从国外和港澳台带白酒回来呢?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谁站在了标准的制高点上,谁就先树立了信任形象,就抢占了市场先机。作为事关消费者健康权益的白酒,标准制定方法的不同、塑化剂危险性不高,岂能成为放宽标准的理由?怎能树立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负责形象?都符合标准,还怎能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所以,要不要放宽白酒的塑化剂含量标准,还须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