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红酒消费能力处于上升势头
市场情报供应商英敏特(Mintel)最新发布的红酒行业消费信息显示,中国的红酒消费能力在2013年第一季度处于上升势头。目前零售和非零售总量为8.424亿升,总额达到463亿元人民币,该机构同时预测到2017年中国红酒市场消费能力将达到28.27亿升,消费总额达到938亿元人民币,甚至有望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率为GDP增长的两倍,在15%左右。
根据该报告的数据,中国红酒消费的总量不改上升的势头,但是在消费结构上出现的变化引人注意。消费红酒的单价出现下降,中低档价位红酒消费出现上升,家庭消费占比不断增加,整体增长的趋势较为平缓。2013年第一季度没有出现往年春节期间,消费量和消费额陡增的现象。
中国红酒民间评级机构红试会廖盛强总经理,对此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促使红酒行业新变化的产生。第一,酒品消费背景的变化。公务接待一直占据了红酒消费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均价在2000元以上的高档红酒,对于公务接待市场寸土必争,但是在2013年由于对于公务接待的控制,使得部分红酒开始寻求商务以及家庭消费市场,这促使家庭红酒消费开始启动。加之打击酒驾的政策,红酒替代了白酒消费,所以我们看到红酒消费能力的攀升。第二,红酒消费开始趋于理性。2008年之后,红酒市场几乎全线充斥着高档红酒,有一段时间,拉菲几乎成为红酒的代名词,也是在同一时期,中粮、张裕以及长城纷纷推出高档国产红酒。2012年之后,这一畸形的红酒消费浪潮开始消退,市场上出现了平价的国产以及进口红酒,红酒消费趋于理性。第三,红酒市场逐渐规范。红酒市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厂商如果不能共享红酒品质信息的话,消费者就要承担较大机会风险,这也是假冒红酒得以生存的本质原因。监管部门以及部分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对于红酒行业的监管从堵漏转向为疏通,从打击假冒红酒到培育和扶持红酒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的计介入,弥合了红酒交易双方的信息鸿沟,红酒假冒厂商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红试会就是在此种思路下成立的,红试会关注的是红酒的平民消费市场,通过购买平价的红葡萄酒,组织对于红酒有一定了解的民间人士,在他们品尝之后,让他们以客观的态度,综合红酒的品质、年份、口味等要素,进行客观评价,为消费者红酒购买和体验,提供指导和共享的信息。“我们不会与任何厂商合作,这保证了我们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红试会总经理廖盛强补充道。
中低端红酒的大量出现、红酒厂商以及经销商眼睛不再是向上看而是向下看、红酒消费者的理性的回归以及红酒评级机构的介入,在2013年预计会推动红酒消费的继续增长,这一波的增长相比以往,更加平稳、健康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