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在威尼斯引发热潮,但这背后却也显示了威尼斯影展的清冷局面
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渐入尾声,华语电影人连日来在水城上演了一出出精彩大戏,包括吴宇森、徐克、刘德华、刘嘉玲等在内的导演、明星集结亮相,电影节仿佛成了华语片的“主战场”。但风光背后却难掩威尼斯的落寞无奈,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其广纳各方“贤才”的能力却在减弱。
香港黄金力量大集结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鲜有好莱坞一线大牌“撑腰”,更没有欧洲大师的“杰作”云集,开幕式的惨淡已经为电影节定下了清冷的基调。但今年的水城集结了所有香港电影 “黄金时代”的中坚力量,吴宇森、徐克、刘伟强、关锦鹏四大香港名导齐现水城。最难得的是久违大银幕的张曼玉给中国媒体带来了惊喜,再加上杨紫琼、刘嘉玲、刘德华、甄子丹等一线明星,水城几乎成为香港电影人的“主战场”。
纵观三大门户网站,威尼斯专题中挂在显赫位置的头条都与华语电影人有关。只见吴宇森跟大家分享关于威尼斯的记忆,徐克开始追忆与吴宇森的当年情,张曼玉即使演了短片也闭口不提复出。而媒体报道的重点影片清一色都是华语片,从《精武风云》到《剑雨》,再到《狄仁杰》,以致于《狄仁杰》首映结束后,有记者不禁感慨说:“从明天开始,就没什么活儿了。 ”因为其他参赛片实在缺乏号召力,没有响当当的导演,更没有大牌明星,即使顶着争“金狮”的名号也乏人关注。
上片前宣传效果显著
对于华语电影人来说,能有多部影片在威尼斯参展、参赛实属幸事。尤其是 《精武风云》、《剑雨》、《狄仁杰》三部大片都将在9月公映,能提前在水城赚吆喝自然是片方求之不得的,《狄仁杰》制片人王中磊和施南生就不约而同地表示,带着影片来威尼斯,宣传比卖片还重要。
一般情况下,下半年上映的新片都寄望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露脸”,但要正好赶在“节点”上并非易事。有些大片即使受到威尼斯青睐,无奈受限于上映时间的限制,片方并不想提早曝光。巧就巧在三部华语大片都能“默契”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借助电影节平台自我“炫技”。令媒体感到欣慰的是,三部影片均不失水准:甄子丹版陈真打出了“超级英雄”的新感觉;《剑雨》中的每个人物都棱角分明;《狄仁杰》则将打戏和悬念完美结合。其中《狄仁杰》在场刊《综艺》中获评7.6的高分,再加上该片本来就是商业味最浓的一部,好口碑无疑为日后的高票房奠定了基础。
威尼斯国际化水准下降
华语电影人在威尼斯的风光表现无疑是给自家人“长脸”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威尼斯电影节是响当当的A类国际电影节,它不是华语电影自己的电影节,更不该成为华语电影人自娱自乐的舞台。因为有最负盛名的戛纳电影节在前,威尼斯电影节始终要面临“千年老二”的尴尬,但它毕竟是以“追求艺术品质”为宗旨的国际化平台,不能轻易“自暴自弃”,任凭人气与水准下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人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才是其首要任务。
但本届电影节,要欧美大牌明星没有,要大师级作品没有,要高水准的参赛片挑不出。本来被万般期待的《挪威的森林》最终沦为“鸡肋”,才女索菲亚·科波拉的新作《在某处》风格和此前的《迷失东京》相似,她充其量只是巩固了自己的个性化执导风格,却丝毫没有向前迈一步。因为难有夺人眼球的国际化知名作品,中国媒体也只能热捧“自家人”,于是华语电影人上演了一出“看上去很美”的水城大戏,但却难以掩盖威尼斯电影节自身的落寞和衰退。记者 于音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