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刘德华投资《桃姐》 引中小成本电影"活路"关注

2011年03月03日 11:0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刘德华与叶德娴当年在《法内情》中出演一对母子,此后再没有过合作。日前,许鞍华执导的新片《桃姐》正式开机,二人再度合作,演绎一段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仆情。

  前日,刘德华投资的许鞍华新片《桃姐》在香港举行了探班活动,许鞍华透露自己“好久没有足够的钱拍戏”,引发中小成本电影“活路”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能出产400多部电影。但是,在这400多部电影之中,投资过亿的大片最多不超过10部。也就是说,在影院里上映的绝大部分电影都属于“中小成本”。

  或许你会觉得,没有大宣传,没有大卡司,没有大导演,这样的电影不好看。但你是否知道,今年奥斯卡获奖的《国王的演讲》《黑天鹅》,其实都是小成本小投资?

  但是,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之路依然惨淡。哪怕像许鞍华这样的大导演,在这方面的坚持依然让人觉得心酸:为了拍自己钟意的文艺片,她已经多年找不到足够的资金了。好在圈内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支持她,比如王晶,比如刘德华。而关于中小成本电影的存活之路,从目前来看,国内、香港与欧美,都在各自探索着道路。只是,不知道这些道路,哪一条更符合电影的本质规律?

  内地做法 抓住话题赢人气

  事实上,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有两种活法,第一种是像贾樟柯那样,通过很少的投资拍成电影,然后拿去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后又以较低的成本向全世界卖出版权,进而收取利润。但中国目前一年可以产出400多部电影,真正能走贾樟柯那种道路的实在太少。所以,大多数中小成本电影还是要依靠国内的市场和票房。

  所以,第二条道路就显得更加可取。而在这条道路上,春节档期间就有两个相当成功的例子:《武林外传》投资1000万,票房1.8亿,《将爱》投资3000万,票房1.7亿。虽然这个成绩与该档期没有大片上映有关,但也还是给了大家一定的惊喜。

  究其根本,这两部电影都拥有相当好的话题性,并且因为有之前电视剧的存在,在电影还没上映前就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加上其所抓的都是像炒房、剩女之类的当下热点话题,自然容易引发观众的积极性。而在去年,文隽的《人在囧途》更是一个抓话题的典范———这部王宝强和徐峥出演的电影,几乎是目前涉及到春运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关于这一点,《将爱》的导演张一白深有体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话题其实是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之前曾经尝试过改编畅销小说,比如2008年的《双食记》,但后来我发现,不是说小说卖得好,看的人多,我们就能改编成电影。更重要的是这个作品是不是和时下年轻人中的流行趋势吻合,是否具有话题性,有没有整合营销的可能性。去年职场火,我们就卖‘职场、时尚、爱情’,把全球500强企业的高管都找来联合编剧,做了个《杜拉拉》,结果票房很好。今年吹怀旧风,我们就推‘找初恋’,自然70后、80后都趋之若鹜。所以,如何选择一个好话题,才是中小成本电影赚钱的关键。”

  香港做法 让成名艺人投资电影

  上周,在粤港澳青年电影论坛上,曾志伟介绍了香港关于中小成本电影运作的一种方式,就是由已经成名的艺人或者他们组织的公司出面,为一些有潜力的电影进行融资。当时他举了自己扶持黄精甫的例子。而在前日,刘德华又为这一做法增添了一个案例:由他投资的许鞍华新片《桃姐》在香港举行了探班活动,而刘德华和许鞍华二人,都没有讳言这部电影的成本和回收问题。

  刘德华透露说,自己之所以决定投资这部电影,有着几方面的考虑:“首先这个角色出现的时间点很好,我好久没在香港拍戏,很久没有感受在香港拍戏的味道。其次,许鞍华拿到这个剧本之后跟我说,她好久没有足够的钱拍戏,希望我能帮忙。虽然不知道这个剧本能不能感动别人,但它感动了我。它说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少爷后来为什么反过来照顾工人?因为他发现只有这个人对他好,她从小照顾你。如果我们忘掉这种感情,或者建立在商业关系上,生命就没有意义。”

  除此之外,刘德华还否认了主演这部电影是为了拿奖:“许鞍华的电影品质的确很高,但有一个现象,就是她的戏里女孩子比较容易拿奖,比如萧芳芳,李丽珍等,但男生基本不要妄想了。”但他觉得,自己投资3000万拍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仔细经营的话,赚钱还是有希望的。“我也不是很多钱,所以我的钱必须花得开心。仔细一点算的话,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有希望收回成本。本来也不用这么高的预算,但这里面加入了我的片酬。所以,如果这部电影亏了,那就当亏了我的片酬吧,就当作是我找了一群人在两个月时间里开开心心地玩了一把。本来我还想请一些朋友来客串,比如钟楚红、关之琳、张曼玉,但她们不想演。”

  欧美做法 用权威奖项换票房

  不光是在中国,其实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对于全世界电影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而在欧美,很显然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可行之路:刚刚结束的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赢得4项大奖的《国王的演讲》就是一部投资仅有130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而让娜塔莉·波特曼夺得最佳女主角的《黑天鹅》同样也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投资只有1300万美元。但是,到昨天为止,这两部电影的北美票房分别为1.15亿美元和1亿美元,而在获奖之后的第二天,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处于激增状态,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国王的演讲》成为本届奥斯卡提名公布以来票房增长最快的影片,昨日其票房甚至占了全美的21%。

  《国王的演讲》和《黑天鹅》的票房和口碑双赢,所走的路线很简单,就是在上映前后通过参加各种颁奖典礼,让自己获得业界肯定。而在美国,除了奥斯卡之外,之前一系列的前哨站式的专业奖项评选,几乎所有媒体都有所报道,无形中给这几部电影增加了不小的宣传。再加上观众一般都对获奖作品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其票房不但可以保本,而且可以获得巨额利润。

  不过,这种方式在中国未必能行得通,因为目前除了影响力日渐下降的金鸡百花奖,国内根本没有任何能够得到专业人士和观众都承认的奖项。而培养一个奖项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做到的。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郑照魁 发自香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罗攀】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