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颖
名模、演员、主持人、歌手,多栖明星。
浮华易逝,风格永存,作为中国第一批名模的瞿颖,如今已会更淡定地看待世界。与15年前相比,瞿颖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像她形容的那样“真实、自然、热情、大气”,当然,还有另一面的“忧郁”和“敏感”。
和瞿颖接触一会儿就会发现,她的确是个坦诚直率的姑娘。与一直保持着的随性自由的心灵追求不同的是,时光倒流20年,90年代初的时候有朋友形容瞿颖“不读书、不看报,见了衣服哈哈笑”,如今的她面对过往浮华已经淡然从容,笑称自己变成了“不购物、不逛街,见了书报哈哈笑”。
笑谈时尚初起时
提起上世纪90年代初做模特时,瞿颖记起当年流行的是大垫肩,而且还是活动的,随时百搭,还有当道的宽腰带和高腰萝卜裤。如今看来这些都成了复古范儿的必备装备重又走回流行风潮的河流里了。那时候的香港当真是更具购物天堂的魅力,在内地新兴的模特心目中特别“洋气”。每每到香港走秀或参加活动,瞿颖都会和女伴们一起从空当儿里抠时间——哪怕只有几十分钟,杀到铜锣湾、尖沙咀血拼,弄得香港本地模特都会惊异于她们去哪儿买到的这些漂亮衣服,连连追问。而热衷于仔细逛店,恨不得每件衣服都要上身试一遍的瞿颖常常让友人无奈:当她逛第一家店的时候,友人说:“我在第二家店等你”;过了一会儿友人说:“我在第三家店等你”,瞿颖还在第一家店,直到友人回了酒店,瞿颖还在第一家店狂试呢……
忆起那些疯狂买衣服的青春岁月,瞿颖说,那时候买衣服就是一种年轻张扬的疯狂状态,不一定是非得要买到那些衣服,而是更迷恋在购物环境里那份紧张兴奋的感觉。而现在买东西很方便,选择都很多,她却很少再有那种购物兴奋的体验,最乐意穿的就是家居服,逛街已经成为了某种任务,大牌的衣服都是成套搭配好的,没有什么感觉,反倒是“动批”时常能让她兴奋,用一件大牌挑起一身儿从“动批”用心淘来的宝贝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瞿颖眼里,时尚的定义就是在特定时期内不同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形成的一种风尚。与大家想象得不同的是,在圈子里行走多年的瞿颖几乎与奢侈品绝缘,最“奢”的是多年前过生日朋友送的BVLGARI手表,还被神经大条的她忘记遗落在哪个角落里了。在瞿颖眼中,“贵”和“奢”完全是两个概念,“奢”往往华而不实,“贵”则不同,比如她多年前买的一件5000多元的意大利产皮夹克也很贵,天天穿着,跟“奢”就不沾边儿了。
现在对瞿颖来说最大的日常支出就是房和车、物业费,服饰衣装已经缩小到几乎看不见的比例,平日用清水或肥皂洗脸,平易得仿佛未在时尚圈浸淫过。
随心自由归真我
参加过一期关于催眠师的节目后,瞿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各种心理方面的书籍和杂志成了她宅在家时的好伙伴。她希望借由自己的求知和学习可以帮助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释放压力,对自己也很有好处。
从小放养式的家庭教育给了瞿颖随性自由的个性,然而不得不面对的年龄压力也逼迫她开始思考那些让她深感矛盾的问题。回想30岁生日的前一天,瞿颖思绪万千、辗转反侧,对于“三十而立”这个大坎儿“如临大敌”状,还给自己写了封信什么的,可是一过那天,一切照常过到了今天,也没什么特别。她说,可能在未来面对40岁的时候,有了30岁的忐忑打底,也就无可焦虑了。年龄增长是个不可抗拒的事实,容貌和身体、精力总是年轻时候好,心理上也许是现在更淡定,不过,如果年少时有了今天才能有的心理状态,那也不叫青春了。面对友人发来馋人的儿女照片,喜欢小孩的瞿颖也开始纠结要不要抓紧时间结婚生子,可是如何选择以后的生活,对现状随性生活的追求,和有了孩子肯定会不顾一切什么都干不了的预期实在矛盾,“如果50岁还能生,我就扛到50岁!”瞿颖如是说。
想发新歌,瞿颖还没有具体的想法,但“爱、自由、和平”“注重内心”是她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真我,也是生活中的她给自己的美好注解。
最后,关于爱情,她直率地说,现在的状态挺好,为什么要改变?两个人在一起待着舒服,也会互相影响,但是没有谁被改变。大家都清楚,面前的瞿颖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失个恋都会觉得天要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