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本报报道了舍己救人的英雄庞晓达的事迹,并独家发起“晓达勇者慈善基金”,当时来沈演出的濮存昕接受本报邀请参加了纪念晚会。在发言中,濮存昕当场承担下了庞晓达家6万元的债务,表示会替其偿还,而这一切,并不是他事先准备好的。“我没那么富有,捐款是即兴,是随缘,纯粹出于感动。每个人都应该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同时,他还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关注“晓达勇者慈善基金”,响应辽沈晚报的倡议,为弘扬和滋养英雄精神,共同把“晓达勇者慈善基金”办好。
时隔四年,见到本报记者时,濮存昕不仅清楚地记得庞晓达的事迹,还不忘打听庞晓达家人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庞晓达的老父亲身体不错,家里新盖了房子,庞晓达女儿学习成绩也很好时,濮存昕不断地点头说:“挺好挺好,这样就好。 ”
戏剧人生
20年来与李白同醉同吟
濮存昕最喜欢朗诵的是李白的诗,《将进酒》是他每次朗诵会上的保留篇目。在话剧舞台上,濮存昕演李白已经演了20年。他毫不掩饰对李白的喜爱和羡慕。“李白是古代知识分子中最有趣的一个,他没有杜甫那么冷峻深沉,也不像陆游的诗中那么多坎坷无奈。李白的性情,最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味道。 ”演李白20年,李白则影响他更长久。“当演员的乐趣就在于,可以在戏中感受自己无法体验的人生。生活中不能,但舞台上,我可以体会李白的生活,藏在他背后,那是一种自我的释放和宣泄。 ”
“小本”毕业 全靠书籍滋养
濮存昕的气质谈吐,一直让公众将他看做知识型明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只是小学毕业,“小学毕业之后就赶上上山下乡,再也没上过学。”他说:“但是我现在能有这样的谈吐,其实全靠书籍和剧本的滋养。”除此之外,濮存昕最喜欢诗,他和乔榛、丁建华以及已故的孙道临老师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一起组成的诗歌朗诵团队,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全国巡演,已经演过100多场,“我从当年业余宣传队开始,就一直热爱朗诵。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也每天嚷嚷要追求诗意的生活。诗歌是最好的途径。 ”
出生日期: 1953年7月31日
身高: 1.81米
祖籍:江苏
头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表演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
主要作品
电视剧
2009《闯关东2》
2006《男人底线》
2004《公安局长2》
1998《来来往往》
1996《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电影
2010《最爱》
2000《洗澡》
1999《说好不分手》
1997《爱情麻辣烫》
1992《清凉寺的钟声》
记者手记
采访濮存昕有代沟没距离
纸媒记者同电视台、电台记者相比,有着器材上的弱势。不过,正因如此,我的采访也更灵活。因为行动方便,一会在化妆间、一会在后台,断断续续地做了一上午采访。要不是因为濮存昕中午需要回酒店午休,我觉得实在过意不去,差点应邀上车继续聊。
4个小时的采访,才能见到采访对象台下的很多侧面:
因为觉得许还山老师演绎的 《岳阳楼记》比自己精彩,他在自己彩排完之后还要坚持留下来,为了跟许老师讨教;
排练《琵琶行》之前,坚决中断了采访,因为“那是孙道临老师当年的经典,我必须得让自己沉下来”;
被临时通知乐团休息,在没开灯的上场口,伸手不见五指,一个交响乐团几十号人都要来跟他合影,我的眼睛都被闪光灯闪花了,他擦擦鼻子上的汗,笑呵呵地。
采访他没办法短平快,他的阅历决定他有太多的人生感悟,无论何种话题都会归结为人生道理。他是一个太好的谈话者。采访名人的乐趣,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分享到他的人生精华。结束时,他跟我说:“人生旅程的这几个小时,是我们一起经过的,你给了我分享的机会,我得谢谢你。我说完就走了,可是你这一下午还要想着我,琢磨我,还得写我。你快去想我吧,别忘了。 ”说得我满心感动,……不过,这最后一句,也太无厘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