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电影在很多时期、在很多国家都是个人抗争的一种途径。因此导演能否有表达的勇气,也是他评判电影的标准之一。”
——贾樟柯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由贾樟柯领衔的地平线单元评委会全部亮相。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两个官方竞赛单元之一,地平线单元旨在鼓励电影作品的实验和创新。
11年间7赴水城的贾樟柯面对56部形式各异的片子也显得相当兴奋,他坦言经过三天的评审后,各国影人对电影语言的创新令他欣喜,而面对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及匮乏的原创独立作品,他则表示担忧。
新媒体分流了电影观众
【自从2000年携第二部长片《站台》在水城亮相,贾樟柯11年间已经七次来到威尼斯电影节,并且在2006年凭《三峡好人》勇夺金狮大奖,可谓是威尼斯的舞台成就了贾樟柯的国际声誉。】
作为地平线单元的评审团主席,首次担纲威尼斯评审的贾樟柯面对56部参赛片,言语间难掩兴奋:“通过欣赏这几天的地平线单元参赛片,发现电影依然是能够寄托人们饱满情绪与思考的途径,电影仍然是充满活力,能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
面对不断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贾樟柯承认正有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在分流电影观众,但电影聚合观众欣赏以及促进相互交流的优势,仍然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新闻发布会上,中外记者的提问基本集中在评委会主席贾樟柯的身上,有国外记者询问评判电影的标准时,贾樟柯率先表示,“看电影首先是一个感受情感的过程,然后要看影片在人性方面有没有新的理解、电影语言是否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有启发作用。”
忧心国内电影创作环境
【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近年来连续创下新高,但面对形式各异、注重创新的地平线单元,内地电影的创作力匮乏之困愈发凸显,媒体也难免将问题关注在国内电影创作环境上。】
“上世纪90年代末后,虽然国内电影创作快速发展,但是整个国人的学习精神有一些停滞,对向国际社会靠近的渴望有一些消失。”贾樟柯对此侃侃而谈:“虽然国内电影市场高速增长,很多片子非常容易获得过亿元的票房,但是电影及文化界过度陶醉在里面,从电影语言到对人性的理解及感情的表达都有一些滞后,对全世界的贡献是相对降低了。”
“在威尼斯看了一些其他国家的电影后我最大的忧虑在于,中国电影整体上缺少当代性。中国电影在意识、形式上有些停滞不前。”谈到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时,贾樟柯坦言:“中国电影应该是世界电影的一部分,不要因为中国有着全世界都羡慕的电影市场,就没有雄心让电影成为国际电影的一员,再次封闭自己从而与世界电影脱节。” 天府早报记者常雄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