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贾樟柯投百万寻求"独立声音" 因"影评人"封号泛滥

2011年11月17日 15: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绝对值得期待”、“著名影评人XXX吐血推荐……”如今在很多电影上映前,在铺天盖地的宣传类稿件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字眼。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电影院,你会发现这堆所谓的影评人实在是坑爹不偿命。所以,很多电影形成了这样一个现象:上映前的“内部放映”口碑好得天上有地下无,上映之后,骂声却充斥着大街小巷。

  这当然是影评人的问题。所以上周贾樟柯在微博上说要投资100万寻找独立影评人的说法才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实在是牵扯到许多人的饭碗问题。而贾樟柯的这一说法本身也引来了不少质疑:投资100万,还让人“独立说话”,那么这个影评人如何才能保证不是这100万的奴隶?

  缘起

  100万培养独立影评人,行么?

  贾樟柯说这番话的背景,是他监制的新片《HELLO!树先生》开始在国内上映,票房并不尽如人意,但贾樟柯看起来却更在意人们的评论。在他看来,这样特立独行的电影应该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但现在所谓的影评人们却都热衷于去评论各路商业大片,对这部屡屡在国内外获奖的电影却缺乏关注。

  不过,接受采访时贾樟柯却说自己号称培养“独立影评人”的设想起源很简单:“做这个事儿并不是为了某部电影,而是因为这个行业有需求,也必须有人先开始做这样的事。而且,我们是不指望回报的,都是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说每个人拿出多少钱来做这个事情。”他解释说,现在这个想法也只是个初步意向,关于具体的操作手法也还在讨论中。“我和我的一些朋友愿意捐助,而不是直接管理,我们只提供资金支持,我们是想发掘一个类似于科学松鼠会一样的团队,做类似于‘免费午餐’和‘大爱清尘’一样的项目。大概是这个意思,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直接的利益关系和接触,也于此来保持独立性。当然,这个团队那边要出的具体计划书和报告给我们看。”并且为了避免瓜田李下,让人产生“贾樟柯御用影评人”的嫌疑,他强调自己只会去帮忙解决资金问题,不会参与任何具体运作的事情。

  根据贾樟柯的意思,他所言的影评人资助平台上影评人至少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第一,受资助参加国际电影节;第二,每周在线下讨论当周首映的国产影片;第三,定期向普通观众介绍无法公映的独立电影。

  现象

  影评人都是被收买的?

  贾樟柯的一番话在过去一周引发了诸多“影评人”的口水。影评人们虽然没有人主动跳出来反对,但也明显地分成了两派,有公开表示支持的,也有认为这种模式在操作上无法实行的。但事实上,贾樟柯所言的“独立影评人”,其实只不过是针对实验性的独立电影,而这种影评人就算是培养出来,他(她)所写的影评大部分也都是国内大部分人看不到的电影,而在目前,中国最缺少的并不是这些实验性电影的影评人,而是在主流商业大片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独立观点的影评者。

  与贾樟柯的言论相映成趣的,是10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杨子被封“水军都督”一事。今年国庆档上映了两部大片,一部陈嘉上的《画壁》,一部杨子投资的《白蛇传说》。这两部电影在上映前都是一致地被影评人“交口”称赞,而在上映之后却都有不少恶评。对于诸多网络恶评,尤其是一些影评人的负面评价,杨子将其归结为“竞争对手收买的水军”,并且在微博上公开宣布,他已经揪出了微博名为“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的影评人的真实身份,是某个竞争对手的宣传总监,因此,杨子也被网友们戏称为“水军都督”。讽刺的是,在《白蛇传说》上映周期中,同样也传出了杨子给影评人巨额“封口费”的说法,而杨子对此的回应则是“这是我人品大爆发。”

  事实上,所谓的“收买”新闻并不新鲜,很早之前,就有网友们开始总结,但凡影评人“交口”的商业大片,一定不是好电影,更有人评价说,影评人在观众心目中值得信任的指数,并不比中国足球高多少。

  原因

  “影评人”封号泛滥,更别说独立了

  事实上,从中国电影界的现状来看,中国不但是缺少“影评人”,甚至连对影评人的界定都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如今被称为影评人的有很多,但很多人与其说写的是影评,倒不如说是私人观后感。而现在活跃在各路媒体上的影评人们,其来源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是媒体记者,以网络和平面媒体记者为主,这些人平时接触到各类电影的机会比普通观众多一些,加上职业需要经常会对某些电影进行评价,久而久之也就称为影评人了。二是网络写手,这些人很多都是热爱电影的观众,在某些电影论坛社区之类的地方写得久了,也形成了一定的粉丝群,进而被媒体邀约写专栏,形成了所谓的“影评人”。三是专业院校的老师或者学生,这些人所写的评论大多是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对电影进行解读。

  三种影评人里,媒体记者和网络影评人都有可能被“收买”。但媒体记者和网络写手之间还有一定区别。比如某大片在邀请某记者看片之后,会给予独家采访某焦点导演或者话题性很强的明星为条件,而以抓新闻为主的记者往往面对这样的条件无法拒绝;而网络影评人本身在影评结构上就没有一定之规,加上其本身就是靠写专栏“吃饭”的,而他们若是能够得到片方的青睐和邀请,本身也是对自己地位的一种证明,因此同样不会直言不讳。

  至于专业院校的师生,本来是最有可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专业影评人”的。但这些人的缺陷在于,他们的兴奋点与普通观众根本不同。比如,他们会觉得“中景再切特写,然后全景”这样的拍摄手法很值得赞叹,却根本不会顾及这部电影是被骂臭了的《无极》。

  此外,中国还有一个电影评论家协会,同样也适合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权威声音”,但这个协会基本在商业性电影中处于失语状态,也直接造成了目前影评人泛滥的状态。

  南方日报记者 郑照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希茜】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