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奥斯卡走怀旧路线 观众或将在现场“穿越”
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上竞争得最激烈的《艺术家》和《雨果》走的都是怀旧路线。
最佳电影提名
每一个镜头都在闪回当年故事
《艺术家》全程采用默片的形式来表现,虽然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算一部默片,大量的音乐被铺在声轨上,在个别段落也实验性地加入了环境音、动作音,甚至最后一幕还出现了台词,但是整体上来说它的确是对默片的一个完美复制与致敬。在故事上,影片结合了《一个明星的诞生》和《日落大道》,男主角让·杜雅尔丹饰演的默片明星在有声电影时代到来的时候仍然拒绝讲话,最后变得穷困潦倒。故事里的音乐很多取自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有些镜头还仿效了《公民凯恩》。
黑白摄影的难点在于,布光的细节比彩色摄影难度大,更多的明暗线条在黑白影像中也更容易被扭曲和放大,而这次为了还原黑白影片的质感,导演哈扎纳维西乌斯请回了特吕弗的御用摄影师谢夫曼,凭借后者多年黑白摄影经验,控制影片摄影和风格的还原效果,甚至影片套用了默片时代1.37:1的学院标准比例和每秒22格的拍摄速度,以图达到精准还原的目的。
与《艺术家》相反的是,《雨果》采用了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3D技术跟踪拍摄,并配以后期色彩渲染,已达到恢复上世纪初摄影作品的复古效果。如果说《艺术家》的怀旧放弃现有技术,建立在对古老电影技术的模仿基础上,那么《雨果的秘密》的怀旧则是倚赖技术,用技术去还原历史的层次和维度。
影片回顾的历史早于《艺术家》的默片时代,是电影长片出现之前的梅里埃时代。导演斯科塞斯正是用技术制造一种落差,彰显电影的魅力依赖技术,也可超脱于技术。影片伊始,导演便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对1931年蒙帕纳斯火车站的鸟瞰,镜头从蒸汽和人流穿过,飞翔车站的大钟。斯科塞斯正用最新的科技实现电影的造梦功能,这与百年前梅里埃通过移动摄影、叠印法和多次曝光等手法制造的12分钟短片《月球旅行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新的3D技术被用来向最旧的电影致敬。影片的小主人公雨果在巴黎的一个车站孤独、秘密地生活,雨果不时在玩具店偷一点零件,被脾气暴躁的店主严厉责罚。在这过程中他还认识了乔治的养女。故事就这样讲下去,脾气暴躁的店主其实有着辉煌的过去,他便是乔治·梅里埃,早期电影的重要奠基者,就这样一个儿童的探险与无声电影史有了交叉。影片的后半段,斯科塞斯将自己对无声电影史的记忆毫无顾忌地放入影片,《火车进站》《党同伐异》《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等悉数登场,他用最古老的影像片段唤醒观众对电影最初的记忆,希望现代观众能重拾旧时代观众看到火车进站或哈罗德攀爬高楼时的惊喜体验,这是斯科塞斯献给电影最浪漫的情歌。
此外,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也是一部探寻“最好的时代”的怀旧影片,男主角吉尔独自游荡于巴黎的午夜,却无意加入一群上世纪二十年代打扮的年轻人的聚会,发现自己竟置身于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毕加索和达利等艺术家的文化圈内。此后,吉尔每到午夜,便搭乘老爷车重返过去,流连于沙龙、舞会和酒吧,与菲茨杰拉德勾肩搭背,与海明威海阔天空,与达利互吐衷肠,甚至还意外结识了毕加索的巴黎情人阿德瑞娜,这或许是艾伦做的最浪漫的一个梦,他与整个黄金时代在午夜巴黎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