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话:少年警校四十载 阿Sir磨成硬汉那些年
中新网香港6月3日电 (记者 贾思玉)如果看过《新扎师兄》、《壮志雄心》等上世纪80年代香港热门影视剧,你一定对里面“地狱式”的学警训练印象深刻。这些正是以皇家香港警察少年训练学校为蓝本拍摄。
已停办的香港少警训练学校,将于2013年迎来创校40周年。香港警察博物馆一场有关少警的专题展览日前开幕,介绍昔日警队摇篮的运作模式,重现警坛硬汉的青葱岁月,展期持续到明年5月底。
少警于1973年9月开始收生,向有志投身纪律部队的15岁半至17岁青少年,提供为期两年的职业训练和中学教育。
创校舍监之一陈少华忆述,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工业起飞,技术工人工资飙升,做假发的女工的月收入比警员高一倍还多。警队人手流失严重,招募新血又遇到困难。另一方面,九年免费教育尚未实施,不少学生被迫辍学。少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提供免费食宿,每月更向学员发放零用钱,建校后颇受欢迎。
“我是少年警校253、17期张家辉。”影帝张家辉大概是最为人所知的少警学员,他亦在创校40年前夕追忆“那些年”。毕业20多年,他不仅学号脱口而出,还念念不忘首日入学的情景。“晚上睡觉时,听到一片细细声的抽泣,这里面也有自己。”
位于新界粉岭的少警营地条件艰苦,全校无空调无热水,宿舍、课室使用的是半筒形铁皮屋搭建的旧军营,冬冷夏热,并时常有蛇虫鼠蚁“拜访”。
从展览上一张旧照来看,刚入营的少警学员大多身形瘦削、眼神羞怯,穿着紧身T恤和牛仔裤,手插裤兜听舍监讲话。他们那时想必未料到训练的严苛:每天清晨6时起床,上午步操、练习武术或自由搏击,下午学习中英数课程,同时要进行急救等训练……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被磨练成短髮、黝黑、强健、果敢的铁汉。
捱过两年,每位学员毕业前还须通过两项终极测试——夜间长跑和野外求生,前者指穿大头靴在深夜指定时间内跑完40公里;后一种,学员要被放逐至荒岛或偏僻山头,只带火柴、指南针、手表、面包等有限必需品,独自渡过3日2夜。“必需品用得越少越高分。”现任职警队总督察的少警学员黄祖成回忆道,同学们个个年少好胜,那3天他只是喝水及吃豆罐头。
“因为少警这段经历,我们已习惯刻苦地训练生活,出来做事遇到困难就不会轻言放弃。” 如黄祖成所言,时至今日,“智勇诚毅”的校训仍然引领着少警旧生的言行。
只可惜,由于高中教育制度转变,少警招募日趋困难,至1990年正式关闭。办校17年,共训练4298名学员,当中逾九成投身警队,目前仍在警队服务的少警已晋身警长至总警司等不同级别。
张家辉如此评价少警的历史作用:“不可能令每一名学员成为伟人或成就很高的人。但对于反叛、不爱读书、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来说,这间学校引他们走上正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