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瑞芳从艺之路:“李双双”银幕放光彩
张瑞芳出生于河北保定,受投身革命的姐姐影响,张瑞芳年少时就走上革命道路。中学毕业后,她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攻读西洋画专业。当时正逢国家危亡时刻,张瑞芳与进步学生一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走出画室用自己的画笔当匕首,在街头画壁报、宣传画,激励大众抗日救国。
演话剧:婵娟笑貌文豪称赞
19岁起,张瑞芳参演戏剧,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黎明》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至重庆,她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包括《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名作。文豪郭沫若两度赠诗,其中,称赞其在《屈原》中扮演的婵娟一诗写道:“凭空降谪一婵娟,笑貌声容栩栩传。赢得万千儿女泪,如君合在月中眠。”郭沫若的这首题诗后来一直挂在张瑞芳家中。而饰演屈原的著名演员金山后来成了她的丈夫。两人离婚后,金山亲自执导话剧《屈原》。张瑞芳与白杨、舒绣文、秦怡并称“四大名旦”。
演电影:经典“双双”难以超越
张瑞芳成名在舞台,心爱的却是电影。读书时她就是个影迷,不迷好莱坞,专迷孙瑜执导的电影:《大路》《野玫瑰》《小玩意》等,片中的阮玲玉、王人美、金焰、黎莉莉等都是她崇拜的明星。1940年,她在重庆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孙瑜执导的《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在影片《松花江上》中以质朴的表演塑造了村姑妞儿的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在电影《南征北战》《三年》中扮演工农兵形象。周恩来总理曾热情鼓励她:“我看了你演的《南征北战》和《三年》,你演了一个农民,又演了一个工人,都有点样子了,应当继续努力。”
此后在《三八河边》《聂耳》《家》《大河奔流》等众多优秀影片中,张瑞芳塑造了一个个丰富饱满的中国女性形象。其中《李双双》是张瑞芳表演艺术的一个高峰,她以精湛的演技活灵活现地塑造了“李双双”,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郭沫若因此第二次向她赠诗:“天衣无缝气轩昂,集体精神赖发扬,三亿神州新姐妹,人人竞学李双双。”更令张瑞芳激动的是,周总理和邓颖超也喜欢这部片子,当张瑞芳等携影片出访日本回国后,邓颖超约她去吃饭,总理见到她说,今天请你吃螃蟹,因为你拍了一个好戏。该片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奖。1982年,张瑞芳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泉水叮咚》是一部儿童片,片中被张瑞芳抱着看橱窗的5岁小男孩就是陆毅,张瑞芳直说他很有灵气、很可爱。
办敬老院:不做生意筹划剧本
2000年7月11日,已经82岁的张瑞芳拿出毕生积蓄(甚至还有儿子寄来的存款)、卖掉亲家母的房子在上海办了一家名为“爱晚亭”的敬老院。她说:“办敬老院不是做生意。我是想办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这些有着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的老人,有一个共同的家。”她还筹划过一个剧本,就把敬老院里老人的故事拍成情景喜剧。
200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张瑞芳颁发了“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还送给她一个由888朵玫瑰花组成的生日花匾。2007年,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张瑞芳获得“终身成就奖”后当场泪洒,哽咽着说了一句话:“很多人都应该来领这个奖,可是他们都已经不在了……那么我就把这个奖看成是对我们这一代老艺术家的安慰吧!”当时的主持人倪萍昨晚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痛心地感慨:“电影艺术是张瑞芳生命的唯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时90岁高龄的张瑞芳虽身在病房却时时牵挂着灾区。她说:“你看那些被救出来的妇女、小孩,他们的精神面貌是那么好,那么乐观……我心里说不上有多感动,多好的老百姓啊!”激动之余,她亲笔写下:“我被灾区人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们是大写的‘人’!”
本报记者 张艺 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