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好声音"承认编故事:安排徐海星谈亡父 刘欢忘词

2012年08月10日 09:24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好声音》标榜的是好声音,但是舞台上学员口中每每讲起各色“好故事”,这究竟是顺理成章的事,还是节目组一开始就有意为之?对这个问题陆伟丝毫没有回避:“讲好故事,一开始就是作为《好声音》的重要谋略,也是作为节目的一大卖点加以设计的。”陆伟透露,被同事在各大城市选中的选手会提前来到上海,导演组成员要分别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最好的平衡是有3分声音、2分故事,这样的选手我们会重点推荐,栏目组也会进行精心设计,以求场上的氛围正好可以带出选手的故事。而如果选手的故事并不精彩,我们就不会设计环节让他们讲故事了。”

  搞定学员

  提前安排徐海星谈父亲

  《好声音》首期播出的节目中,女学员徐海星对父亲身故的讲述,不仅让刘欢潸然泪下,也感染了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而引出这段讲述的关键一环,就是杨坤对徐海星的反问:“那你爸爸来了吗?”陆伟直言,这正是栏目组精心设计的结果,“我们前期策划时一致认为,徐海星的故事很可能是首期《好声音》最大的亮点。”故事有了,如何让徐海星自然地讲述,成了栏目组最大的难题,“如果让她在舞台上直接说父亲去世了,就显得节目太刻意了。”最终栏目组做通徐海星的工作,让她隐晦地说出“我觉得爸爸也来了”,由此引发了她感人至深的讲述。陆伟直言,已播出节目中学员讲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确实是栏目组安排他们说的,“这是一种追求节目效果的必然考虑,如果不引出故事,选手给观众的印象一定不会如此深。”

  搞定导师

  只能提示玩“暗战”

  陆伟告诉记者,为了节目效果搞定选手并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搞定评委,“4个机位直接对准导师拍表情特写。你的情绪必须得是真实的。”但是为了引出好声音以外的好故事,栏目组还必须以评委发问为“导火线”,因此必须处理得相当巧妙。陆伟还以徐海星举例,“第一场录制前,栏目组给导师们递了发问时的“建议提纲”,“上面大多是‘你多大’,‘做什么工作’……这样的常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特别设计的‘你的父母来了没有?’这个问题。我们这么处理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导师们觉得问题是有针对性的。甚至,这份‘提纲’我们必须在第一位选手出场前就给导师,而徐海星却在第四个出场,以显示我们不是针对徐海星设计的问题。”如此“处心积虑”地设计,陆伟直言就是不想引起导师的反感,“你要知道,这4位导师都是很正直,也很有个性的。如果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设计’,可能就撂挑子了。”

  陆伟告诉记者,这样精心设计下,现场却还是出了一点事故。当徐海星对刘欢说出“我的父亲特别喜欢您”时,忘掉了“提纲”的刘欢只是回答:“谢谢你爸爸。”陆伟说,当时他们栏目组成员的心都悬在嗓子眼了,“如果没有其他导师接茬,徐海星的故事就引不出来了。”好在,杨坤想起了提纲上的问题,问:“你的爸爸来了没有?”徐海星给出了“安排”好的答案:“我觉得爸爸来了。”这时,率真的那英下意识地反问出最为关键的问题:“你觉得?”“这三个字一出,我们长出一口气,知道‘设计’成功了。”最终刘欢潸然泪下,“这个完全不是设计的,对我们来说是个意外,但却是‘意外之喜’。”他透露类似的意外之喜还有“第一期节目中学员黄鹤上台脱掉高跟鞋,光脚唱歌,这是我们设计的,但没想到那英也把鞋脱了,这也完全是个意外。”他透露,4位导师直率的性格确实为节目的火爆增色了不少,“我们之前没想到一贯‘学院范儿’的刘欢可以这样温情脉脉,也没想到杨坤能够这样放低姿态,真情流露。4位导师私交很好,在舞台上既有配合,又有‘掐架’的场面,完全达到了我们之前的预期效果,甚至有所超出。”

  回应质疑

  “如果真想煽情,栏目组招儿多了”

  近一个月来随着节目的热播,早已有网友对《好声音》“疑似设计”的诸多场景进行了质疑。对于“《好声音》过于煽情”的质疑,陆伟解释道,尽管一些选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也有泪流满面的场面存在,“但我们始终坚持传递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草根选手为了梦想拼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爱与传承、学员与导师之间的真情流露……”他直言,如果从技术环节上出发,想让选手痛哭流涕其实相当简单,“在现场那样的情绪下,只要我们开点煽情的音乐,再在提问环节加以诱导,选手的情绪一定会失控的,但那绝不是《好声音》想达到的目的。”而对于一些网友对选手刻意隐瞒演绎身份的质疑,陆伟透露,《好声音》并没有强制性地规定选手必须在报名时来个“大起底”,而节目呈现的部分也与导师的提问有关,“我们对导师的提问只有建议没有要求,导师基本都是自由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导师也许不会问选手从艺经历之类的问题,这不代表选手或者节目组刻意隐瞒了什么。”本报主任记者 关力制

  节目里看不出来

  幕后事

  幕后之一:

  包装导师定位明确

  节目宣传总监陆伟透露,这类音乐节目的模式要求评委中有两个一线大牌,一个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人,再加上一个历经坎坷方获成功的歌手。在《中国好声音》中,这些角色分属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

  对于邀请杨坤和庾澄庆,除去四人之间私交甚笃外,节目组还有额外的考量。作为四位导师中唯一一位70后,杨坤相当于晚辈,定位谦卑,时而自嘲。而别名“哈林”的庾澄庆则是一位资深电视人,节目组需要他在里面穿针引线,扮演一个控制节奏的角色。

  根据对四位导师的定位,节目组也对他们的着装风格作了相应的导向性建议:摇滚范儿的庾澄庆,即使在酷夏,也要穿一身遍布网眼的皮衣;年纪最轻的杨坤无需过分考究,一件白衬衫恰到好处;个性直爽奔放的那英黑金色结合,显得大气随和;刘欢则主动要求戴上帽子,好遮住花白色的头发。

  幕后之二:

  一把椅子造价80万元

  80万元一把的转椅,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它们就是4位导师们坐的旋转椅。宣传总监陆伟介绍,“这个椅子是从英国空运过来的,这个费用包括了海外运输,过关和现场安装维护等一揽子费用,当然最关键的是包含版权费。”陆伟说,“每把椅子都是一个集成的概念,椅子的软件控制和音响、灯光都需配合到位。四把椅子光安装就花了两天一夜,平时还要经常调试。”

  如此豪华而昂贵的转椅,现场的明星导师还要挑“刺”:庾澄庆提出“如果能有按摩功能就好了”,那英希望能有个电扇,“这样转过来的时候,头发飘起来,多有架势”。(宗和)

  近一个月来,刘欢等4大导师助阵的《中国好声音》已成为不少观众每周五晚必看的音乐类节目。在学员整体演唱水准和导师的真情流露被观众盛赞之时,不少负面声音也接连传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设计感”:“好声音”每每连接“好故事”,煽情场面层出不穷;多位选手标榜草根,但之前却有丰厚的演艺经历……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昨日对《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进行了深度采访。他直言《好声音》的“设计”成分确实存在,并详细披露了节目组的精心设计,让导师成为选手“好故事”出炉的“助推器”,“我们煞费苦心地‘设计’,只是为了让节目更好看,且这些‘设计’并不恶俗,传递的都是正确的价值观,绝非刻意煽情。”

【编辑:张曦】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