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白鹿原》:“下半身表达”异化了原著
我们没有看到220分钟版本的《白鹿原》,所以不知之前那些“划时代”的评论是否确切。就目前影院公映的155分钟的《白鹿原》说,熟悉原著者可能会觉得电影寡淡无味,在不熟悉原著者看来,这就是一部《田小娥传》,只是半部《白鹿原》。
说半部《白鹿原》,是从体量上讲的,陈忠实1993年版《白鹿原》共680页,田小娥是在第340页上死去的。而从小说原著表达的主题讲,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讲,电影甚至都不够原著的一半。
“下半身表达”
异化了原著
简单地说,《白鹿原》是什么?小说原著作者陈忠实回答:习惯了几千年的意识崩塌了,然后我们就失去了方向。
失去方向的人们,在小说原著中有很多,鹿子霖是,田小娥是,而最主要的,还有许多不知方向的革命者。王全安选择田小娥,也选择了电影的下半身表达。电影《白鹿原》的激情戏有“盛名”,这也许是这部电影被接连审查剪辑的诸多原因之一,不过从公映的版本看,《白鹿原》“几乎没有激情戏”,但从开始到结束,电影中的情色暗示无处不在,不错,这些暗示在小说原著里都有,但这些暗示在整部作品里所在的比重太大了,这样,电影的意味在悄悄起变化。
作为这几十年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白鹿原》实在过于浩瀚复杂,连陈忠实都说,也许只有电视剧才能充分地表达原著的内容。电影版《白鹿原》改编名著,用切割一段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厚非,有人说过,以田小娥的角度是《田小娥传》,以白孝文角度就是一部白孝文版的《活着》。电影《白鹿原》最大的问题是,这是一部《田小娥传》,却不是田小娥或者说女性的视角。也许是被一再剪辑的缘故,公映版想表达的很多,但白嘉轩的背景未被交代清楚,鹿兆鹏的革命显得非常匆忙……每个人都表达了,每个人都浅尝辄止,最后留在银幕上的只有一个田小娥。对于小说《白鹿原》这样的经典作品而言,电影这样的表达异化了原著。
王全安回到
“第五代”思维
王全安不属于张艺谋、陈凯歌他们那些第五代导演。但从电影内容看,《白鹿原》的思维水平回到了30多年前,那是张艺谋、陈凯歌意气风发的时代。油泼面,慷慨激昂的秦腔,一再被表达的麦浪,《白鹿原》把这些符号性的东西做足了,像极了30年前的张艺谋。
《白鹿原》是一部难拍的电影。张雨绮说过,她问王全安,这么难的《白鹿原》你为什么不肯放手,王全安说,那是我们的根与灵魂。公映版本的《白鹿原》定位模糊,仔细琢磨,似乎有寻根的味道。电影表达寻根主题无可厚非,不过现在寻根主题已不是最主流的文化思维,现在捧出以寻根为主体的《白鹿原》,有点不合时宜。熟读过《白鹿原》原著的观众不会喜欢这电影,电影把原著写“小”了。对于没读过原著的年轻一代,电影《白鹿原》能带给他们什么?情色的噱头?一个女人的史诗?但是,这些东西在155分钟的版本里也没有。
记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