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好声音"制作团队反思缺憾 媒体评审被讽不懂音乐

2012年10月06日 12:19 来源:武汉晨报 参与互动(0)
“好声音”制作团队反思缺憾媒体评审被讽不懂音乐

  《中国好声音》凭借其成熟的节目模式和制作运营,成为这个夏秋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然而,从最初的一致好评,到结尾的一片质疑,制作方灿星制作团队也承认这并不是一档完美的节目。团队经验、学员包装、节目剪辑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忽视的漏洞。到底有哪些漏洞?《中国好声音》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

  《中国好声音》开播之前便作出承诺:节目不会考虑学员的身份、背景,也没有煽情故事和“毒舌”评委。但事实上它最终仍未“脱俗”,节目中还是有很多作秀的成分,有些“秀”适得其反,违背了“好声音”的宗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56位学员中,有“故事”的学员最终多未走得长远,反而是几位“简简单单”的人获得了更好的口碑。失去父亲的徐海星、大山里走出的吉克隽逸、小王子李维真、高考失利的郑虹,这些“有故事的人”都陆续被“揭穿”,因而饱受质疑,这无疑给他们未来的发展设置了很多障碍,非常会唱的徐海星最终以超低的票数惨败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张玮、王韵壹、吴莫愁、梁博等人,他们在这个舞台上都没有讲故事。但事实上,他们并非真的没有故事,王韵壹从小就是个孤儿,吴莫愁同样失去了父亲,但他们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把这些经历讲出来博取同情,反而是节目做到最后,这些故事才被曝光,为他们增添了不少“分数”。

  关于“故事”的争议,制作方灿星制作团队宣传总监陆伟表示,其实节目选择学员的标准仍是“声音”,后续的故事只是想让学员的形象更加丰满。第一季结束之后,团队也作出反思,由于制作经验不足,对很多学员的特色发掘得并不充分,一些个性学员也没有打造好,希望在下一季中改善这些失误。

  反思二:导师未导

  学员进步没有突飞猛进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导师无疑是《中国好声音》的一大亮点。他们在乐坛的地位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号召力,四个人在节目中所展现的个人魅力都可圈可点。

  然而,从导师最终的“指导效果”来看,学员的进步并不大。陆伟说,这是比较遗憾的一个方面。由于节目制作周期较短,学员的演唱水平并未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甚至有些学员在后段的表现反而没有最初的好。这也是节目组需要反思的地方,下一季会给导师和学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导师充分发挥作用,让学员在前后阶段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四位导师在第一季的表现来看,他们充当的角色作用,更多的是“评”,而不是“导”。特别是盲选结束后,在导师考核阶段的点评,切中要害的不多,多是“你的表现非常完美! ”这样的客套话。四人相比,刘欢的多数点评都体现出一位声乐老师的专业水准,庾澄庆则代表了台湾音乐人的专业与敬业,那英和杨坤,更多的则是体现了真性情的一面。

  反思三:剪辑遗憾

  下一季力争让更多学员露面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团队在国内电视领域是非常专业的。全场26个机位、1000多分钟的录制素材剪成两个小时,画面质量已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特别是很多细节捕捉得都很好,递话筒、后台家属等细节画面的剪辑,让观众印象深刻。

  然而,宣传总监陆伟总结节目漏洞时却对剪辑表示出遗憾。他说,由于这是团队第一次制作这种类型的节目,在各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节目最理想化的剪辑效果并没有呈现出来。

  在这方面,观众也有所体会。比如,最终的“年度好声音”梁博,其盲选时的画面在节目中的播出时间只有几十秒,还有大批学员也只是一闪而过。陆伟说,下一季会在剪辑方面有所突破,争取让更多参与录制的学员都能出现在节目中。

  【观众质疑】

  媒体评审团不懂音乐?

  《中国好声音》从终极考核开始,媒体评审团的出现便成为最大争议。有不少网友和观众认为,这些媒体人士不一定懂音乐,甚至容易被节目组操控,影响了栏目的质量与公正。

  据了解,对于媒体评审团的设置,《中国好声音》的总指挥田明称,也曾犹豫过,在节目中引入99位媒体评审是《The Voice》模式的第一次尝试,因为广电总局今年下发的批文要求歌唱比赛必须“以唱为本”,要严格控制主持人串词、评委点评、选手感言的时长,也禁止包括手机、网络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因此制作团队与版权方协商后,决定由媒体评审团代替大众投票。

  加入媒体评审团后,场内、场外都曾引发争议,媒体团与导师都非常较真。田明说,当时由于没有跟媒体和导师沟通得非常清晰,导师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和一些变化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摩擦的产生是由于双方的真诚,这与‘好声音’对真实的追求不谋而合。所有争执都是‘较真’的结果,后来问题迎刃而解,那英主动表达了一个姿态,媒体又为那英鼓掌,让我感动。 ”田明认为,这种较真本身就是“真人秀”的一部分,特别值得珍惜。

  【观众声音】

  插播广告太多

  原生态歌手不多英文歌唱得太多大嗓门歌手太多

  广告是电视节目不可缺少的元素,但《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泛滥却令观众非常反感,甚至有网友嘲讽这是“在广告中插播《中国好声音》”。对此,宣传总监陆伟回应,下一季会通过更科学的剪辑来减少广告对节目的负面影响。

  原生态歌手不多

  回看56位入围学员,专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歌手及酒吧歌手占据了大量比例。真正的原生态草根歌手却没有多少。不少观众认为,应该再多一些有民族性、原生态特质的歌手,让真正自然淳朴的声音走上这个舞台。

  英文歌唱得太多

  对于多数中国观众而言,更想听到的还是中文歌,但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不少歌手都偏爱英文歌。事实上,英文歌与中文歌在咬字和唱法上都有很大不同,而且这些学员未来的主要市场也在中国,所以这个舞台上应该多唱中文歌。

  大嗓门歌手太多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很多爆发力十足的学员,像张玮、刘悦、大山等人几乎个个都是 “大嗓门”。不少观众认为,节目里应该再多一些中低音的学员,因为浅吟低唱、感情细腻的演唱方式更能打动听众。 (李洪波)

【编辑:罗攀】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