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李安,不需要“水军”
这几年兴起的网络水军早已渗透进公共娱乐领域《王的盛宴》大谈被“水”抹黑的委屈,同时《王的盛宴》的水军也正在豆瓣疯狂地给自己刷上五星和四星。雇佣“水军”,或抬高自己,或向对手出“黑”,已经成为了电影宣传方把观众诓进影院、或者打击对手的“营销”手法。
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在公映前后都会利用网络水军进行营销宣传,这些水军主要集中在微博、豆瓣网、时光网这些电影互动平台上,主要是为自己的影片刷高评分、提升舆论热度,当然也不乏通过恶意刷分、恶意评价等手段来打击同档期上映的竞争对手。
雇水军事件这些年愈演愈烈,去年就曾发生过电影《关云长》片方悬赏十万抓幕后水军的事件。一些影片为了争票房纷纷雇水军打击对手,这在电影圈已不是什么秘密,很多片方都把雇水军的费用加入了营销成本,网络上水军的报价也很大胆——“十万就可热炒一部电影”,网上一搜,给人的感觉就是水军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记者向豆瓣网一位负责人询问辨别方法,他说,现代营销中,观众必须要有打假能力。其实,传统网络“水军”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他们一般注册ID的时间都非常接近其吹捧或贬低影片的上映时间,由于是通过软件人为控制的网络ID,所以他们的网名一般都会以数字、字母开头或结尾,这样其实是为便于分组管理。而微博上水军一般的粉丝数只会有百十个,很少有原创微博,互动也多以转发为主。但是水军团队也在升级,他们在逐渐变得更加隐形和难以监控,因为水军团队也会有长期培养的小号,但是为了一个紧急的项目,他们往往也会临时注册小号来充数,因为水军是通过刷其他电影的负评或者刷自己电影的正评来收费的。
这是技术上的辨别,看来鉴别水军也不需要高科技。但是,面对一部电影,我们不禁要问,“水军”真有那么大的能量来引导一部电影的舆论,指引观众进影院的脚步吗?热映着的《少年派》根本没上宣传,演员一个没来,只有李安导演在媒体看片时接受了一次媒体采访,然后就是影片常规上映,但是《少年派》有口碑有票房,在这场“水军”之战中,只有李安,没有“水军”。
现在,《王的盛宴》在被“水”一战中有些恼怒。自己也公开雇佣“水军”,在“水”中混战。其结果是,“水战”看着令人眼花缭乱,表象上似乎是占领着宣传阵地,行之有效了,但是,一部电影真正能在银幕上立住脚,靠的还是质量。听说过有哪部电影是完全靠“水军”达到了票房的?“水军”说来说去,也就是个起哄架秧子的角色。影片质量才是根本。 陈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