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制作专题片追忆母亲红线女
红线女的儿子、香港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在红线女追思会上发言 记者 梁旭
“我的生命属于艺术、我的艺术属于人民”,生前平实的话语成了与粤剧名伶红线女艺术人生最为契合的挽联——昨天上午,“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追思会”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举办,广州文艺界以及众多戏迷到场。由其子马鼎盛为其拍摄制作的专题片《永恒的舞台》足以替代一切话语,让人为之动容。
在红线女艺术中心的小舞台上,红线女大师生前最为经典的红衬衫、白衣照片摆放正中,温暖祥和地“凝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其间,一部原本要在本月27日大师90寿诞时播出的、由其子马鼎盛制作的红线女艺术人生访谈专题片《永恒的舞台》,勾起了现场很多人的思绪与眼泪。片中用访谈的形式串联起红线女的艺术人生,既有她个人的经历,又有多年来的艺术追求以及与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曹禺、老舍六位文学巨匠的交往,更有当年她拍摄的200多部电影中的珍贵镜头。
中国剧协副秘书长崔伟代表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专程赴穗吊唁。作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顾问以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红线女大师与崔伟有过不少接触,在他记忆中有两件事最为难忘。“一次是三年前的冬天,大师来京参加中国妇联的表彰,她一生获得过妇联的两次表彰,这是绝无仅有的。那次她专门把我和季国平书记找去谈了粤剧面临的瓶颈,她说自己经过调查,广东的粤剧作者只有一个半,但粤剧亟须表现现代生活的剧本。听了她的建议,很快我们就在广东举办了两届全国戏曲作者的培训班。还有一件事是今年10月她邀请我们去广州看一出反映‘非典’的戏,之后的座谈会她又是漂漂亮亮地出现了。在她身上既有老一辈艺术家过人的才艺,又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剧种的忧患意识,她对于粤剧有着深层次的思考,并主张粤剧应该表现现代生活。上世纪50年代现代粤剧《山乡风云》曾经与《红灯记》齐名,还有过南有《山乡风云》,北有《红灯记》的说法。”(记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