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视文化综艺再获好评 总导演揭秘节目制作经过

2018年03月16日 13: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王力宏用饶舌方式演唱《三字经》,节奏欢快,颇有童趣。

  央视文化综艺再获好评,新京报独家专访节目总导演,揭秘节目制作经过

  《经典咏流传》诗、歌、人互相成就

  诗言志,歌咏言。正在央视热播的《经典咏流传》是一档致力于为中国古诗词谱曲并在当代广为传唱的节目。节目中王俊凯演唱“洗脑神曲”《明日歌》,王力宏饶舌版《三字经》,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大山里的孩子演唱《苔》等歌曲都给人深刻印象,央视制作的文化节目再一次带给观众惊喜,网络评分高达8.9。新京报独家专访节目总导演田梅,解读节目背后的故事。

  ●出发点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田梅介绍,《经典咏流传》希望用古诗词和音乐结合,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央视此前做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节目收视都非常高,这个点对观众是刚需。”

  ●诗词范围 主要来自中小学课本

  节目组确定了打破赛制、每期起用不同嘉宾、星素结合等具体内容表现形式。首先来选定诗词,再进行谱曲。田梅说,诗词的选择标准是学生能看懂同时又可以打动有生活阅历的人,中小学课本中涵盖的古诗词是大范围。

  ●歌曲创作 歌手自创或音乐人操刀

  在选定诗词之后,有的歌手自己进行曲目创作,有的则是节目组的音乐总监负责找音乐人进行歌曲改编。“节目的成功与否,实际就是诗、歌、人三者的关系是否结合得完美。”

  ●传唱人 身世或背景和诗人有契合

  田梅坦言,《经典咏流传》选择的传唱人在身世和背景方面会和诗歌的创作者有某种契合。比如苏轼所作《定风波》的传唱人黄绮珊,她在音乐之路上历经磨难,年近半百才凭借《我是歌手》中的惊艳亮嗓走红歌坛;合唱《月下独酌》的毛不易和廖俊涛都是生活中有点孤独的人。

  ●形式 机器人、饶舌、方言全用上

  在人们的常规印象里,古诗词要搭配古风古韵,但在《经典咏流传》,古诗词有了“新搭档”:机器人、饶舌、吉他、钢琴。比如谭维维演唱的《墨梅》,不仅融入流行唱法,也融入了琵琶、古筝,还有戏歌等中国元素;王俊凯演绎的《明日歌》由百余位机器人伴舞;曹轩宾用陕西方言唱出“渭城朝雨浥轻尘”,让800年古琴余韵响彻长空。

  田梅表示,节目组一开始就确定不用纯古风特点的乐曲,“一定要有创新性,能让诗词流行起来。”除了经典诗词的演唱,节目还深挖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传唱者的故事。让田梅印象最深的就是《苔》的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苔》由一群来自乌蒙山的孩子演唱感动了很多人,田梅说,节目组起初在找素人和诗词相结合的故事时,搜索了大量资料,但既有音乐性又有故事性的素人太难找了。“梁俊老师是个惊喜”。这首歌由支教老师梁俊作曲,他曾于2013年到乌蒙山支教,没有教书经历的他尝试“拿着古诗弹着琴乱哼哼”,教孩子们唱古诗词,没想到孩子们都很喜欢。

  ●嘉宾点评

  负责传递价值观

  节目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主持人曾宝仪、唱作歌手庾澄庆组成经典鉴赏团,带领观众一同聆听中华三千年诗词的风采。有网友提出,有些嘉宾点评段落略显平淡;让观众和嘉宾“点亮爱心”这个流程也有点多余。

  对此,田梅说“这是一档文化节目,不是纯粹的音乐节目,传递价值观要由嘉宾点评来实现。”而对于“点亮爱心”这一设置,田梅表示,“分享经典”是节目强调的一大特性,因此需要有一种仪式感的表现形式。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编辑:魏巍】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