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不破案,能叫第一神探吗?
狄仁杰不破案,能叫第一神探吗?
姜文《邪不压正》上映两周后,《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今天上映。《龙门飞甲》《西游伏妖篇》后,“徐老怪”的雅号越叫越响。68岁的徐克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尤其在狄仁杰系列电影中的通天浮屠、赤焰金龟、鬼市、蛊虫、鳌皇等新奇设定,令影迷称道。但也有人说,过度追求特效和脑洞,故事情节呢?狄仁杰没有推理破案,简直空负“中国第一神探”的盛名。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孔小平
为啥要设定“重口味”的神奇生物?
媒体、影评人这样形容徐克:一贯“脑洞”惊奇,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海量奇思异想建造出一个全新独特的狄仁杰诡谲世界。前两部中,通天浮屠、赤焰金龟、鬼市、鳌皇等展现了“中国式奇观”。比如,第二部的视效就很挑战观众眼球,徐克不仅设计了手臂上长满蛊苗和成百上千只蛊虫肆虐朝廷这样的“重口味”情节,更是让“蛊”成为几乎撬动强大盛唐政权的关键因素。记者发现,第三部中这类“神奇生物”数量翻倍,比如瞻波伽、怒目金刚、飞天龙蛇以及锦鲤、白猿等。
徐克为什么注重打造这些奇奇怪怪的生物在这个系列电影里呢?“狄仁杰电影中都会有一个符号,帮助观众来区分,这个符号会在视觉上让人有强烈感受。”徐克认为,狄仁杰第一部的符号是“通天浮屠”,第二部是“鳌皇”,第三部就是“四大天王”。
不同于第一部《通天帝国》的毒药和第二部《神都龙王》中的蛊术,第三部的“方术”也是记忆点,“方术”是反派的武器,可以扰乱心智,制造幻觉。开场就有四个江湖异人进行一段“方术秀”,比如多臂道人一抬手可以呼风唤雨,电影后半段有一段高潮戏也是方术秀,方术可以使大殿圆柱上的金龙复活,还变出锦鲤、白猿等。
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谁想出来的?
赤焰金龟、用人体培育的蛊虫等很多现实世界不存在的生物,是谁想出来的呢?监制陈国富和编剧张家鲁双双“力证”这都是徐克的大胆想象。陈国富称,第一部的时候他倒是努力地想了一些,但那些都用掉了。而张家鲁称,与徐克的合作方式和别的导演不太一样。“跟别的导演合作,是我把点子给导演;跟徐克工作,是他把点子给我,然后我会踩刹车说导演够啦够啦。”徐克本人说,其实在大家周围有很多动物,只是平时没在意罢了。徐克说,他脑子里的这些神奇生物都是从现实世界中联想到的。
徐克的奇奇怪怪还体现在演员的设定上,马思纯首次加盟狄仁杰系列,妆容上没有眉毛不说,眉骨往上被刷成了蓝色外,眉毛的位置还被点缀了一排水钻,被网友称为“古装朋克女侠”。马思纯定妆后自己简直要崩溃,陈国富则安慰她说,其实第一个崩溃的是邓超,他在狄仁杰第一部中不仅是白眉毛,而且还是白头发。
徐克说,他平时也是电影观众,希望拍电影的人能给他看新东西,而不是重复过去。所以他打造“狄仁杰世界”时,也希望观众都能获得最初的兴奋,“保持住新鲜感,也就保持住我们与观众的联系。其实在创作中也总以观众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
不破案的狄仁杰,是中国第一神探?
看过狄仁杰电视剧版的观众,大概都记得曾风靡一时的“元芳,你怎么看”,正是狄仁杰断案时跟助手元芳惯用的对话。剧版狄仁杰以断各种奇案而被观众喜爱。然而想在徐克的狄仁杰世界里看断案,甚至推理过程的观众会落空,因为几乎没有。
第三部里,狄仁杰只在一个简单的案发现场做了一些推理,电影的整个故事几乎都是殿堂上的权力游戏之争。这次徐克完全放弃悬疑推理元素,他更多将人物放到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视觉奇观中展示方术。
徐克希望狄仁杰带着大家去发现一些之前看到但没在意的世界,于是他往这个被忽略的世界注入大量他的怪想法。徐克举例说,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用到“蛊”,其实用现代科技来解读的话,“蛊”就是一种细菌,能够影响大脑中的脑细胞,从而引起身体改变,所以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用蛊来讲故事,是他认为的狄仁杰故事中有趣的地方。另外,狄仁杰生活在唐代,但徐克表示,有些人性的部分是不变的,“其实电影不只是破案那么简单,影片中的人生经验,都能延伸到当下的人生体验中。狄仁杰故事是要把人面对权力的贪恋,面对生命的弱点,面对的恐惧,面对的人生追求等都拉上关系。”
多说一句
希望下一部 能夸的不止是特效和奇观
徐克想通过一个独特的记忆点,让观众记住自己的每一部电影,于是将这个记忆点落在了特效和神奇生物上,但,这恰恰也是让人遗憾的地方。因为这样一来,为了让怪力乱神和视效奇观效应最大化,必将牺牲掉了狄仁杰破案的悬疑感,使得狄仁杰这个三部曲的主角,成为了一个工具性角色。这就带来了叙事和人物塑造的孱弱,甚至故事逻辑上的不顺。
徐克之前的作品,有幽怨诡异的《倩女幽魂》,江湖侠义的《新龙门客栈》,也有家国情怀的“黄飞鸿”系列,都有着与现在不一样的气质。但“狄仁杰”系列,因为多个设定的叠加,使得它有些“四不像”了,作为悬疑片,缺了惊悚和悬念;作为武侠片,淡了江湖情怀。《四大天王》的结尾有三个彩蛋,“狄仁杰世界”还有不少坑待填,电影宇宙渐渐铺陈成型,希望下一部徐老怪电影,能夸的不止是特效和神奇生物。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