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
大型电视纪录片《南侨机工》诞生记
第一集
他们的战场是险峻崎岖的滇缅公路
他们的掩体是满载军火的重型卡车
他们的武器是双手紧握的方向盘
他们的任务是挂上前进档勇往直前
他们是抗日救国的南洋华侨
他们有一个光荣的名字
——南侨机工
——电视纪录片《南侨机工》解说词
由外侨办联合市侨联等单位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南侨机工》将于本周四上午10点在环银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当晚19点30分,昆明电视台三套将播放精简版。这是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71年以来,中国首次全景拍摄有关题材纪录片。影片拍摄历时15个月,行程2万公里,历史资料翔实,采用高清技术,制作精良。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南侨机工》诞生记,敬请关注。
新加坡的红灯码头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码头的风格,碎浪轻轻拍打着河岸,河畔的鸟语花香令人陶醉,在夕阳的映照下,这里显得格外平静、安宁。71年前,南侨机工从这里启程,踏上艰辛漫长的回国抗战之路。
1939年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滇缅公路成为运输抗战物资的重要补给线,急需大批熟练的汽车司机和技术工人。危难之际,在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三千多名来自东南亚的南侨机工带着南洋八百万华侨的期盼,登上海轮,奔赴抗日战场,承担起驾驶和维修汽车的重任。
滇缅公路始于缅甸仰光,终点在昆明,这支日夜奔忙在滇缅路上的运输部队中,有一千多人永远长眠在了崇山峻岭中……
最后的抢救
中国首拍“南侨机工”
2009年,正值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70周年,为纪念这段历史,将南侨机工的故事传承,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联合市侨联等单位,启动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南侨机工》的拍摄。影片于2009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72年之际开机,历时15个月完成摄制。这部纪录片的发起者和制片人——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表示,希望能借影片告慰已故的南侨机工,更希望能将南侨机工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电视纪录片《南侨机工》是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1年来,我国首次系统拍摄的纪录片。影片再现了一群真实的历史人物,一段豪迈的光辉岁月,一曲感人的华侨赞歌。“影片在用心讲故事,南侨机工不只是一群舍身忘死的人,他们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符号。”张晓明说。
电视片编导是云南本土著名纪录片导演欧阳斌,曾导演过《竜——壮族森林文化》、《六搬村》等纪录片,并获得过中国中山第二届国际环保纪录片大赛金奖等多项大奖。据欧阳斌介绍,国务院侨办有关资料显示,至今健在的南侨机工分散于世界各地,影片拍摄时,健在的22位老机工中15人居住在国内,6人在马来西亚,1人在加拿大。今年10月影片完成制作。一年多的拍摄时间,摄制组走访了国内8省,两次赴南洋,行程大约2万公里,共有17人在纪录片《南侨机工》中出现。影片留住了所有健在南侨机工的音容笑貌,首次完整地把他们的故事搬上荧屏。“历史走过71年,健在的老机工只剩22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90岁了。如果再不抓住机会拍摄,恐怕再没机会留下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欧阳斌感慨。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丽】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