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福建南安市梅山镇,几个李姓的村子先前统称为“芙蓉乡”。芙蓉李氏在这里定居600多年,生活在本乡和港、台、东南亚的子孙3万多人,历史上出过李光前这样的东南亚著名侨领和慈善家。
从1533年到1948年,400多年间芙蓉李氏修过8次族谱,两年前又开始了第9次续修。正因为对家乡有些了解,他们推我当族谱的主笔、写序。前段时间,家乡的族谱编委会来电话,要我回去见见从新加坡回来寻亲的一个侄儿辈的工程师。
回乡寻祖的工程师叫李斯健,出生于马来西亚,50岁了,在一家美国公司任职。到过许多国家,就是没有到过中国。儿女都上了中学,有时问起,我们家的祖居地在哪里,能不能回去看看。他在为曾祖母扫墓时只见过墓碑上写的“南安、芙蓉、厝头”这几个字,别的就一无所知了。孩子们放假,为了带他们回乡寻根探亲,他提前4个月通过网络,给南安市政府打电话查询。
除了墓碑上的几个字,他所能提供的信息就是:爷爷李引千早年在李光前的南益公司任职,从祖父到他儿子,他们四代人都遵照旧制,用既定的“引、成、斯、志”的字辈命名。虽然只有这样简单的线索,芙蓉李氏族谱编委会的热心人通过查阅第8次旧谱,加上访问有关乡亲,很快就找到“厝头”所属的房派,按照字辈,查清了李引千所有远近亲疏的族人。
知道结果后,李斯健非常认真地给几位亲房分别打了电话,虽然在原乡已经没有五代之内的直系亲属,相关的亲房还是很热情地表示欢迎。就这样,李斯健下决心订机票,带着妻儿,一行4人回乡来了。
祖父离乡下南洋已经近百年了,遥遥千里,烟波浩渺,从未往来,世事杳然,竟能很快实现寻祖访亲的愿望,这确实使这几位第三、四代华裔十分兴奋。毕竟祖居地已是陌生的异国,乡亲们也素昧平生,“华语”学得不太好,“福建话”(南洋称闽南话为福建话)已经说不清楚了,到了家乡能跟陌生的亲族们沟通吗?
又是个没想到,从厦门机场转乘动车到达泉州只用了半小时。他们通过近亲邀请同房的族人在酒楼聚会,竟然有四五十位老小乡亲都来了。席间欢声笑语,回忆家族历史,畅谈家乡变化。见过许多世面的工程师,致辞时情绪激动,不觉语塞。
接着几天,镇政府人员带着他们看崭新的梅山镇街区、国光校区和重修的李氏宗祠,蓉中村人员领着看新村,参观文化馆、了解家乡这个全省出名的文明新村的辉煌成就,也去探看废弃的老屋——爷爷的出生地,体会时代的沧桑。为了了解祖辈的历史,还特地开专车到山里访问年过九旬的老姑妈。
李斯健一家人,从面相、服饰和举止看,和家乡人都毫无二致,然而刚回乡时,“大厅、天井、神主牌”是什么已经不可知晓,“叔公、侄孙、姑婆”等等称谓也已经难以区别,农村生活的许多习俗也要几经解释才能理解一二。
几天接触和考察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农村一方面在努力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还相当完整地保存着乡族中尊老爱幼的传统和友好和谐的固有习俗。临走时他们说,此次家乡之行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不但知道了几分神秘的故乡的过去,也看到了健康活跃的现代乡村生活。他们说,往后还会再来,还要劝说海外的乡亲多回乡走一走,看一看。(李如龙)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丽】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