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广西华侨农林场“华丽转身” 归难侨过上幸福生活

2011年03月18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南宁3月18日电 (林浩)中国华侨农林场面积最大的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华侨农林场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许多农林场开创了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华丽转身”。

  广西自治区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冯祖华说,广西近年来以提高归难侨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结合各华侨农林场实际,创造了经济开发区、进城安置、靠城安置、设立民族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多种模式,很好地发展了华侨农林场的经济。实施改革后的农林场,归难侨基本上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冯祖华介绍,华侨农林场是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为安置归侨而设立的国有农林企业,受当时条件限制,只能以安置解困为主要目标。长期以来,很多归难侨由于语言与文化问题,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一度比较困难,冯祖华说:“现在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华侨农场进行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之一,安置有归侨侨眷1万余人,现已变身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隶属南宁市政府直接管辖,这个开发区的管委会拥有市级管理权限,还建立了一级财政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原先落后荒芜的农场已成为一座新城,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人民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5万元。目前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10家客商在此投资落户。

  武鸣华侨农场的成功并非个案。如今,在广西的桂林、来宾、崇左、防城港、柳州等地区,很多农林场都实现了华美的转身。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广西华侨农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了解到,桂林华侨农场采用“统一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引进企业,发展服务业,拓宽归难侨就业门路”的改革模式,在农场内建起了“华侨新城”,把原先分散的农户集中到新城居住。据桂林市政府介绍,到2011年底,该农场全场646户职工将告别危旧房,全部住进新房。目前“华侨新城”已现雏形,民政、通讯、银行等服务部门亦开始入驻,各项公共基础设设逐步完善,归难侨生活大大改善。

  广西中部地区来宾市的凤凰农场利用产业化发展模式,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到现在农场蔬菜基地面积达2200亩,亩产纯收入7000元以上。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农场成为品牌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基地,很多原先的归侨都成为老板,不仅建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

  在迁江华侨农场,当地政府采用“进城安置、整合国有土地、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路子”给归侨每人提供40平方米的住房,为他们购买社会保险,发放生活补助,帮助他们进城发展,并通过技能培训和成立企业帮助他们就业,然后利用腾出来的土地引进企业,发展经济。

  截至目前,广西22个华侨农场职工社会保障、土地确权、金融债务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体制改革阶段。广西侨办主任冯祖华表示,接下来侨务部门还将有规划地引导海外侨胞发挥优势和特长,以投资合作、引进技术、拓展市场、文明创建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当地华侨农林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归难侨的生活水平。 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郁菁】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