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乔卫:“亲情中华”让中华文化赢得世界拥抱

2011年04月07日 17:0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乔卫:“亲情中华”让中华文化赢得世界拥抱
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接受人民网记者独家专访(丁强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为跨越中西文化的鸿沟,减少由此带来的隔阂与误解,我国近年来不断推动文化“走出去”,并为此尝试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尽管我们每次都抱着诚心和善意,但并非所有的尝试都尽如预期。中国侨联从2008年起开展的“亲情中华”活动,将慰问海外侨胞与对外文化交流紧密结合,不仅受到侨胞欢迎,也获得海外主流社会的接受与认可。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或许能为全面破解文化“走出去”难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2008年春节,中国侨联正式启动“亲情中华”海外慰问演出活动,并定下了“3年演出100场”的实施目标。现在三年过去了,这一目标是否如期实现?活动的整体效果如何?未来将如何开展?人民网日前就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

  中国经济成就让西方社会重视中华文化

  人民网:乔副主席,今年春节前后,中国侨联又派出了文艺演出艺术团赴海外巡演,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乔卫: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侨联共组派了4支“亲情中华”艺术团和1支“五洲同春”艺术团赴海外巡演。“亲情中华”艺术团在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匈牙利、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共巡演25场;“五洲同春”艺术团在美国的旧金山、牡丹市、雷诺市、拉斯维加斯、圣地亚哥、洛杉矶等6个城市共演出8场。

  今年,全国侨联系统派团组共10余个。除了上述这些中国侨联本部的派团以外,另外还有广东、福建、浙江、云南、湖南、辽宁、新疆等十几个省区的地方侨联组织,也在春节期间陆续派艺术团出去演出。

  人民网:您刚才提到了“亲情中华”和“五洲同春”两种艺术团,并且我还注意到它们都安排了到美国的行程,这是为什么?

  乔卫:“亲情中华”和“五洲同春”都是中国侨联从2008年正式启动的文化交流品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所面对的观众不同。

  目前,海外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大致来自两大群体。其一,是华侨华人群体。他们虽然长期身居海外,但祖(籍)国的传统文化,仍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求的精神甘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许许多多中国人走出国门,选择在海外学习、工作、定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约有数千万人。这一群体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其二,是海外的当地社会群体,更通俗点说就是“洋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与西方国家的相对低迷对比明显的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的经济成就随之带来的是西方社会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浓厚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在一些“洋人圈”的聚会里,现在很时髦的就是能讲一些关于中国的事。很多美国政要,现在都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在一些竞选场合,他们甚至会通过唱中文歌来拉选票。

  我们两个文化交流品牌,就是针对这两个不同的群体而设计的。其中,“亲情中华”主要承担慰问侨胞的职责。“五洲同春”则主要面向“洋观众”。由于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侨胞所喜爱的语言类节目,我们一般就不安排到“五洲同春”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歌舞类节目。我们发现,民族味越浓的节目,越能引起他们的喝彩。为什么很多可能连大多数中国人都接触很少的民族歌舞却能打动西方观众,想必就是靠艺术本身的魅力。

  另外,“亲情中华”一般是小型团组,是一项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活动;“五洲同春”则因为是大型的综艺性表演团体,对资金投入、组织协调以及节目的艺术水平要求都比较高,所以目前只在春节期间举办。因此,表面上看两个艺术团都在美国演出,但实际上承担的功能、面对的观众并没有重复。

  不过,从今年演出的情况看,由于“亲情中华”和“五洲同春”在海外的影响力都越来越大,很多当地社会的外国民众也来观看“亲情中华”的演出。越来越多当地民众把它当作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我今年带领“五洲同春”艺术团访问期间,还去看了一场“亲情中华”艺术团的表演。让我感觉非常很震惊的是,在八百人的会场中,演员没有什么“大腕”,但在会场中往来穿梭的中国人、外国人,男士、女士全部是着正装或晚礼服出席。要知道,海外华人一般也就是回国参加重大活动时才着正装,而美国人平时的生活更是相当随便。所以,在这样的场面在美国是难得见到的,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华文化的重视。

  最大的特点是“亲如一家”

  人民网:您刚才谈到了组织这些活动资金投入的问题,搞海外演出会不会很花钱?

  乔卫: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侨联属于民间团体,在经费方面本来就不宽裕,所以我们在策划“亲情中华”时,就十分注重经费问题。

  在我们想象当中,搞海外演出肯定会比在国内搞演出多花很多钱,但如果把帐掰碎了看,情况就未必了。

  首先,我们的演员没有出场费。“亲情中华”的定位是一项纯公益演出活动,所有演员,包括所谓的“大腕”演员,参加演出都是不拿报酬的。而且我们团组的活动有一个特点,即除了正式的演出以外,还会在许多非正式的聚会场合安排一些即兴的联欢演出,所有演员都要上。有时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联欢演出比正式演出时间还长。因为即使是“大腕”演员在这种场合也很随意,观众会不断地用掌声要求返场,而演员们则都一一应允,直到观众满意为止。包括这些的额外演出在内,演员们都是分文不取的。

  人民网:这样的演出经常会有吗?

  乔卫:是的,这样的演出很多。正式和非正式演出基本上会达到1:1的比例。一些在国内商业演出出场费动辄以十万计的演员参加我们的团组,私下里说:“和你们出来,又让我们找回了‘人民演员’的感觉。”

  另一块相对集中的花费是团组的食宿行。现在我们团组的往返机票一般由国内承担。这也是一般参加国际活动的惯例。落地之后团组的费用则是当地侨团通过市场化运作的票务收入和在自愿基础上的赞助来解决。

  这里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比如,所有演职人员一般都坐经济舱,不允许带助理、化妆师。所有行李,除了大型节目的演出道具会有工作人员帮忙以外,都是自己拿。包括一些在部队里面级别已经到了副军级的演员也都没有例外。

  需要说明的是,落地后的花销虽然不是由我们负担,但为了减轻负责接待的侨团的压力,我们也规定了两条“硬杠杠”:第一,一定不会是由一家侨团独自承办,这一方面是为了分散承办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侨团之间创造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第二,团组在一个城市停留接待绝不超过三天,且不住五星级宾馆。

  所以如果把账本掰碎了,就会发现我们的花费是相当低的,有时一个团组外出巡演十多天的全部费用,可能还不及国内一个一线演员唱一首歌的出场费。

  我们的原则是,能不花的钱,一分也不花。这既是经济原则,也是真正体现“亲情”的工作原则;既可以节省活动经费,也可以为侨胞营造亲近、友好、活泼的团队氛围,有利于活动的持久开展。有侨胞和我驻外使领馆的同志就给我们说,你们组团最大的特点就是“亲如一家!”

  能够得到这样评价,作为侨联的工作者来说,心里相当温暖。这一方面是我们的具体工作得到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侨联的宗旨得到体现。

  可能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原则替我们把关,我们才能在人、财、物短缺的逆境中得到发展。目前,我们几乎每天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侨团的邀请、咨询或建议。

  说到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我们的海外侨胞遍布世界各地,但并不是每一个地方的侨团都有实力承办巡演活动。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华人社团,经济实力并不强。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有时我们也接到他们发出的邀请,如果了解到当地侨胞的需求确实很强烈,我们也会想办法筹集经费组团去巡演,落地后的主要费用也都由我们来承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