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七旬侨眷创办“开心小屋” 拓展志愿服务新模式

2011年04月08日 14:42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闵行区虹桥镇龙柏三村的“开心小屋”,由75岁的侨眷鲍美利创办。如今已在虹桥镇颇有名气。每周四上午,这里都会迎来十多位老归侨和侨眷,大家或学习声乐,或互诉家常。

  作为虹桥镇侨联分会推进“侨之家”建设的典型标杆,“开心小屋”已逐渐成为社区志愿者的孵化基地,且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小屋”诞生。近日,记者带着好奇和问题,走进这个特殊的孵化基地。

  抗争病魔 创办“开心小屋”

  踏进鲍美利位于闵行区虹桥镇龙柏三村的家,客厅里五彩鲜艳的布置令人顿感温馨。这是“开心小屋”创办人、侨眷鲍美利和她的老伴前几天亲手布置的。

  采访当天,“开心小屋”成员、侨眷陆梅娣正好来到鲍美利家中练习唱歌。50多岁的陆梅娣一直单身。她告诉记者,到了这个年龄,有时精神和脾气都会不太好,容易暴躁。“自从来到鲍老师的开心小屋,生活变得丰富充实了。”陆梅娣平时有不开心的事无处发泄,会找鲍美利倾诉,“鲍老师也是我的精神导师。”

  “开心小屋我的家,走进小屋暖洋洋。心花怒放把歌唱,忧郁情绪全扫光。打开心扉把话讲,和谐音符空中扬……”弹唱完由经典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改编的“开心小屋”自创主题歌,鲍美利便和记者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从小是文艺积极分子的鲍美利乐感好,中气十足,年轻时被招入上海交响乐团业余合唱团,后来成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聊天过程中,鲍美利清晰的思路和声情并茂的谈吐,让记者不敢相信她竟是一名癌症患者。

  鲍美利1992年从单位退休后并没有闲下来,她来到黄浦区老年大学音乐班继续教书。鲍美利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幽默的讲课,引得众多老年“粉丝”前来听课。

  1999年,鲍美利不幸查出身患肠癌,但乐观积极的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在老伴的支持下,鲍美利利用自己的声乐特长,在家中30多平方米的客厅创办了“开心小屋”,辅导社区居民学习音乐知识,并通过这个平台,组织成员参加社区演出、公益慰问。

  钢琴上的摆花、墙壁上的气球,这些都是鲍美利和老伴亲手布置起来的。起初“开心小屋”的成员有她在龙柏老年大学上课的学生,也有小区里慕名而来学习音乐的居民。随着“开心小屋”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成员已从开始的十余人发展到了数百人。有时鲍美利讲课太过有趣生动,以致到了吃饭时间成员们还不想回家。而鲍美利的健康状况竟也好转起来,10多年来,癌症再没有复发的迹象。

  无私奉献 拓展志愿模式

  鲍美利告诉记者,2005年刚创办“开心小屋”那会儿,社区的邻里矛盾很突出。她觉得教人唱歌是一种凝聚社区居民感情的方式,而“开心小屋”就是增进邻里关系的好平台。

  “小屋”的成员绝大部分是老侨眷,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精神比较寂寞,自从参加“开心小屋”的活动后,老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了寄托,面貌焕然一新。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开心小屋”刚为侨眷王月琴举办了演唱会,成员们郑重其事地购置旗袍并化上妆容,鲍美利则兼导演、编导、伴奏于一身,还有成员专门负责摄影。鲍美利说,“这也算是点燃了他们年轻时的一个音乐梦想。”

  管理“开心小屋”不仅需要人力,也需要财力。鲍美利每年总要自掏腰包贴上个几千元钱,但她从不计较。“大家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了。”鲍美利淡然地对记者说。

  虹桥镇统战科干部周峥对记者说,“‘开心小屋’成为了志愿者孵化基地,拓展了一种新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这6年间,鲍美利的无私志愿者精神感染了数名志同道合的“小屋”成员,她们拜鲍美利为师,以“开心小屋”的模式为基础,在自家开设“小屋”。现在,虹桥镇地区已经建立了“开心小屋”、“兰馨小屋”、“阳光小屋”等10余个特色“小屋”。“小屋”已逐渐成为社区志愿者的孵化基地,而这种新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赞赏和肯定。(王晓波 李宇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