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八旬南侨机工:挥洒赤子情

2011年05月06日 11:13 来源:山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福建土楼和新加坡度过童年,在滇缅公路上驾驶道奇车运送抗战物资,还曾为杜聿明官邸开车……

  当时国民党朝不保夕,开小差亦无人追究。苏荣禄浑身轻松,在老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前往广州与二叔苏济寰一家团聚。此时胡文虎家族在广州的“永安堂”已重新开张,苏济寰任经理。不久,经他推荐,苏荣禄做了胡文虎之子胡好的司机。由于驾驶技术精湛,为人又机灵本分,胡好对他亦十分器重。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强渡长江的战役,苏荣禄为躲避战乱去了香港,在一家汽车公司当机工。1955年,了解到祖国大陆生活安定,人民当家做主,祖国建设欣欣向荣,他又离开香港回到广州,在华侨农场机耕队当教练,虽然已是老练的驾驶员,但他渴望拿到新中国的驾照,于是报名参加了广州市的考试,并轻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956年,山西省公安厅劳改局赴广州招聘汽车司机,为支援内地建设,苏荣禄和一批归侨司机一起,来到我省阳泉荫营煤矿汽车队,工作7年后调至省城南峪煤矿,后又到小店交通局,1982年退休。

  随着时间推移,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重新被提起。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在昆明西山修建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同年12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开始为国内健在的“南侨机工”发放生活补助。在省侨办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中,苏荣禄老人填写在个人简历中的“西南运输处”几字,引起了时任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林卫国的注意。

  林卫国从事侨务工作几十年,一直致力于华侨历史的研究工作,对“南侨机工”和“西南运输处”所知较多。详细了解苏荣禄老人的经历后,他认为,老人应当归入“南侨机工”行列。2009年8月,省外侨办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递交了《关于确认苏荣禄为南洋华侨机工的请示》,经调查研究并征求云南省南侨机工联谊会意见,去年6月18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内司特下发文件,正式将苏荣禄纳入“南侨机工”生活困难补助对象。时年85岁的他,被确认为目前国内外健在的十多位“南侨机工”中最“年轻”的一位。

  去年9月2日,《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专题展在福建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开展。收到邀请后,老人不顾年老体迈执意前去。到厦门后,他作为出席活动的惟一“南侨机工”代表,平生第一次受到了贵宾级接待。讲述当年滇缅路上的难忘经历后,馆内工作人员纷纷与老人合影留念,称他为“国宝”。

  从厦门返回后,老人便开始张罗一件事情:浏览互联网,为陈嘉庚纪念馆寻找他记忆中的“西南运输处”道奇车。

  去年11月初,陈嘉庚先生的长孙、香港集友银行股东陈立人先生从云南省档案部门获悉山西有“南侨机工”健在的信息后,立即组织了一支“南侨机工”慰问团前来山西,11月4日的座谈会上,省外侨办特意向苏荣禄和生活在省城的另一位“南侨机工”颁发了荣誉证书。2011年2月18日,国侨办国内司副司长熊万鹏在我省调研时,得知苏荣禄的收入状况十分吃惊,当场决定,今后每月为他增发生活补助1000元。人到晚年,苏荣禄开始被迟来的荣光簇拥。

  而当年从福建永定振福楼走出的苏家后人,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和苏荣禄之间,既有远隔千山万水的相互打量,也有同出一门的相互记挂。苏荣禄指着卧室的墙上一对中年夫妇与邓小平握手交谈的照片介绍说,那是1980年5月,美籍华人苏君乐和夫人何妙琳受中科院邀请,率国际激光专家代表团共80余人,在北京科学礼堂召开国际激光会议时,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设宴款待。

  被称作“振福楼楼主后裔”的苏君乐与他同辈,是他的弟弟,其夫人何妙琳,则是前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的姐姐。2008年3月,苏氏家族远在英、美、新西兰等地的后人组成一个15人团队,回过一次永定老家,带队也是苏君乐、何妙琳夫妇。苏荣禄和家人特意回福建参加了此次家族聚会。15人中来自英国的张忠誉后在记述这次回乡的文章中,提到“外祖父大哥的儿子”苏荣禄时如此写道“他常寄钱给留守振福楼的叔婆,支付苏彬禄的学费,此次回乡时,得到了家族人的称赞。”

  采访中,老人还认真地提及一件“怪事”:就在去年,他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他的体内竟然找不到胆!确认他未做过胆摘除手术后又仔细查看,最终发现他的胆原来仅有黄豆大小,而正常情况下,人的胆脏大小应如大粒的葡萄。对此老人有着和医务人员一样的疑惑,他笑着道出自己的推理:“人常说‘吓破了胆’,如果真有其事,那么我的胆一定是当年在滇缅路上吓破了。”

  回忆一生经历过的风雨,老人始终平静得如同讲述他人的故事。所有得失荣辱,在他果真都像是浮云。经历该经历的,付出该付出的,也许,这便是人生的全部。(翟少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