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广西华商会副会长韦生贵:自强不息回报家乡

2011年06月09日 15:01 来源:海内与海外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求学创业汗洒澳洲

  1987年的秋天,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韦生贵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了本科学业,从安徽财贸学院(今安徽财经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很幸运,这位来自广西壮乡的大山之子,因为学业优异直接分配到了中直机关工作。这份工作很多人梦寐以求,但他已经被席卷中华大地的改革浪潮所深深吸引,他认定自己是一个不愿墨守陈规的弄潮儿。于是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毅然踏上了赴澳求学的风雨之路。家境贫穷,不能给他经济支持,他硬着头皮从26个朋友和同学那里借了4万元人民币,匆匆成行。

  当他独自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悉尼时,正赶上中国新年和澳大利亚国庆日,原本安排接他的校方人员无法赴约。他只能就近选择最便宜的旅店暂时住下,靠着从北京带来的10包方便面,度过了孤悬海外的三天。这三天让他真正体会到身处异国它乡的无奈和无助,也让他对日后求学创业有了更充分的思想准备。

  1990年至1993年,韦生贵在悉尼求学期间,努力勤工俭学,坚持打几份工,最多时同时打4份工。这三年,他不仅没有要家里寄一分钱,当父亲身患重病时,还设法往家里寄钱,让父亲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毕业后,韦生贵先后在悉尼打了两年工。此时他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经商头脑,一边攒钱完成原始积累,一边寻找投资项目,准备自己干。

  1996年新年伊始,水到渠成。他和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羊毛被厂,由于使用中国的羊毛原材料和中国织羊毛被的技术,投资虽然不大,产品却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生意一直不错。就这样干到1998年,为了各自的追求和梦想,韦生贵把羊毛被厂交给合作者去经营。他又和别的合作者干起了餐饮业。

  “民以食为天”这句中国老祖宗传下的老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干餐饮似乎更适合他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他不断尝试和复制“中西合璧”的餐饮模式,不长的时间内,自己竟在同一座城市开了5家连锁店。不论是菜肴,还是服务,都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和赞誉。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组委会通过层层筛选,决定将他开设的餐馆指定为奥运公园中餐餐饮提供者。

  他努力把握好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组委会的严格要求,让前来观看奥运比赛的各国朋友都能吃上适合自己口味的食品。那是韦生贵极度兴奋的一段日子,和员工们一道超负荷运转,尽管如此,配送的食物仍然供不应求。他是个体育迷,原本打算好好看一看奥运会的各类比赛,因为忙只能忍痛割爱。

  悉尼奥运会落下帷幕,他组织的餐饮服务获得了组委会的好评。这是他经商之后得到的最高荣誉和褒奖,在华人商界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2001年,经过5年的打拼和积累,他完成了事业上的又一次跨越,在悉尼正式易帜干房地产,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董事长。澳大利亚这片热土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执著的求学精神和干实业才华赢得了第一番收成。他是农家的儿子,不吝惜汗水。他感激澳洲,让滴滴辛勤的汗水结出累累硕果。

  回国兴业为民解难

  2003年,已经走上发展快车道的广西壮乡首府南宁,向在澳大利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韦生贵发出了真诚的召唤。自己的家乡马山县隶属南宁这座南国名城,回南宁兴业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兴业。哪有游子不思念故土亲人,哪有学子不渴望报效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短暂的回乡考察,南宁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牵动着他的心。他打心眼里为南宁国际民歌节喝彩,为打造中国绿城叫好,为即将落户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欢呼。游子赤心,魂牵梦绕,韦生贵从此拉开了回故乡兴业的序幕。

  轻车熟路,他注册了“南宁澳华房地产有限公司”,但在开发项目上,却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选择,干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微利经济适用房。谁都知道,这些年房地产业利润颇为丰厚,特别是南宁,房地产利润上升空间极大。但韦生贵回国、回乡兴业,不全是冲着利润来的,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只有他自己知道。亲人不理解,同仁不理解,甚至有些政府官员也不理解。

  悉尼的公司需要他打理,南宁的公司更需要他张罗。7年来,仗着自己年轻的体格,生意两头不误,事业两边发展。当然,他也把更多的心血精力花在南宁这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与其它项目相比有更艰难的一面。首先是折迁工作,就是一道拦路虎,没有十二分的真诚和耐心,是很难跨越过去的。然后是微利,让他干什么都得勤勉节俭,决不能大手大脚,一掷千金。

  就这样,一座座经济适用楼拔地而起,已交付使用的有4000多套,正在建设的还有4000多套,为普通老百姓带来了福音,为政府安置机构带来了喜讯。近百万平米的楼群,凝聚了韦生贵多少心血。望着入住的房产主人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融融的暖意。他乐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在南宁兴业期间,他无数次为壮乡首府的飞速发展、喜人变化高兴和激动。当南宁捧回金光闪闪的“联合国人居奖”牌匾,他和朋友们一起举杯庆贺。当这座曾经的邕城(水之城)要在打造绿城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打造水城时,他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拍手叫好。他渴望自己的家乡真正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成为“四海商家云集的名城”。当他知道南宁要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他看到了南宁灿烂的未来。这一切,都让他回乡兴业的步伐走得更坚定。

  捐资助学爱心无限

  在众多的社会职务中,韦生贵最上心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广西华侨爱心基金会副董事长的职责。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华侨爱心基金都会是成功华人向祖国和人民奉献爱心的公益机构,没有权利,只有服务,不能索取,只能奉献。正是因为这些特性,韦生贵才格外看重这个社会职务。他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在不断奉献中发展,也能在不断发展中奉献。

  广西作为西部一个欠发达地区,许多落后山区需要帮助。特别是山区教育,严重滞后,需要爱心基金会伸出援手。身为副理事长的韦生贵,除了责无旁贷,还要率先垂范。在广西华侨爱心基金会2010年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两段文字:“今年我会募集善款共计384万元,爱心工程项目总支出284万元”;“今年,南宁澳华房地产有限公司韦生贵董事长通过我会为家乡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捐款160万元。为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东关初级中学兴建澳华侨心教学楼,资助65万元”。在已经过去的一年中,韦生贵是奉献爱心最多的基金会成员之一。

  当有人向他讲述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南宁明天孤儿学校艰难办学的故事后,他马上安排时间看望了该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并先后拨付20万元人民币予以资助。孤儿学校校长接过善款,握着韦生贵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在朴实的校长眼里,韦生贵董事长不仅为他们解了难,救了急,还让政府和社会对孤儿学校更加关注,不啻是为孤儿们送来了长久的福音。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韦生贵及同事在第一时间为灾区捐赠了60多万元的救灾款。几年间,韦生贵还先后为广西钟山县珊瑚镇新民侨心小学捐资30万元,为广西合浦县一所小学捐资25万元。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慷慨解囊,出资200万元为母校安徽财经大学建立贫困学子助学金。这一善举不仅在安徽财经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也在安徽省教育系统中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当朋友问起他为何要在安徽财经大学建立贫困学子助学金,他不假思索动情地告诉大家:“一、我是安徽财经大学毕业的学子,今天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与当年老师的教诲分不开。二、我当年也是一个贫困学生,学校没有因为贫困把我拒之门外,而是帮助我完成了学业。三、当年赴澳求学创业,没有同窗26位好朋友、好同学借钱相助,我就不能成行,也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按这个标准,我出资200万元,还太少了,还很微不足道。”

  点滴爱心,可以汇成溪流,可以汇成湖海。韦生贵深深知道,个人的奉献是有限的,但只要爱心不断涌出真情,人间就会充满温暖和希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韦生贵总有许多牵挂,这其中便包括他赞助的十多个孤儿,供他们上大学。正是这些牵挂,占据了他与家人相聚的时间,甚至让他关心家人的时间少了许多。他深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又不失彼,自古难以两全。

  爱心真诚奉献之后,赢得的是诸多的感谢和感激。当他看见孤儿们一张张少年沧桑的脸,终于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当他看见受赠学校校长师生依依送别的目光,看见自己赞助的学校在红土地上醒目矗立,奉献爱心的自豪感便不禁油然而生。红彤彤的荣誉证书,飘着墨香的感谢信,晶莹剔透的水晶杯,金碧辉煌的牌匾,记录着他奉献爱心的足迹。他的南宁澳华房地产有限公司,也因此荣获“八桂华侨爱心单位”荣誉称号。

  崇文尚艺 名家动容

  八桂这片红土地,自古为蛮荒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化人为了摘去“蛮荒”这顶帽子,在这片红土地上辛勤耕耘。但在韦生贵眼中,壮乡的这个山地民族,千百年来喜爱唱山歌,壮乡也素有歌海之称。在他眼中,壮乡儿女从来都是那样酷爱学习,崇尚文学艺术。基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经济极度落后,文学艺术自然也难以繁荣兴旺。

  当时光走进二十一世纪,这片红土地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土生土长的壮乡各民族文学艺术家已蔚然成林。其中老一辈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古笛先生,韦生贵从小就非常崇敬。他是唱着古笛先生创作的歌曲《毛主席来到我广西》、《赶圩归来啊哩哩》成长起来的。

  出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韦生贵回到南宁家乡兴业初始,就拜访了古笛先生,并在心中暗自交上了这位可称为爷爷的“忘年交”。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也是古笛先生从艺60年的大喜日子。当古笛先生在信中向韦生贵表达想出版《古笛艺文集》和珍藏版《啊哩哩》纪念歌碟,举办从艺 60年庆典活动时,他打心眼里表示祝贺,并同意全力资助。韦生贵的回复让古先生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亲人和学生说:“我又遇上贵人了,我从艺60年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古笛从艺60年庆典活动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会展中心国宴厅隆重举行时,饱经沧桑、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艺家古笛先生情不自禁眼含热泪向韦生贵董事长和所有前来祝福道贺的领导、文学艺术界同仁表示感谢:“企业家如此厚爱一位躬耕了60年的文学艺术家,是我壮民族之大幸大福!60年前我曾经登上人民大会堂,今天又进入国宴厅,一个花甲的轮回,中华民族如此崇尚文学艺术,华夏儿女将前程无量啊!”

  韦生贵先后出资40多万元,为古笛先生圆了一个长长的美梦,成为广西文学艺术界的一段佳话。

  2010年春节,年近八旬的古笛先生突患“脑梗”病倒,韦生贵闻讯当即与在广西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的同学打电话。希望院里能给古笛先生最好最及时的治疗,他急切地告诉同学:“古笛先生是广西文学艺术界的一个宝,一定要让广西的宝贝更加健康长寿!”因为院方的全力援救,硬是把古笛先生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也让“脑梗”的后遗症降到了最低。听到这一切,韦生贵非常欣慰,从澳大利亚回来,就匆忙赶到医院看望古先生。日见康复的古先生只要一提起韦生贵,就会激动不已,哽咽落泪。

  其实,崇文尚艺是韦生贵深入骨髓的深沉追求。他深知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等重要。

  他希望广西涌现出更多像古笛先生这样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岁月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更多的实绩来回报家乡,回报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个人一己之绵薄。(若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