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中国远征军、驼峰航线,这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抗战史中的人群和事件,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生死存亡,3000多人,分9批,告别家乡,挥别亲人,取道越南、仰光、香港3条路线回国到了云南。他们的名字叫南洋华侨机工,简称南侨机工。
7月7日,80余南侨机工的后人和华侨们行程万里,来到了中国云南昆明,在回首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的同时,他们在昆明西郊滇缅公路纪念雕塑前启动了万里行的发车仪式,正式向滇缅公路开进。
3000余南侨机工共赴国难
7日早上10点,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南侨机工的后人和华侨共百余人在昆明西郊滇缅大道滇缅公路纪念雕塑墙前齐聚,他们从这里出发,向滇缅公路开进。车队沿滇缅公路一路前行,先到了楚雄。昨日(7月9日),经过一天的行程,抵达了大理下关。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20日,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阻止其他国家援助中国的抗战物资进入中国境内。修建滇缅公路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38年8月31日建成通车。
两年后,新加坡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南洋代为国民政府招募华侨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短短6个月,就有5000多人报名,经筛选,合格者3200多人,他们分9批从马来西来、新加坡、泰国等地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云南,他们只为做一件事,为祖国而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至1942年5月,滇缅公路共运输60万吨军需物资,其中南洋华侨机工运送45万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的第三阶段——反攻阶段,赢得了时间,积聚了物质力量。
在滇缅公路这个战场上,南洋机工1000多人为了确保这条抗战命脉的畅通,永远长眠在了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早做好了牺牲准备”
1945年抗战胜利,这群人中,死去的,没有姓名没有墓碑。活着的,一部分离开了战斗的地方回了南洋,有的留在了国内。
据记者了解,目前,云南仍健在的南侨机工仅有4人,他们已是90多岁高龄,72年前他们最亲密的战友,绝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7日,其中3位老人都在亲人的搀扶下来到了西山南侨机工纪念碑前,缅怀自己的战友。
罗开瑚老人至今犹记自己身穿绿色卡其布军装,船形帽,圆领章,领章左为“西南”字样,一副“准军事机构”的打扮。他们就是从这里驾车驶上征程,奔驰在滇缅路上,担负起抢运军用物资的历史重任。
在这条路上,南侨机工们遇到的是路险人亡、恶性疟疾的折磨和敌机的轰炸。苦难过后,又是长久的骨肉分离。但是,“我们回国时就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些都不算什么。”罗老说。
张云鹏是南侨机工云南联谊会的工作人员,他的父亲张智源是一位南侨机工。张云鹏的母亲杨应吟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显赫家庭,系家中独女。张智源娶了杨应吟后,理所当然成为家族的顶梁柱和继承人。但他放弃了优厚的条件,回国参战。
当时,张智源的父亲在潮州老家健康状况不好,他大哥托人代信,叫他无论如何回家看上一眼,但他这时奉命要到缅甸接收车辆,他没有回去。父亲去世,他仍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1942年,潮州沦陷。杨应吟用一根扁担、两个竹筐挑着两个儿女来到了昆明千里寻夫,在历经艰难后找到了九死一生的张智源。
“我父亲的一生是爱国、救国、报国的一生。”张云鹏对父亲十分自豪。
缅怀英烈不忘国耻
据了解,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由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会和柔佛河婆同乡会青年团联办,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侨及机工后人80余人,自驾20余辆越野车,从陈嘉庚的故居怡和轩出发,行程万里,开展了“重走南侨机工抗日滇缅路”的活动。
80多人于6月25日出发,7月7日抵达昆明。并将从昆明出发,沿着当年南侨机工所走过的老滇缅公路前行,行程将经下关、龙陵、畹町等地,追寻历史的足迹,缅怀当年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操。
随行的华侨中,还有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的第三代长孙陈立文先生,他说,爱国爱家从来都是他们家族的宗旨和理念,他在爷爷故去后的多年里,多次来到云南寻访尚在人世的南侨机工,“对这段南侨机工为国而战的历史事件,我有很多感触,没有他们也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陈先生说。
活动筹委会成员马来西亚二战历史研究会秘书陈松青说,此次活动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追逐前辈的足迹,希望能让后人记住这段二战历史,学习南侨机工的奋斗和爱国精神,缅怀英烈的同时不忘国耻。
此次活动,得到了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陈凯西先生多方资助,他在做生意的同时,不但热心慈善事业,而且一直为发展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友好及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辛勤耕耘,尽心竭力。他告诉记者,也就是在30多年追寻着南洋机工这段历史,他开始了与中国企业的多方合作。对于这段历史,他说:“前辈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后辈应该做的是记住和追寻他们的足迹。”
7日,记者跟随车队从滇缅公路零公里处出发,沿滇缅公路行车,在崇山峻岭中走了约7个多小时的时间,先抵达了楚雄。昨日,经云南驿,行程约8小时,车队如期抵达大理下关。一路行来,路途颠簸,路曲弯急,南侨机工的后裔和华侨们均感慨修路的不易。
今日(20日),车队将继续沿滇缅公路向保山进发。 (邓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