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永定9月21日电 题:闽西客家人的幸福故事
中新社记者 詹托荣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中川村一草一木从睡梦中渐渐地苏醒过来,百余座造型、规模各异的土楼显得熠熠生辉,打开土楼大门,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开始一天的生活。中新社记者在驻村采访期间,选取一天里的三个场景,记录客家人的日常生活。
清早“说”幸福
中川村地处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因为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的家乡,以史学家、作家所称的“中川文化现象”而名闻遐迩。
伴随清晨的曙光,中新社记者漫步在村中一条名叫“和好坊”的古街上,村里人称之为“信息集散中心”,他们在这里或品评是非,或吹拉弹唱,或谈古论今,继续演绎着中川的故事。
“说说今天要做什么、吃什么。”72岁的李阿婆说:“老人家喜欢早睡早起,吃完早餐就和邻居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
看到记者在采访,坐在身边的邻居对李阿婆说:“你要上新闻,上报纸了。” 李阿婆回答道:“这几天,好几个记者从北京来我们村采访,好多人都上新闻了。他们采访国泰(村中聋哑理发匠)好几次。”
“年轻的时候,天天下地干农活,很辛苦的。”李阿婆跟记者说起了她现在的生活,“我们村里现在搞旅游,路修得很好走。我现在很清闲,就爱在村里走走逛逛。”
白天“泡”幸福
初秋未到农忙时。吃完早餐,不少中川村民或走街串户,或泡茶看电视。
在中川村游客接待中心里,黄丽琴泡着茶,悠闲地等待游客的到来,“现在是旅游淡季,游客比较少,就坐着泡泡茶。”
黄丽琴告诉记者,过去她种水稻、割烟叶、砍柴火样样干,后来村里发展旅游,她成了村里的导游。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拮据,现在吃穿不用愁,她说“很珍惜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幸福。”
因为客家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成为旅游胜地。走进洪坑庆成楼,楼主林足清坐在门口挑拣茶梗,看到游客进来,她总是笑着说“要不要喝茶。”
林足清泡茶给游客喝的同时,不忘向游客讲讲他们这个客家山村的变化。游客喝完客家山茶,感觉味香甘甜,便会当做伴手礼买上一点。林足清的日子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得幸福起来。
晚上“煮”幸福
夜幕降临,下洋镇金丰溪两侧热闹了起来,美食小摊纷纷开张迎客,小摊热腾腾煮着牛肉丸等当地美食。下洋以“牛肉丸”为龙头的“牛系列”形成了“柔韧、松爽、鲜香”的独特风味,闻名遐迩。
今年53岁的胡武新是地地道道的下洋人,早些年到安徽打工。6年前他回家开起夜宵摊,用来煮牛肉丸、面条、米粉的锅具换了3次,在锅具的更换中,胡武新的收入也在增加。
胡武新的小摊上只有6张桌子,几把凳子,但坐在凳子上的客人不断。“一个牛肉丸一两块钱,但是吃的人很多,卖得很快,最近都在凌晨一点就收摊了。”
“每晚大概有两百块的收入,日子过得还不错,比过去幸福多了。”胡武新笑着说,“还会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