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赞赏旅美华侨爱国热情 孙中山为新会小乡村取名

2011年09月26日 1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6日电 据江门市侨联消息,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场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著名战役吹响了中国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号角,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名垂青史。

  在辛亥革命前后,祖籍广东江门五邑地区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情系祖国心怀桑梓,追随时代前行的脚步和脉动,积极投身海外革命洪流,追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团体革命组织开展救国运动,事迹感人。本文主人公——广东新会籍旅美华侨陈永惠就是众多海外参加革命的华侨同胞的一个缩影,他所走的人生路,他所选择的人生理想,他和孙中山的战斗情谊,孙中山亲切为陈永惠家乡冠名题词等动人故事,均无比生动的演绎着海外侨胞与辛亥革命的密切关系,这样的故事也在陈永惠的家乡、侨乡新会世代流传。

  一、孙中山先生为陈永惠家乡冠名、题词

  最近,笔者接到热情读者的报料称:在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竹园里,发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该村亲笔题写的遗墨石碑。笔者接到报料后,马上赶到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五和村竹园里进行采访,在村里老人和村干部的指引下,笔者终于得以一睹伟人遗墨的风采:该村的确保存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村名石碑。但见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村名“竹园里”三字雄浑有力、庄重古朴、生动活力,是典型常见的“孙文体”令人叹为观止。

  一百年前的那块原版“竹园里”三字石碑已经被当地村民当成珍贵文物悉心保护起来,而孙中山题写的村名“竹园里”三字被重新复制放大铭刻于村前新建的高大牌坊上,伟人墨迹,香飘山乡,竹园里牌坊上置放的孙中山题词,近年来吸引着无数文史学家前往参观考究,竹园里一时间名声大噪无人不识。很多人参观碑刻和牌坊后不禁要问:竹园里这样小小一个偏远山村,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口命名和亲笔题词呢?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与这个新会小乡村有着怎样的渊源、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

  笔者走访了该村一些老人,初步揭开了孙中山为竹园里亲笔题词的来龙去脉和个中缘由。 原来这竹园村是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过境公路旁边的一条小乡村,人口不过数百,村民大多姓陈。清末民初,这五和村竹园里出了一位美国华侨陈永惠,陈永惠早年因家境贫寒随族人到美国谋生。

  在美国,陈永惠经过多年奋斗,略有成就,是唐人街小有名气的富商。陈永惠在美国谋生期间,正是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奔走海外呼吁华侨团结救国的时期,陈永惠在美国多次亲自聆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演讲,被孙先生的革命激情和爱国志向深深吸引和折服,听到孙中山讲演到动人处,陈永惠情不自禁振臂高呼:“孙先生讲得好,我们要团结起来,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先生很欣赏陈永惠的爱国热情,对他赞赏有加。

  陈永惠自此对清廷彻底丢掉幻想,毅然剪发,积极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团体,开展艰难卓著的海外革命工作。在海外进行的革命工作,主要是为国内革命事业筹集资金,陈永惠加入美洲同盟会之后,积极开展华侨筹款工作,不但劝侨胞捐献,他自己还带头捐,甚至为了革命筹款,毅然放弃了原来的商铺经营和赚钱的事业,历年生意储蓄也慷慨捐献给革命团体。陈永惠的无私举动感动了很多华侨,孙中山先生闻讯也很感动,在多个公开场合对陈永惠表示高度赞扬和表扬。

  陈永惠在辛亥革命之后,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结束在美国生意,回到国内为新成立的国民政府效力。陈永惠一生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佩忠心耿耿,他于1921年11月回国担任首届民选新会县长。在担任新会县长期间,他积极响应和支持国父孙中山关于“国共合作”、“扶助工农”等著名三大政策,并且曾经以新会县长的名义出布告保护新会当地新成立的农民协会,维护农民利益,深受社会各界赞誉。陈永惠当新会县长时期,热心和关注家乡新会的城乡建设和教育事业,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渊源。孙中山先生与陈永惠感情深厚,时有往来。陈永惠的家乡清末民初还叫“崩口村”,在两人一次见面闲聊中,孙中山先生知道了陈永惠家乡的名字,深感不雅,为了表彰陈永惠历年来对国民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孙中山建议把陈永惠家乡的名字改“崩口村”为“竹园里”,其一是以竹子寓意陈永惠投身革命无怨无悔的节气和特质;其二是希望此地此村应该继承优良传统,代有人才继往开来。听到孙中山先生的提议,陈永惠当然同意,深深感谢孙中山的一番美意和良苦用心。陈永惠又主动邀请孙中山为竹园里题词,于是,孙中山泼墨题词,写下“竹园里”三字。

  后来,孙中山书写的村名条幅被陈永惠送回家乡,家乡父老奔走相告,倍感自豪。民国元年(1911年),孙中山题词的新村名“竹园里”被镌刻于村前石碑上,竹园里新村名正式开始使用。如此看来,孙中山书写的“竹园里”碑刻与竹园里的命名,到今年也刚好一百年,与民国同龄,与辛亥革命同龄,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和风云变幻,堪称是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值得好人好好保存。

  二、还原新会首位民选县长陈永惠的革命人生

  陈永惠(1877—1936年),原名陈根,广东新会大泽镇五和乡崩口村(今五和乡竹园里)人。自少丧父,家贫,仅念过两年私塾。12岁,由亲戚资助赴美,刻苦自学,通晓中、英文。长大后,经商为生。1909年9月,孙中山到美国纽约宣传革命,陈永惠受到影响,与邑人赵公壁往见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将多年积蓄三千美元献出,支持革命,受到孙中山的称赞。

  1911年春,广州“三 • 二九”起义前夕,陈从美国私运枪弹回国,支援起义。又在香港德辅道中开设“德日新洋服店”,作为掩护革命党人集会及联络、接济的机关。民国成立后,他追随孙中山,继续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陈永惠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港澳支部总务科主任。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陈任参军处庶务科科长。

  1920年冬,陈随孙中山返粤,先后任粤军军需主任、非常大总统府总务处处长。1921年11月,陈出任首届民选新会县县长。1922年6月,陈炯明部叛乱,影响新会政局,陈永惠被迫“挟印”离县赴港,参加“讨陈”活动。乱平后,1924年7月,陈永惠复任新会县县长。任内,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出告示饬属保护乡村农民协会,革新县政,倡议拆城墙、筑马路、修桥梁、兴水利。他特别重视教育,亲自主持县教育会议部署取缔私塾、兴办“群道师范学校”,为鼓励古井文楼崇让学校,捐资500元铸钟及建钟台。他对治安也很重视,1925年6月,兼任新编独立团团长,指挥军警往古兜山剿土匪,并亲率一营县警围剿大泽吕村的匪贼吕标等,又设立县“惩教所”改造犯人。

  孙中山了解到陈永惠家乡叫“崩口村”,不文雅,建议改称“竹园里”,并亲书“竹园里,孙文”5字,镌石镶于门楼墙上,以为纪念。 1925年7月,陈永惠辞去县长职,往省港经商,之后,曾出任杨由关监督,主持江苏、浙江两省的厘金税收工作,还任过广九铁路业务地亩处处长兼购料主席。 陈永惠于1936病逝广州,终年59岁,葬于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大园乡的虎山。

  三 、陈永惠后代爱国爱乡,多次回乡寻根

  辛亥革命元勋陈永惠原来是美洲华侨,为了祖国富强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积极投身革命和回国效力,堪称是华侨中的爱国典范。陈永惠爱国爱乡的情怀影响着他的后代和亲人,一百多年来,陈永惠家族众多后代无论居住国内或者身在海外,都心系故乡,与家乡新会竹园里保持着密切联系。在竹园里乡亲的记忆中,自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陈永惠旅居在美国的后人就曾经多次回到竹园里拜祭陈永惠坟墓;瞻仰孙中山书写的竹园里村名;拜访、问候和问候当地乡亲,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采访中,当地乡亲向笔者讲述了其中陈永惠后人两次印象深刻的寻根之旅:其一,1981年初,陈永惠的孙子陈文彬(当时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布朗路特公司中国业务总经理)来到中国上任,适逢改革开放大好时机,于是回乡观光,拜祭先祖。竹园里乡亲带领陈文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村名牌坊,睹物思人,陈文彬与乡亲们一起回忆祖父陈永惠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历程,缅怀先人的业绩,感到十分高兴。其二,陈永惠之孙女陈佩珠清明回乡祭祖。2006年,一个喜人消息在竹园里乡亲中间传播开来:“新会首位民选县长陈永惠之孙女陈佩珠女士与其丈夫及两个儿子一行4人,于清明节期间从美国回家乡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观光祭祖。”陈永惠之孙女陈佩珠女士与其丈夫及两个儿子一行受到大泽镇委、镇政府领导及竹园里乡亲们的热情款待。 陈佩珠女士一行拜祭祖先期间还参观了大泽五和小学、大泽金富来新开发区、大泽新市场等。晚上,大泽镇府宴请客人。席间,陈女士感概万千,深有感触地说:“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校园环境好,家乡的变化很大,经济发展也很快。我们这些远在海外的乡亲感到十分高兴。”(黄柏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