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陈少白改才子佳人戏 开革命粤剧之先河

2011年11月09日 17:26 来源:中国侨都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少白改才子佳人戏开革命粤剧之先河
陈少白与粤剧革命
同盟会员陈少白(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改“拜师授徒”为粤剧学校

  陈少白出生于新会县外海镇(今属江门市江海区),早年投身革命,与孙中山、杨鹤龄、尤列并称为“四大寇”,参与光复会、同盟会的筹建和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故有“中山三友,外海一人”之说。

  1900年,陈少白奉孙中山之命,在香港创办中国第一份革命报纸——《中国日报》,并出任社长兼总编辑。他以报纸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为使革命主张通俗易懂,陈少白以文言文、英文、白话“三及第”的文体写稿,又辟《鼓吹录》副刊,刊登戏曲、粤讴、小说、杂文,在海内外影响甚大。之后,他又筹组“采南歌”戏班,发起对粤剧实行从剧本到语言、唱腔等一系列改革,被称为“我国文艺界的革命老前辈”(陈一峰语)。

  陈少白之所以涉足粤剧界,是从看戏引致的。话说有一天晚上,他从报社回寓所的路上,见有一个童子班在演粤剧,街边围了一大群人正在出神地观看。他在一名老伯让出来的板凳上坐下观看。这个戏班是省港有名的粤剧名班“阔口张”,演出的剧目是《卖油郎独占花魁》,演员们演得有声有色,观众喝彩之声不断,陈少白也打赏了几个铜钱。

  当晚,陈少白夜不能寐。他想:我办《中国日报》的目的是宣传革命,唤起民众,而现时的老百姓大多不识字,无法得知报上所说的革命道理。粤剧如此吸引民众,若将革命主张融入粤剧,让只字不识的人都受到教育,岂不更好?

  次日,他将该想法告之好友、革命志士程子仪、李纪堂,两人均说好。于是,三人便研究组班演戏之计划。李纪堂愿意捐资2万元作为经费,后又得到黎国权廉、钟仲珏、钟锡璜、潘佩瑜等合捐1万元。随后便成立了“天演公司”,计划用商业手法经营粤剧的演出,变“街边戏”为舞台戏。

  陈少白认为,现有的戏班成不了大事,要成大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因而提出要办一所粤剧学校,改传统的“拜师授徒”学艺方式为系统正规教育。计划从社会上招收一批少年儿童学戏,学成以后作为自己的粤剧戏班,自主演出。又提出学校的选址拟在广州河南的海幢寺,因他曾在那里“粥锅脱险”,避过清廷的追捕,与该寺的僧人较熟,且寺内房间多,便于分班排练,又远离市区,方便开展革命活动,众人表示赞同。

  校址有了,经费有了,但仍欠缺教员,陈少白想到“阔口张”。他了解到“阔口张”有义气,好打抱不平,且带出了一个童子班,是适合人选,便亲自登门拜访。“阔口张”也知道陈少白的大名,见他亲自上门拜访,深为感动,答应出手相助。又介绍另一粤剧艺人“蛇王苏”加盟。临别,“阔口张”高兴地说:“有陈先生你这样的人担纲,实在是粤剧界的幸事。”

  1905年冬,陈少白创办的粤剧学校在广州海幢寺开张,取名为“采南歌”班。开学那天,新闻界老前辈黄鲁逸、黄轩青、绅耆黎国廉等到场祝贺。

  “采南歌”班共招收12-16岁儿童80人,分为生、旦、净丑、末等班,由专门老师负责教习。学生们既学文化,又学唱、念、做、打等粤剧表演技艺,从基础学起。由于学员受到系统的专门教学,因而后来大多成为粤剧界的精英,如粤剧名伶李元享(靓元享)、戴谦吉、利庆红、杨州安、赛子龙、余秋耀、靓荣、大眼钱、新丽湘、冯公平等,都是“采南歌”班教出来的弟子。

  改才子佳人戏为革命粤剧

  一天晚上,陈少白正在报社写稿,忽然窗外传来了粤曲之声。唱的是西门庆与潘金莲调情的淫词。他突然想到自己创办戏剧学校,其目的在于培养粤剧人才,革新其形式,以启聪民智,唤醒国魂,让同胞奋起,救我中华。而传统粤剧演出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又或是伦理戏、鬼神戏,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潘金莲》等,唱此淫词,何以革命?于是决意亲自编撰粤剧新剧本。

  陈少白是新会人,新会也是粤剧发源地之一。他自小便喜爱粤剧,并能唱上几句,对粤剧的曲牌也颇有了解,他又是文章高手,多才多艺,因而编写剧本并非难事。

  新会有个地方叫崖山,那里曾发生过一场宋灭元兴的大海战,陈少白儿时便听过“崖门失玺”的故事,后来又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他想到文天祥反抗的是入主中原的蒙古族,而革命党反抗的是入主中原的满族,两者一脉相通。灵感一到,陈少白大笔一挥,一出《文天祥殉国》剧本写就,之后便交“采南歌”班排练演出。在剧本中,陈少白写下了“忠节风流落尘土,英雄遗恨满沧浪。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长共暮云愁”一诗作为结尾,以此唤起民众开展抗争和革命。

  地方志资源人士、陈少白的同乡陈一峰先生曾讲过一则“《文天祥殉国》演出遇险”的故事。话说有一天,“采南歌”班在广州紫来街河南戏院演出《文天祥殉国》。剧演到一半,有位绅士走到后台,用手杖指着戏院老板的鼻子说:“你们竟敢上演反清剧目,真是胆大包天!”“他们演的是抗元英雄文天祥,何罪之有?”“他们指鸡骂狗,你以为我看不懂?”说完离去。不久,有人报告:清兵已包围了戏院。戏演到最后,观众起身和唱文天祥的就义诗。这时几个清兵冲上舞台,企图拘捕正在演出的演员。陈少白挺身而出,质问清兵:“戏子演戏,颂正义之人,抒民族之情,何罪之有?”有观众上台抢回戏子,送到后门。只见那里停着几台花轿,轿杠上挂着写有“知府”二字的灯笼,轿旁还站立着几名“清兵”。陈少白指引戏子们上了轿,避过清兵的搜捕,抬回海幢寺。原来陈少白早就料到有此一着,事先布下了脱身之计,才躲过了这一劫。而由此又可见到革命粤剧影响力之大。

  继《文天祥殉国》之后,陈少白又陆续写出了《地府革命》、《黄帝征蚩尤》、《六国朝宗》、《侠男儿》、《儿女英雄》、《张良击秦》、《熊飞起义》、《血战榴花塔》等许多个剧本,开了革命粤剧之先河,并使粤剧成为民主革命的舆论工具。

  改桂林官话为广州话

  据史料记载,粤剧的前身叫做“广府戏”。宋元时,来广东演戏的都是外省之人。明朝万历年间,有广州、佛山等地戏曲爱好者自组戏班参与演出,被称为“广班”或“广府班”,所演之戏称为“广府戏”,此名一直沿用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而“粤剧”之得名,则是“出口转内销”:鸦片战争后,广府戏传到外国,被西人称为“Gan- tonese Opera”,翻译成汉语就是粤语戏剧,简称粤剧,然而未被国内所采用。直到“七•七”事变后,开平籍艺人关德兴在香港组织“粤剧救亡服务团”,“粤剧”、“粤剧团”之名才开始在国內流行,这就是“粤剧”之名的由来(参见龚伯洪著《粤剧》)。

  据龚伯洪先生考证,最初,广府戏班使用的是“蛮音杂陈”的语言演唱,后来又改为“桂林官话”。“采南歌”班成立后,率先使用广州话演唱,并在演出中插入大段粤语道白甚至高呼革命口号,由于大家都听得懂,因而观众很欢迎。之后,各志士班仿效,粤语便取代桂林官话成为粤剧语言。志士班的陈非侬(新会人)在其《粤剧五十年来变迁回忆录》中也证实:“过去戏人的曲白,一律用中州口音,即俗所谓‘戏棚官话’,朱次伯认为戏(粤)剧是广东人的,应以广东口音为准,便在他的首本戏《夜吊白芙蓉》中,用平喉‘广爽’来唱”(《新会文史资料选辑》第44期第31页)。

  粤剧采用粤语演出后,又引发出一场唱腔音乐的革命。由于 “桂林官话”演唱用的是假嗓,音调高亢尖锐,而粤语演唱用的是真嗓,音调朴厚浑沉。为适应粤语演唱,先是“志士班”的朱次伯、金山炳采用降低弦索(即降调)的办法演唱平喉取得成功,之后千里驹、白驹荣、周瑜利、靓荣等人又加入探索,终于奠定了粤曲平喉、子喉、大喉三大唱腔基础。在曲牌方面,引入了木鱼、南音、小曲及民歌等地方特色音乐,使粤曲更加婉转动听。在器乐方面,用音调较低的二胡、笛子代替音调高亢的高胡、唢呐,又增加婉转悠扬的扬琴等,逐步规范了粤曲的“八音”锣鼓。此外,在布景方面也实行了一些改革,使之更加贴近现实。粤剧由此长成了“南国红豆”,并在海内外广为传播。

  创办“采南歌”班之后,陈少白又参与组建了优天影、琳琅幻镜、民乐、振天声、振南声等剧社,加上其他革命党人创办的醒天梦戏班、现身说法台等戏班,省港澳共有30多个新型粤剧戏班。由于这些戏班之人大多都是反清志士,因而在粤剧史上被称为“志士班”。又由于“志士班”均采用粤语演出,“离经叛道”,受到老艺人的歧视,被排斥在八和会馆之外,故又被戏称为“九和班”。然而人们想不到的是,“九和班”日后竟成为粤剧的主流,其领军人物靓元享、靓荣、朱次伯、金山炳、白驹荣、陈非侬等均成为一代宗师。时至今日,粤剧界戏班之人,全部都是“志士班”的徒子徒孙。

  “志士班”大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在会馆里挂上 “借古代衣冠,实行宣传党义;娱今人耳目,尤应力挽颓风”的对联,以粤剧作为武器开展反清斗争。著名编剧家麦啸霞在其民国时期出版的《广东戏剧史略》中曾说:“民族革命之领导,人皆知为孙中山国父。民族革命之鼓吹,人皆知为国民党兴中会诸先烈暨清末报界、文化界诸名宿。民族革命理想之传播,则人罕知为戏剧界,尤其是粤剧界诸先达之特奏殊功”,肯定了粤剧对于民主革命的贡献。而陈少白,则是用粤剧宣传革命的先驱和旗手,同时又是粤剧改革家、现代粤剧之父。

  主要参阅书目:

  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粤剧》,龚伯洪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陈少白的故事编辑委员会编写的《陈少白的故事》之《剧社春秋》,陈一峰撰,花城出版社1995年出版。

  (李兴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