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侨史研究彰显献身精神 为侨务事业打造“智库”

2011年12月19日 14: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侨史研究彰显献身精神为侨务事业打造“智库”
纪念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现场。(聂传清 黄建华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2月6日,纪念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此后,记者陆续访问了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相关负责人和一些专家学者。他们认为,这次座谈会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侨史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侨史研究彰显献身精神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由中国侨联主管、由华侨华人研究工作者和热心于此项工作的人士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全国性学术团体,目前学会共有个人会员近500名。

  30年来,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后,一大批地方侨史学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在广东、福建等重点侨乡,不仅有省一级的侨史学会,不少地、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学术机构。

  中国侨联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我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华侨华人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史、世界史和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涉侨专著、译著、文集、传记以及资料汇编等已超过500部,其中包括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等洲际华侨史,美国、日本、印尼、新加坡、越南、朝鲜等国别华侨史,以及《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和《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

  “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不能相比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方雄普说:“这是侨史研究者用献身精神换来的。”

  方雄普还向记者讲述了北京大学教授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的故事。“1993年底,在汕头大学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时,他不仅口袋里一分钱没有,就是往返的路费都是借来的。会上,已过花甲之年的周教授说,这个项目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搞的话,以后恐怕就没有人搞了。接着,他指了指自己头上的白发说,这是最后的一次冲刺了。这番话传到海外,菲律宾华人企业家龚诗贮先生很受感动,提供了24万美元的资助。此后,周教授带领海内外数百名学人,历时近10年,终于将12卷1800余万字的《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出齐。”

  侨史研究为“申遗”服务

  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说:“侨史研究要进一步明确定位,深化现实侨情研究,强化政策建议功能,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区德强向记者讲述的是,侨史学会如何参与“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事情。

  在广东著名侨乡开平,该地区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广东侨史学会积极参与“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及研究工作,积极联系发动华侨业主,做好“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核心区43座碉楼的托管工作,确保通过联合国世遗专家的检查验收,为弘扬侨乡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学会今后的研究重点是‘侨批研究’。”区德强说,“学会将加强与汕头侨史学会的联系交流,并协调促成相关项目的合作。”

  据悉,以潮汕侨批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侨批档案”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作为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侨批档案”,广东省已收集、整理、保护了17万封,其中有11.7万封来自汕头市。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谢小建说,学会的专家学者承担了多项国家研究课题,为福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

  打造侨务事业“智库”

  林军说:“打造侨务事业‘智库’,是中国侨史学会的目标。”

  近30年来,海外华人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移民日益增多,不仅使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地的华侨华人数量急增,而且迅速改变了当地华人社会的格局。在北美的纽约、多伦多、洛杉矶、温哥华等地都有逾50万的华人聚居都会区,东南亚则形成华人百万以上的聚居都会区。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龙登高在分析侨情的变化时说:“新的现象层出不穷,新的问题不断涌现。”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李明欢对于当今的侨史研究,提出了“100个问题”。

  如国际移民问题,她的问题有:“移民收入的消费地主要在哪里?当劳动力移民主体度过青壮年期后,将在哪里养老?其养老支出由谁承担?移民下一代成长与教育的社会成本由谁承担?”

  在经济上,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对华侨华人经济的影响业已凸显。

  她的问题有:“这是提高了华人的整体经济水准,还是压垮了华人中小企业?有多少华商、哪些行业因‘中国竞争’而‘死亡’?又有多少因获益而‘崛起’?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在哪些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了本地生产者?中国产品与亚非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相似性指数几何?”

  她说:“华侨华人研究事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探讨,而这些努力是有现实意义的。”(聂传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