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新移民图谱”:专访国侨办主任李海峰
1月12日晚,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12全球华侨华人新春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历时四年之后,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侨界新春晚会。在龙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李海峰等国侨办领导向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拜年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龙年大吉”。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海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的一张张名片;海外侨胞在海外的一言一行,对中国的形象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刊记者/张冬冬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达国家吸引移民政策的双重推力之下,中国持续出现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不断增多,并日渐成为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就这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专访了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
中国新闻周刊:请你介绍华侨华人新移民的数量与分布地区。华侨华人新移民与老华侨华人有哪些不同?呈现哪些特点?
李海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日益深入,中国公民通过留学、投资、探亲等形式移居国外的人数不断增加。为了与改革开放前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相区别,我们称这部分人为“新华侨华人”,其中也包括这一时期由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
近年来,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对1978年以后新华侨华人的数量进行了专项研究。据估算,中国海外侨胞总数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00多万发展到5000万左右,仅改革开放后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等地区出去的新华侨华人就接近1000万人。他们分布地域更为广泛,除东南亚等传统的侨胞聚居地外,北美、西欧及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南非等地区和国家,已日益成为海外侨胞新的聚居地。特别是北美与西欧,是新华侨华人主要分布的地区,约占新华侨华人总数的5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华侨华人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老一代华侨华人,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层次,职业构成更为多元。新华侨华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留学生转变身份过来的,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适应能力更强,他们在住在国的就业领域不断扩展,已经突破了老华侨以“三把刀”为主的传统行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经贸、文化、科技、金融等领域颇有建树,经济实力也逐渐增强。特别是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华侨华人专业人才群体不断壮大,华侨华人高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是与祖(籍)国的联系更为密切。相较于在住在国出生的华裔新生代,新华侨华人大多生长在新中国,长期在国内受教育,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有着强烈的故土情结,而且仍有很多亲属在国内,对祖(籍)国的感情非常深厚,与祖(籍)国的联系十分密切,并愿意以各种形式参与、促进住在国与我国的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自身事业的发展。
三是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意识更为积极。老一代华侨华人主要是为了谋生、逃避战乱等原因背井离乡来到国外,他们关注的更多是如何生存。而且,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当时住在国种族歧视等因素的影响,老一代华侨华人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生意圈子、生活圈子也局限于华侨华人社会,有着较强的“叶落归根”的意识。新华侨华人多是以追求自身发展为目的,主动适应能力强,能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有着较强的经济、社会、政治诉求和“落地生根”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