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来西亚归侨扎根山村义教十载 称不能忘“本”

2012年04月10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廖乐年放弃马来西亚优越的退休生活,扎根祖辈家乡大埔县长教村义教10载,教书育人,扶贫济困,倾尽所有,建设家乡,成为村民的贴心人。他以一腔赤子之情,向我们述说了一个平凡人的家国故事。

  借用泰戈尔的著名诗句:“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这就是华侨华人和祖(籍)国家乡的关系。廖乐年老师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 55岁时毅然回到家乡修葺祖屋从事义教和扶贫。在回到中国之前,他会说的唯一的中国话就是母亲从小让他用客家话熟背的一个地址:广东梅州大埔长教百江铁桥德心堂。这15个字,刻骨铭心,时时刻刻提醒廖乐年不可忘本,不能忘本。这个“本”,就是海外粤侨薪火相传的“粤侨精神”。

  广东有着悠久的华侨华人历史,海外粤侨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念祖爱乡、重教明义、团结奉献、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其实质,就是海外粤侨的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广东人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在一代又一代海外粤侨中传承,外化为一代又一代粤侨义无反顾地支持和参与祖国和家乡革命、建设、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反哺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这是海外粤侨共同的梦想。廖乐年就是其中一员。“有去有来”,唯有不求回报地付出,唯有将自己放到最低,人生才会幸福,这是廖乐年的幸福哲学。融入乡村,团结乡亲共同建设和谐富裕的家乡,这是廖乐年的幸福理想。和众多华侨华人一样,廖乐年重情重义重教,他有世界眼光,有丰富的知识,有创业精神,用无私的奉献“反哺”家乡。他们深信“教育兴邦”,教育可以改变落后,只有先从思想上脱贫才能实现物质上的脱贫,建设幸福家乡。廖老师在回到长教村后不久即闻母亲去世,他强忍泪水坚守故土,把对慈母的“家孝”转化为对故乡的大爱。他相信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大家参与,同甘共苦,才能成就“幸福的事业”。这种“幸福的事业”,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读上大学,让村民脱贫致富,建设讲文明有文化的现代乡村。所以,他不辞辛苦奔走于广东、香港和海外,发动国际志愿者来山村教英语,筹款资助贫困大学生,为村民修路、安路灯、建房,带领村民开山种柚。廖老师把教书育人当做一辈子的事业,认为道德教育是头等大事,要教会学生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建设自己的家乡。10年来,他用言传身教改变着村民的观念,改变着家乡的面貌,在坚持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坚守中圆了梦想。

  省长朱小丹在3月21日召开的全省侨务工作会议上动情地说,广东是全国第一侨务大省,我们要好好归纳、总结、提炼和弘扬具有广东特色的“粤侨精神”,其内涵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比如爱国爱乡,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明义重信。廖乐年老师只是海外3000万粤侨中的普通一分子,然而,从他身上,我们却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粤侨精神”的缩影,看到了“粤侨精神”在海外广东人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广东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根在广东。广东是海内外粤人的共同家园,建设幸福广东,不能丢了粤侨先辈们留下的好传统好精神。“粤侨精神”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高扬的伟大精神,广东人精神离不开“粤侨精神”的滋养,自觉传承和弘扬光大“粤侨精神”,更应成为我们建设幸福广东的题中之义。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