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归侨怀念北京街12号 新中国让华侨自豪
林尚志,男,印尼归侨,现年64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建省第六建筑公司。
印尼苏门答腊的先达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无论是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到那里旅游、做客的人,都喜爱这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
城市中有两条平行的大路,一条叫“大街”,另一条叫“独立”街。两条大街的中间有许多横贯的街道,其中一条叫“北京街”,我家就在这条街上,门牌是12号……
北京街上有我儿时的家
实际上,我在先达只居住14年,从我出生到离开。别看只有这14年,却占有我人生记忆的大部分,也是我至今百思不厌的怀念。
北京街不是最长的街道,但也有约2公里长,街道的一旁是骑楼,另一旁是“巴刹”(市场),小时候,我一直觉得骑楼下的柱子很大,人行道很宽,不知现在若看到,会不会有那样的感觉。
骑楼这侧是商铺,我们家开的是米行,以经营大米为主,零售和批发都有,所以在店铺的后面有很大的仓库堆放着一袋袋的大米。
房屋是砖混结构,但楼板是厚厚的硬木,店面到后院中间有个小小的天井,天井中有个水池,里面蓄着自来水。不知为什么,当年先达北京街的自来水压力不够,白天经常断水,只有到了夜晚,才会有些水来,家里只好砌了这个水池用来蓄水。
家里人还得将水泵到2楼,因为家里的厨房、卫生间等都在2楼。那时,如果没有什么事,我们可以都在楼上而不用下楼来,楼上是一个可以和外界分开的静谧天地,但随着弟弟妹妹的出世,家里变得越来越热闹,有时外面比家里还安静。
北京街上的人都亲北京
不知道门前的街为什么叫“北京街”,但敢肯定的是,这条街名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的,而我从来不懂得这条街以前的名字,也许是个荷兰名字,或者是印尼名字。
先达华侨的爱国在当时印尼很有名,有人称先达是印尼的“小延安”,在这种氛围中,总会有些“标志性”的东西出现,其中一定有我们家门前的那条“北京街”。
北京街上的大部分人热爱新中国,正是因为有了新中国,才让华侨感到欣喜和自豪,与热爱着的这个国家越走越近。
以前,歇市关店后,大家就各自在家休息,后来,即使到了深夜,志趣相投的人都会在一起喝茶聊天,而街上的人最爱到我们家来,因为他们很爱听父亲讲他对新中国的看法,每次聊天时,父亲手上都会拿着最新的《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