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和:将“侨爱心小学”建在世界屋脊
中新网7月2日电 据中国侨联网站消息,天湖纳木错依偎着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有一个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的地方,那就是当雄。在这个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深处,几年前曾经来过一对年逾花甲的华侨老夫妇,一股脑地在这里以及周边建立了五所“侨爱心小学”,从此,这里的孩子们有了明亮的新校园,有了舒适的教室,更重要的是,他们记住了有位陈爷爷,从遥远的海外送来深深的关爱。
又是一个学期将要结束,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当曲卡镇侨爱心小学中的孩子们又要升上新的年级,他们距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距陈爷爷对他们的期望,也就更近了。
孩子们没有忘记,3年前,花甲之年的陈江和爷爷偕夫人一起登上世界屋脊,前来探望他们。那时候,夫妇俩不顾高原反应,先后驱车奔赴林芝地区和藏北牧区的多处小学参观,并表示,他们在西藏捐建的学校都要通电通水,将通过捐赠水泵或资助打水井的方式,来改善这里的用水和卫生条件。而陈爷爷的那一番话,更是让他们难忘。“希望你们能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好好读书,通过学习来提高你们的生存能力,将来成长为西藏的栋梁。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最大的财富,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和文明意识,好好保护环境。”
陈江和,一位生活在东南亚热带的老人,万里迢迢地将侨爱心小学首次捐建在西藏,这一切,不是偶然。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的爱心故事,可并不是从高原开始的。
祖籍侨乡福建莆田的陈江和,出生在印尼。1966年,因父亲生病,年仅17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担负起整个大家庭的重任,开始从印尼棉兰一间小机车铺创业。1973年,他创建金鹰集团,上世纪80年代,集团在印尼逐步发展壮大,90年代进军东南亚区域性市场,到本世纪初开始走向全球化。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的困难和荣誉并存,但金鹰集团始终坚持陈江和倡导的“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理念,即集团经营首先要对当地人民有利,对所在国家有利,然后企业才能长久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金鹰集团已经成为一个由多个世界领先企业组成的、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大型跨国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5万多人。
事业的发展,陈江和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早在1981年,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女士就开始做慈善。2001年,他们创立了陈江和基金会,积极活跃在教育、扶贫和赈灾等公益领域。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他们专门在工厂所在的社区设立了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制定和推行了包括综合农耕体系、社区种植园方案、中小企业扶持方案、职业培训和教育支助在内的多项帮扶计划,并主动肩负起协助工厂所在地建设路桥、电力、用水、医疗和文化等社区基础设施的责任。
由于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熏陶,对父母之邦的挚爱一直吸引着陈江和。1989年,他回到家乡福建莆田,开始在家乡兴医济民,从此他广泛参与中国慈善事业,并竖立起一个海外游子的爱心丰碑:他是中国抗击非典斗争中捐款最多的个人捐赠者;他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水立方”的第一位海外大额捐赠者;汶川大地震后,他捐赠巨资赈灾,并组织全球5万多员工献爱心……迄今为止,他对中国的慈善捐赠总额近3亿元人民币,荣获“中华慈善奖”等殊荣。
2003年,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侨爱心工程”轰轰烈烈开展中,作为华侨,陈江和积极参与了进来。他率领金鹰集团慷慨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以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设立“陈金荣文教专项基金”,定向用于长期开展有关兴办教育、助学、奖励优秀教师、学生等,推动中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科技福利事业发展。上述的在世界屋脊建立起来的5所“陈金荣侨心小学”,就是他爱心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侨爱心工程”首次惠及西藏。
慈善始于行,亲情根于心。无论是故乡福建莆田,还是青藏高原,都寄托着陈江和浓浓的故国深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虽然生活创业都在海外,在陈江和心中,他始终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对于自己和中国、居住国的关系,他曾经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是自己的‘生父’,血脉相连,源远流长;居住国是自己的‘养父’,帮助自己学习成长,没齿难忘。”所以,每逢回到中国,血浓于水的亲情总会让他感到亲切,“我觉得,我像是回到了父母亲的怀抱。”
陈江和曾调侃自己,在海外生活时格外关注中国发生的事情,“只要是中国的新闻,我什么都看,哪怕是花边新闻。”但是他直言,最愿意看到的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身为中国人,“每逢此时,我的腰杆会更直!”
据介绍,到目前,金鹰支持“侨爱心工程”项目的金额已达1488万元,支持建立了23所侨爱心小学,资助59个侨爱心工程项目。这些项目覆盖西藏、新疆、贵州、青海、广西、陕西等20余省、区的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陈江和先生曾获得“侨爱心工程”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