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乡贤反哺促“双转移”
昨日(10月15日),广东省区域发展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暨全省乡贤反哺工作会议在江门召开,广东全面启动乡贤反哺工作,深入推动“双转移”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
2008年以来,我省(广东)深入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经各方努力,“双转移”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由“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大见成效”迈进。
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近8年来首次缩小到3倍以内,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各类产业园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2008年以来,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创造工业产值9000多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比重由2007年的不足1%上升到2011年的17.9%,园区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层次不断提升,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8月,全省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53.6万人,转移就业548万人,积分入户城镇约34.9万人。本省劳动力对外省劳动力的替代性增强,劳动力结构明显优化,高技能人才向珠三角地区加快集聚,粤东西北地区就近就地择业比例逐年上升。
凭借靠山临海的地理特征和最早对外通商的历史条件,广东积累了丰富的海内外乡贤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2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的2/3,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广大乡贤企业家通过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爱心回归等多种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成为我省(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全省累计返乡投资人数达18435人,投资项目11703个,投资额4912.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649亿元,投资项目纳税557.7亿元,带动就业207.3万人。
乡贤说
“双转移”是一场“及时雨”
会上,江门市、阳江市、电白县、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典型经验。各地“筑巢引凤”,以期优化投资环境,动员在外乡贤回乡创业。
据江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对省产业转移园开发建设的大力推进,江门市开平、恩平两市经济增速已跃居全市前列:2008年至2011年,开平、恩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13.5%、11.9%。
阳江回归乡贤致富不忘回馈社会。以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带动鸡乸朗村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典型,阳江市乡贤回乡投资项目已达142个、投资额84.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3个、投资额59.2亿元。
“‘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的创业高潮已经形成”。茂名市电白县抓住茂名滨海新区纳入省级战略布局的良好机遇,以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使昔日的“外出打工潮”变成了今天的“回归创业潮”。据悉,截至2011年底,该园区乡贤回归企业建成投产37家,总投资18亿元,总产值21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梅州市牢固树立“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理念,举全市之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截至目前,园区引进乡贤投资企业36家,超过入园企业总数的30%,计划投资约81.26亿元。在2011年,园区还被评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
作为乡贤代表,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总裁刘绍柏先生告诉记者:“我选择回乡投资办厂,浓厚的家乡情怀是出发点,企业扩张发展提升的需要是落脚点,而省委、省政府的‘双转移’战略是强大的号召力和推动力。”
“双转移”战略的到来,被他看作一场“及时雨”,“‘双转移’战略为外出企业家回乡投资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区洽会亮点
产业转移乡贤帮忙多
为推动“双转移”工作,省财政计划投入超过400亿元,其中用于扶持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的资金就有173.9亿元。
据省经信委介绍,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782.33亿元,引进项目3467个,总投资额达9187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产值2246.1亿元,同比增长21.7%。
目前,我省(广东)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部分市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如阳江市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88亿元,占阳江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1.3%。
据悉,在21个县区合作共建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中,有10个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增速超过100%,其余园区也远高于当地工业平均增速,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同时,为增强乡贤回归吸引力,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专项资金扶持、用地、用电、用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在内的政策措施。例如,全省分区域实行同网同价,确保粤东西北地区电价平均比珠三角地区低0.1元/千瓦时;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执行“零收费区”制度,除国家规定必须征收的税费外,免收园区企业所有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部分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
为激发乡贤返乡投资创业热情,近年来,我省(广东)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活动。除举办“山洽会”外,广东还举办了中博会、新粤商大会、侨博会等大型主题展会。
劳动力转移迈向效能化
为推动劳动力有序化、效能化转移,我省(广东)出台了《广东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强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积分制入户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入户有关政策,加快高技能人才和转移劳动力融入城镇。
据省经信委介绍,为强化劳动力和产业转移对接,我省搭建了“百校千企”合作平台,组织省内100所优质技工院校和1000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一批生产实训中心、产学合作项目、员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订单培养项目,为我省(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一流技工人才。
与此同时,全省已有87所技工院校与3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达成了1880个培训项目合作协议。
另外,全省共建立了332个省、市、县(区)三级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近20万人,搭建了返乡创业平台。鼓励粤东西北地区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返乡创业园,将返乡创业者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在外乡贤返乡创业。
目前,我省(广东)农村劳动力已初步实现从自由流动向有序转移、从单向流动向与产业对接互动转移、从管理简单粗放向逐步完善服务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8月底,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吸纳就业63.51万人,转移就业回流率由2008年的19%下降到2011年底的12%。( 谢思佳 见习记者 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