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梅州梁家五代华侨的家国情怀

2013年05月17日 1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梅州5月17日电 题:广东梅州梁家五代华侨的家国情怀

  作者 杨草原 蔡欣欣 汤伟青

  “从我的高祖梁采臣公到巴城(今印尼雅加达)创业,我已经是第五代了,家族中现在还有50多人侨居海外。”梁世京按照族谱向中新社记者介绍梁氏家族五代人的海外创业史,他们的家国情怀早已成为当地侨界的美谈。

  家住广东梅州梅县松口古镇的梁世京是一位侨属,他所在的松口镇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历史上曾一度繁华,由于便捷的水路交通,这里成为客属地区人们下南洋的第一站。该镇现有人口7万多,而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约有8万人,分布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梁世京的家就在离镇上不远的大力村,住的房子是祖上留下具有中西式建筑风格的围龙屋。这座建于1908年的客家民居建筑雄伟、大气,是梁世京的曾祖梁映堂在印尼事业有成后回乡建造的。

  梁映堂是梁家第一代下南洋的梁采臣的长子,1848年在印尼出生,5岁时被父亲带回家乡松口,接受了传统的儒学道德教育和客家文化熏陶,这对他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01年梁映堂在印尼参与创办了中华会馆中华学校(即今八华学校),接收华人子弟入学。学校以“正音”(汉语普通话)开展教育,设有孔子学说的课程。“在家乡接受的教育,让我的曾祖父对中国传统儒学的道德教育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座祖屋建成后就被命名为‘承德楼’,这也同时让他感到海外华侨子弟不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是多么可惜。”梁世京指着自家的门楣说。

  在梁家祖屋不远处有一条梅江河,这条河汇入韩江在汕头入海。梅江河上的松口港曾是当年广东省内河第二大港,梁世京的高祖和众多粤东北地区的客家先民就是从这里转汕头下南洋谋生的,“火船码头”至今还是众多客籍华侨下南洋记忆中的起点。

  1918年有一位重要的客人沿梅江河而上在松口登岸,来到了梁世京现在居住的承德楼。他就是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到这里是为了看望他的好友梁密庵。

  梁密庵是梁世京的祖父,梁家出洋的第三代,1880年出生于印尼。梁密庵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了很多支持同盟会革命的活动。1909年他在印尼创办了“华侨书报社”,成为当时宣传进步思想,联系爱国华侨筹集革命经费的主阵地。“为了嘉奖我祖父的功绩,辛亥革命成功后,大总统孙中山在1912年给他颁发了‘旌义状’”,梁世京说。

  家族优良传统让旅居海外的梁家人一直饱含爱国爱乡的情怀。第四代的梁锡佑在北伐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中参与组建了“华侨北伐后援会”和“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委员会”等组织,积极募集捐款支持革命。第五代的梁世桢如今是印尼知名地产公司“全宝集团”的创始人,也先后出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支持家乡松口中学的教育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建设。

  松口镇侨务工作人员曾琰林告诉记者,梁家人和当时众多客家地区下南洋的侨胞一样,是在国家内忧外患,家乡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背井离乡远渡重洋,他们希望有一个统一强盛的祖国,一来可以回家乡生活,二来可以提高自己在海外的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梁氏家族有着崇文重教的家风,并且特别重视中国的传统教育,梁家的几代人虽然在海外出生,但几乎都有回乡接受教育的经历。(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