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涉侨私房妥善解决 维权步入良性态势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于立霄)经多年努力,在海内外影响较大的侨胞私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北京市侨界信访量逐年下降,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涉侨维权进入了良性发展态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昭玲30日在十四届市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上如是说。
今年3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利用1个月时间,深入归侨侨眷聚居较多的地区,听取了市政协港澳台侨委、致公党北京市委、市侨联等机构和侨界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以及市政府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的书面报告。
该报告指出,近年来,归侨侨眷和华侨依法参政的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归侨侨眷和华侨担任市和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第十四届市人大代表中,归侨、侨眷代表就有18人,比上一届多了一倍。几年来,侨界人大代表先后提交议案700多件,涉及经济、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北京市人大执法检查组调研发现,“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至今已有8年,有的规定与当前首都新形势、新侨情不适应,有的缺乏实施细则,对于新近出现的归侨子女入学监护人身份认可、侨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街道社区侨联建设等问题,该办法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执行中缺乏法律依据。
执法检查组建议,北京市府应加强侨情调查研究,将东城区作为侨情调研示范区,通过调查摸底,对全市归侨、侨眷、侨胞和留学人员以及侨资企业等各类群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并以此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完备的北京侨情基础数据库。
执法检查组还建议,在归侨、侨眷和华侨聚居的社区,适时建立基础侨联组织,安排一定比例的社工参与街道、社区为侨服务。在侨资企业、留学人员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县,建立各类协会分会或留学人员联合会分会,把侨胞和留学人员组织起来,发挥其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