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英:愿为香港输入正能量
中新社香港9月3日电 题:徐新英:愿为香港输入正能量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在传媒竞争激烈的香港,一份华文杂志经历了36年的风雨后,继续坚持承担社会责任,为香港输入正能量。这份杂志就是知名爱国侨领徐四民先生创办的《镜报》月刊。
在“尤特”等强台风暂别、维多利亚港两岸放晴的一个下午,记者采访了徐四民之女、《镜报》执行社长徐新英。在缅甸出生、长大的她已在香港生活37年。
坦承经营压力增大的徐新英介绍说,虽然面对电子媒体竞争,但香港的杂志、免费报纸仍然越来越多,这说明平面纸质媒体仍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各有不同的目标受众群。
如今的香港,报章之多出人意料。特区政府新闻处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2月29日,香港有50份日报和648份期刊,其中包括多份电子报章。如果再把电视台、广播等也考虑在内,香港传媒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会更大。
只有700多万人口的香港,“拥挤”着如此众多的报纸、杂志。为了生存或者其它原因,有的报章为增销量使出各种招数。
此时的《镜报》依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徐新英说,在香港纷繁复杂的形势下,《镜报》一直坚持刊登客观分析香港政情的文章,弘扬爱国爱港的风气,引导读者理性思考。
今天的《镜报》办公室附近,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和商业繁荣的铜锣湾。徐新英介绍说,在接触社会各界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香港市民不希望香港吵吵闹闹,不希望香港竞争力下降,而是希望香港继续向前发展。在内心世界中,大部分香港市民承认香港是祖国的一部份,愿意为香港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意愿,但缺乏必要的发声渠道。
在悬挂着徐四民先生大幅照片的办公室里,徐新英说,今后《镜报》将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爱国爱港的正能量,刊登理性分析文章,为香港“沉默的大多数”提供发声平台,承担传媒应负的责任。
上世纪六十年代缅甸政局动荡,包括徐新英及其家人在内的缅甸华侨各奔东西,有的到了香港、澳门、台湾,也有人去了美国。她说,大家应该团结起来支持特首、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共同建设好香港。
谈及祖国内地发展时,徐新英介绍说,即将赴山东青岛出席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也是她第二次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每届传媒论坛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举办,让参会者一睹祖国各地的发展,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建立联系,拓宽了海外华文传媒的信息来源,加强华文传媒报道内地最新动态的力度和广度。”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聚首,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对上届论坛印象深刻的徐新英表示,论坛期间举行的小组会收获很大,至今仍在与当时认识的同行进行交流。
借鉴同行经验的徐新英说,“我们意识到,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办报,需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广泛接触所有能接触的人。这对办报、办杂志大有裨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