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侨商施金城:勤俭度日却倾资办学回报桑梓
祖籍安溪县龙门镇山美村的施金城先生,早年就读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中学和集美水产学校,1947年到海外谋生。他受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立志有机会也要支持家乡办学。
他不是富商巨贾,在世界华人富豪榜上找不到他的名字,却把省吃俭用的钱捐赠家乡兴学,更可贵的是他全身心倾注家乡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数十次回乡,倾资兴建培文小学、培文师范、培文高中、安溪实小、丽馨幼儿园和霭华幼儿园,被家乡亲人誉为“安溪的陈嘉庚”。 已届耄耋之年的施老先生,至今仍在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住老店 自己不求安乐
建新校 每月按时汇款
1982年,施先生回到阔别45年的家乡探亲。他看到村里的小学生还是在他几十年前就读的旧祠堂上课,祠堂已经破损不堪,几乎成为危房。他深有感触,决心捐资为家乡小学兴建新校舍。
1984年,施先生捐资兴建的培文小学新校舍落成了,他回乡看了非常高兴,就到县教育局要求为培文小学多配备素质较好的教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从县教育局获悉,全县的小学教师中有不少是民办或代课教师,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不合格或不完全合格的。施先生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
家乡小学教师欠缺的问题,对施先生的触动很大。他觉得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和国家前途的大事。于是他想创建师范学校培育师资。可是要办师范并非易事,仅启动兴建校舍就需一笔可观的资金,施金城对办师范又喜又忧,喜的是能帮家乡解决师资问题,忧的是自己财力不足,承受不了创建师范的重任。于是他到新加坡,请教曾任安溪中学校长的王瑞璧先生。
王先生在分析创办师范难易及好处之后,支持施金城创建师范。施金城即下决心创建师范。他即给安溪县领导写信,表示愿意捐资创建师范学校。省政府于1985年7月批准创办安溪培文师范,该校成为安溪县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施金城心里非常高兴,他即分期汇款兴建校舍,学校在当年秋季就招收新生上课。
安溪旅外乡亲李尚大先生,深为施金城捐资兴学事迹所感动,特写信给施金城赞扬说:“得悉你回家乡看到家乡的贫困,教育的落后,师资的欠缺,而激发了你的正义感,决心挑起重担,要在家乡创办师范专业学校。你克勤克俭,不先为自己求安乐,至今尚住在老店屋里,生活俭朴,每月按时汇款,……你的所作所为,比大富豪捐献亿元更有价值”。
做手术 不计个人安危
念故乡 难舍培文学校
1990年1月,施金城进行心脏血管搭桥手术。在手术期间,他惦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培文师范校舍的基建工程。他说:“培文师范是我的心血结晶,免不了要关心的。万一手术失败,岂不是要含恨九泉。”手术后尚未完全康复,他就挂长途电话询问培文师范基建情况,一下讲了十几分钟。
培文师范于1990年11月举行校舍落成典礼,施金城回乡参加,并把校产移交给政府,时任副省长刘金美代表政府接收校产。培文师范校舍至此已初具规模,按理说施金城捐资可以到此为止。但他却说:“我在有生之年,将继续完善培文师范的建设。”此后他又继续捐资兴建新的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多功能体育馆和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等。
施金城先生倾资兴学,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赞扬,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捐资办学的金质奖章、“乐育英才”匾额及荣誉证书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卢嘉锡分别题词“育新秀谱华章”、“倾资办学,功在国家”。
培文师范创办以来,为安溪、永春等8个县市区培养了近3000名小学教师。施金城创建培文师范已结出累累的硕果。按理可告一段落了,但他却说:“我的目标不仅要办好培文师范,还要争取办好培文师专。”1999年2月,省侨办告知他,拟对其捐资立碑。他回复说:“除把培文师范按中师标准配套完成后,还要争取在有生之年完成大专工程,暂不谈立碑,待大专事成未迟。”
根据形势的发展,培文师范从2001年起不再招生,这意味着培文师范就要关闭了。这样不是很可惜吗?这下对施金城的触动,远远超过他看到小学校舍破旧、安溪欠缺小学教师以及创建培文师范缺乏资金所产生的触动,他寝食难安,于是一次又一次回乡,与有关方面商讨培文师范的出路。
经过多方商讨,在2001年筹建培文工艺美术学校,但招不到生源。施金城又多次回乡,再经各方面商议,2002年报经泉州市政府批复,由安溪培文工艺美术学校和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创办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当年秋开始向以安溪为主的泉州各县市区招生。
培文实验高中创办后,施金城又捐建一幢科技大楼,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培文高级中学创办至今已培养出大量的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已被高等学校录取。施金城对此感到很高兴。已是耄耋之年的施金城、梁丽馨伉俪,去年又回乡看望培文高中的师生,并捐赠巨资扩建培文高中的校舍。
发上等愿 兴办6所学校
享下等福 妻儿勤俭度日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是施金城先生的座右铭。
他1925年生于安溪,父母生育5男2女,他排行第四,4岁丧母,父亲带他到南洋,后来担心他长大变“番仔”,忘了祖地忘了根,10岁时把他带回家乡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他念完中学和集美水产学校后,再到异国谋生。经过几十年奋斗,他完全有条件享上等福,但他为实现倾资兴学所发的上等愿,把赚来的钱捐给家乡办学,自己则享下等福。
李尚大先生在庆祝培文师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记得我第一次到施金城开设的公司拜访的时候,他的公司摆设很简单,大热天办公室也没有安装空调,只有一台旧的电风扇,为节省电费,没客人来风扇没使用。我到他公司他才启动电风扇。照理说,施先生是有能力把公司装饰得舒适一些。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是为了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学校建设的需要。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多年来,施金城年年捐资兴学,贡献突出,除培文师范外,还捐资兴建安溪实验小学的“忠诚楼”, 捐资在安溪县城创建以他夫人名字命名的丽馨幼儿园和培文霭华实验幼儿园。20多年来,施金城兴学造福6所学校,多次荣获省政府授予捐资办学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 奖匾。2004年3月,省政府为其立碑,表彰他捐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的贡献。同年10月,安溪县政府授予他“捐赠安溪县公益事业重大贡献奖” 奖匾。2012年9月,省政府又一次为其立碑,表彰他捐资兴办家乡教育事业的贡献。
李先生说,施金城的成就是与他的夫人梁女士的支持分不开的。“如果施金城的夫人不愿施金城多投入,那学校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施金城的儿子也很明白事理。他结婚时,除了床是新买的外,新房的其他家具和摆设都是旧的。按理说,只要他要求他爸爸对学校少投入一点点,从中省下的钱就足以把新房装饰得豪华别致。他之所以不提出这样的要求,目的是支持他爸爸把学校办好。施金城一家是好样的,是大家仿效的楷模。”(陈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