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hnnytowncar.com.cn 2000 
logo2.gif (2409 bytes)


「紫檀大王」陈丽华

宗金柱

4.jpg (12142 bytes)
陈丽华对紫檀情有独钟

紫檀是一种百年长一寸的硬木,因其材质绝伦、得之极难,自古以来被视为「异材」。一张18世纪制作的中国紫檀木桌,在1994年美国索思比拍卖行被卖到3500多万美元的天价,所谓「寸檀寸金」,实不为过。对于一般收藏家而言,拥有一件紫檀制品是一种奢望,然而陈丽华却拥有1000多件这样的器物,可以称得上当之无愧的「紫檀大王」。

在北京长大的陈丽华早在儿时便初识紫檀家具:家中有一对满清皇族祖上传下的、今世民间罕见的紫檀大柜,那细密浮动的纹理,滑腻如少女皮肤的质感……这一切给陈丽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此她与紫檀结下不解之缘。「文革」时期,陈家想办法把这对传家之宝藏到了颐和园内,才躲过了「破四旧」的打砸之祸,得以保留至今。

改革开放之后,陈丽华赴香港创业,成为巨商大贾后复回北京投资,首先创建了京城闻名的长安俱乐部,接着又以投资10多亿元人民币的大手笔参与北京旧城区的地产开发工程。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她的主要兴趣似乎并不在此,在经商的千头万绪中,她竟把许多时间和精力倾注在紫檀家具的收藏之中。其藏品数量之巨,连最负盛名的古典家具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都叹赏不已。

迄今为止,被允许走进陈丽华的紫檀藏品仓库的,只有极少数人。置身于上千件精致无比的桌、床、案、几之间,真是一种艺术享受;而陈丽华如数家珍的介绍,则使人对紫檀及其制品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据历史典籍记载,虽然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坎坎伐檀兮」的句子,但紫檀的主要产地却并不在中国本土而在南洋诸国,其木料坚硬沉重,入水即沉,以之制作的器物不用涂漆便呈现天然的深褐色,再加上产地偏远、极难成材,因而被历代誉为「木中之王」。虽贵为皇家,也仅有为数极少、用料不多的小巧棋局、画轴、歌板、小架等。至明代开拓南疆,郑和率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与南洋诸国建立了朝贡与贸易关系,紫檀才大量流入中国,成材之树采伐殆尽。

清代中叶也曾派人赴南洋采办檀木,但大多数粗不盈握,尚未成材,只好放弃。因此,清代皇家制作家具所用的紫檀木料,都是明代皇室的存货。后来,檀木紧缺到必须从私商中高价购买的地步,按当时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哪级官员,只要见到紫檀木,绝不放过,悉数买下,上交皇家织造机构,从此民间私藏的木料也被搜括乾净。到慈禧60大寿和光绪帝大婚后,大内储备的木料已所剩无几,最后复辟登基的袁世凯全数用光。

5.jpg (13320 bytes)
一凿、二刻七打磨,打磨占去制作过程十分之七的时间

据陈女士介绍,紫檀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清朝以前,欧美人士一直认为紫檀无大料,仅可做小巧器物。乃至清初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华,见到诸多紫檀大器后无不惊慕,始知紫檀精英尽在北京,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由于交流不便,整件难以运输,所以只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的构件,安上其它材料的木框以为装饰。

在陈女士的紫檀藏品中,一部份为旧时传下来的宫内「贡做」之物,另一部份则是她在近20年的时间里聘请名匠制作的。那么,这些紫檀原料是从何而来的呢?由此引出陈丽华八次赴缅甸丛林中采办木料的壮举。

紫檀木自明末经过350余年的繁衍生息,至今已再度成材。经商有成而又梦系紫檀的陈丽华慧眼独具,看准时机,下决心亲自出马,购买到手,为此她历尽艰辛:密不透风的热带丛林有如大烘箱,随向导穿行其间的陈丽华挥汗如雨,在这人迹罕至、蟒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她曾几次历险,其中一次是突然遭到一群毒蜂狂袭,幸而及时躲进汽车里,否则稍慢一步,则将性命堪虞。

经过几多周折,寻来数十万斤紫檀木材。接着陈丽华以更大的气派,决计以故宫所藏家具器物为蓝本,制作出格高神秀的紫檀工艺品。她不惜重金请来雕刻名匠,培训工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的数十座厂房里聚集起700多名工匠。她对制作工艺要求极严,每件器物皆为手工制作,一件大型家具往往需要十几名工匠花费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紫檀家具在制作技艺上有「一凿、二刻、七打磨」之说,打磨竟占据了整个制作过程十分之七的时间。而打磨使用的工具也颇为奇特,先涂上蜡,再以节节草和细纱布反覆磨擦,直到擦得亮如锦缎。据工匠们介绍,紫檀木有一种养人的神奇功效,接触久了,他们中一些人的黄牙齿都变得特别白,一位70多岁的老工居然白发转黑。

陈丽华介绍,檀木大多数中间为空心,有「十檀九空」之说,所以取材率极低,一块木料只有百分之十几可用。在制作间,一座按1:5比例仿造的故宫角楼正进入制作尾声,这个规模空前的紫檀巨制净重1.5吨,按取材率计算,其实际用料达15吨以上。像这里的所有紫檀器物一样,这座角楼严格依据中国古典建筑工艺的要求,完全用卯榫之法把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组合起来,不用一根铁钉而稳如泰山。 

紫檀博物馆将开张 

为制作她的仿古紫檀家具,陈丽华注册了富华家具有限公司,在这个诞生奇珍异宝的制作基地内,一尊尊制成品静踞在宽大的库房中,泛溢着尊贵的幽光:正中间为1:1比例制作的仿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拱立其后的屏风上镶嵌着九条张扬灵动的飞龙;一组用贝壳在檀木上嵌出乾隆御笔的匾额,构思极为精巧,其工艺的复杂处在于先在木料上刻出阴字,然后嵌入贝壳,打磨平整,浑然如一体。

除了仿故宫器物外,陈丽华的紫檀制品中,还有一些仿自《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唐宋名画中的家具陈设,从而使其紫檀器物在整体上超越了明清两代的形式和风格。

对于这些仿古紫檀作品的工艺水准,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进行鉴定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树卿仔细审视了「金銮宝座」、「雕花架子床」等作品后,认为其制作工艺「达到了故宫特级珍品的水平」。

陈丽华为她呕心沥血汇集的紫檀器物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去处--中国紫檀博物馆,正如其藏品以一人之力集中在一起,这座古色古香,建筑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也是她独资兴建的。目前,其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加紧内外装修,预计在今年九月底正式开馆。众所周知,建博物馆是一种只赔不赚的「买卖」,陈丽华为兴建这个博物馆,前后投资数以亿计,这种只计投入,不计回报的做法到底为了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她的义举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高度赞赏,文物专家们更是给以大力支持,为博物馆的布展设计出谋划策。

最近更新日期:2000年02月18日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转载稿件务经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