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hnnytowncar.com.cn  

 台湾产业西移风盛行

 文/黄白雪

越来越多的台商到大陆投资,使台湾失业率越来越高。

台湾的产业结构正在急剧变化中,愈来愈多台湾企业想要到大陆投资,失业率也愈来愈高,10年前台湾传统产业大举外移的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两、三年内,又将再度上演。

台湾西进风潮让企业界焦虑

这一波可能因为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甚至开放三通后所带来的台湾移民到中国的风潮,已经让不少嗅到气氛的企业界人士感到焦虑。这种潜在怕台湾的“根”被掏空的忧虑,让他们现在比以前李登辉时代,更支持“戒急用忍”政策。

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戴胜通是这类型的代表。他指出,过去10年来,台湾曾经两度大失血,一次是10年前台币大幅升40%后,引爆传统产业大举出走;另一次则是全民投入股市沈迷金钱游戏,导至台湾的生产力降低。

10年来,台商外移到中国和东南亚的资金有多少?据戴胜通的估计,超过1600亿美元,台湾大大小小的工厂不过8万家,但是台商在东南亚和中国设立的工厂,却远超过10万家。

戴胜通忍不住问记者,“有哪一个国家,承受得起外汇失血三分之二?有哪一个国家外移的工厂,比留在国内的工厂还要多?台湾还能有过去10年的经济荣景,真的是奇迹。”

台湾从60年代推展经济以来,确实是创下不少令举世刮目相看的奇迹;但是现在,台湾的报纸上每天都有高科技业者要到对岸设厂的消息,还有不少已经转为内需型的传统产业业者,受不了低迷的景气,悄悄关了门。

过去政府宣称台湾有百万家中小企业,但是这一阵子的低迷景气,让一向灵活有弹性,不得不关门来避风头的中小企业,不知道悄悄消失了多少家,台湾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下沈沦。

产业西移风时机已到引爆点

但投审会执行秘书蔡练生对于台湾第二波企业出走风并不感到悲观。他说,10年前,传统产业是当红的产业,当时大家对于这些产业的出走还不是像现在一样感到忧心不已,以为企业出走会让台湾的产业空洞化,但10年后再来看当时的产业出走,其实是使台湾经济转型转向高科技业发展。

工业局长施频祥也说,台湾的产业一直都在转型,只是最近转型的速度太快了,有些政策和劳力结构都跟不上企业转型的脚步。

如果单从企业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庞大商机,几乎是对台湾企业造成一种“致命的吸引力”;戴胜通也承认,现在这一波产业酝酿西移风,其实是时机已经到了“引爆点”。

他说,这个不是新政府的问题,换了国民党的人来执政,这样的情况依然会发生。伦飞电脑副总经理吴正德则一语道破企业为何想西移,他说,“那是一块很大的大饼,每个人都想咬它一口”。 以生产笔记型电脑为主的伦飞,过去在台湾曾经是属一属二的知名品牌,8年前,伦飞看准中国10亿人口所带来的庞大商机,决定逐步进军中国,几年的努力下来,伦飞成功打进中国市场,在大陆占有一成的市场占有率,这样的销售数字,甚至还超过中国的民族品牌──联想集团的业绩。

目前伦飞在中国有21个据点,近600家经销商,在伦飞的台湾和中国的办公室,每天都有人上门主动要和伦飞谈伦飞电脑在大陆各地的经销权,及和伦飞在中国合资盖厂的计划。

和许多想要到大陆设生产基地的高科技业者不同,伦飞运作模式是将笔记型电脑所须的八大要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从高雄港出口到中国后,再到当地组装出售”,目前伦飞和中国华中信息合作在湖北武汉设组装工厂,但主要的人才和产品的Know-How还是留在台湾。

企业不走出去别人会打进来

对于高科技业者酝酿集体西移,让不少人对台湾经济的未来发展感到忧心,此间政府官员常说,高科技业是台湾的明天,但是“连『明天』都出走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不过,吴正德认为,“今天不是企业走不走出去的问题,而是你不走出去,人家会打进来”。蔡练生也指出,我们的业者如果不去中国设厂生产,当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去后,你的竞争力就比不上别人,“我们硬把企业留在台湾,不是要逼他们走上绝路吗?要企业根留台湾,没错,但总不能留到根都烂掉。” “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是为了利用人家低生产成本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蔡练生乐观地表示,现在高科技产业的西移和10年前传统产业的情况不同,传统产业的外移是“连根拔起”,走出台湾就什么都带走了,但台湾高科技业有素质良好的人才和研发技术,技术上领先大陆5年、10年,他们的西移不会连根拔起,只要台湾继续保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面对中国这个强大的经济大国,下一世纪台湾不必然没有再上一层楼的机会。

三胜为产业升级的传统业者

大家都想走,留在台湾的产业是不是注定没有出路?戴胜通所经营的三胜制帽,是10年前在传统产业一片出走风中,少数留下来做产业升级的传统产业业者。

就像所有典型的中小企业一样,戴胜通和他的太太两人分工,一个人负责处理公司接单的业务,一个人在工厂生产线上监军,“我们夫妇一个星期见一次面”。

戴胜通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做升级的工作。他引进电子商务,用电子业生产线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他的生产线,“三胜每一家工厂都有一条铺着地毯的三胜大道,我要求他们要做到我穿着白衬衫躺下来,身上不能沾有一点灰尘”。

三胜在台湾的员工数从10年前的300人增加到1年前的600人,今年三胜在购并太阳神后,总员工数已达1000人。在传统产业一片哀鸿遍野声中,三胜是一支独秀,甚至成为POLO最主要的代工厂商。

“10年前POLO有七成的产品在美国生产,只有三成是Made In Taiwan,现在POLO的产品有90%在台湾的三胜生产,只有一成是Made In USA”,戴胜通说。

政府没有完整根留台湾政策

对于政府根本没有“根留台湾的政策”,戴胜通提出严厉的批评;他说,政府对出走的企业感到很无奈,但他们又给那些留在台湾做产业升级的传统产业什么优惠?“那些每年为台湾创造100亿美元以上的纺织业老板,哪一个不是每天都在跑三点半?”

除了消极的“戒急用忍”管制外,10年来台湾的政府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根留台湾”政策,甚至对于台湾产业移到大陆的情况“不太了解”。经济部一直到最近才在陆委会的强力要求下,分行分业一一针对不同产业到大陆设厂的需求进行总体检,第一份也是最新一份,主要针对笔记型电脑产业所进行的分析报告,近期内才要出炉。

官员对产业变化脚步掌握的能力,往往落居在企业之后;但是两岸要加入WTO,不是只说了三、两年的事,经济部似乎低估也轻忽了中国市场开放后对台湾经济的冲击,等到火烧屁股了才开始研究,不止显得缓不济急,也让全民被迫一起承受景气急速恶化的结果。 在面对企业想西移卡位抢商机,而政府忧心台湾经济和民生整个被中国“磁吸”过去下,台湾的未来和台湾经济的前景,似乎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台湾的下一步要往哪里去?一直深陷在核四和政治泥淖里的新政府,似乎还没空为台湾的未来找答案。

台商到大陆投资现况

王永庆家的一场高科技与传统产业业者的座谈会,引爆了台湾企业界争相想到对岸打天下的旺盛企图心,许多人忧心,台湾的资金可能会因为这一波企业的西进热潮而大失血,陆委会虽已要求各单位针对台湾产业和资金西移的情况进行总体检,但近十年来政府并没有真正严格控管台资进入大陆。到底有多少台资流入中国?一直到今天都还是一个谜。 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资料来看,台商经投审会核准到大陆投资的金额,至今约有165亿美元,总投资件数约达2万2700件;但是再看看大陆外经贸部的统计数字,中国的统计和台湾官方的资料,两者有很大的出入。

据大陆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台商到大陆已签署协议的金额约有466亿美元,其中实际到位的金额约有250亿美元。

两岸政府统计的数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落差,除了台商为了规避“戒急用忍”政策,从第三地转进到大陆投资外,大陆各省政府为“拚业绩”,各省比赛招商,争相拉拢台商投资,为了美化帐面,常在协议金额上灌水也是主因之一。

此外,两岸统计的基础不同也是原因之一。比方说,我们对于来料加工型态的投资都不计列投资项目中,但在大陆官方的统计里,这也算是投资;另外,大陆官方对台资的认定比较宽松也是原因之一,任何一家外资企业只要有一位股东是台商都算台资。

这些不同,导致对岸的统计数字常比台湾官方高出很多,也让经济部常常背上故意“美化帐面”的黑锅。

经济部投审会执行秘书蔡练生指出,台商汇过去的钱有两种,大陆统计的250亿美元,实际到位的资金应该是属于“股本类”的资金,而另一种资金则是台商汇过去支付工资之类的流动资金。他据此推估,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金额约在400至500亿美元之间。

不过,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戴胜通却认为台湾流到大陆的资金,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他说,10年来台湾赚进了1000亿美元的外汇,利息也有600亿,照理说,台湾今天的外汇应该要有2400亿美元,但是目前台湾1100亿美元外汇中,扣掉三百多亿进来炒股票的外资外,我们的外汇并没有实质成长。

他据此推估,10年来台湾流失到中国和东南亚的资金应该有1600亿之谱,整整流失了三分之二的资金。

事实上,这一笔数字不止台湾政府算不清楚,就是连对岸政府也没搞清楚过。蔡练生曾利用到中国参访的机会,和对岸外经贸部主管对台经贸官员王晖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两人研究半天就是找不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数字。

“那真是个谜啊!”是他们两人的共同结论,看来,这个谜底短期内真的很难靠中央银行要各银行填报客户资料来算清楚。

摘自《新新闻》11~12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Media999 a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