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三个世纪的宋美龄
文/林博文
与20世纪同步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奥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香港《凤凰周刊》最近独家刊登了台北时报出版公司即将出版的《跨世纪第一夫人宋美龄》一书的部分内容。
本刊特经《凤凰周刊》允许,分两期转载,以飨读者。
本是「爪哇国」一学徒,却生出惊动天下六儿女
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她们的姐姐宋蔼龄嫁给了孔祥熙。没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结合,20世纪中国的历史也许就会是另一种样子。而生养她们的却是一个原本出身贫寒、长相酷似印度洋群岛华裔与土著混血儿的矮个年轻人,宋嘉树。
原籍海南岛文昌县的宋嘉树,一生多彩多姿,他的身世背景、他的远渡重洋、他在上海十里洋场的发迹,都充满了传奇性。宋嘉树原姓原名为韩教准,由于家境困难,韩教准9岁时(1875夏)随哥哥到爪哇一个远房亲戚处当学徒,订了3年契约。两年后,遇上了一位姓宋的堂舅。这位堂舅先在美国加州当华工修铁路,后在波士顿开设一家专售中国丝茶的小店。膝下犹虚的堂舅把教准收为儿子,改姓宋,取名嘉树,又名高升,让他到波士顿的丝茶店里当店员。具有机缘的是,当时被满清政府选派赴美就读的幼童留学生,常从麻州剑桥越过查尔斯河到丝茶店里采购、聊天,在这批小留学生中,牛尚周和温秉忠与宋嘉树成了好朋友,常劝宋嘉树找机会到学校念书。但堂舅兼养父却不准宋嘉树上学,要他学做买卖。不甘心,一辈子与丝茶货物为伍的宋嘉树,偷偷跑到波士顿港口一艘美国国税局缉私船上躲起来,39岁的挪威裔船长加布尔森收容了他,又辗转把他介绍给李考德牧师。李考德突发奇想,打算将宋嘉树改造成一个医生传教士,使他在回到中国之后,既能行医、又能传教。在李考德牧师的劝诱下,宋嘉树同意皈依上帝,信奉基督,并被送到北卡州三一学院免费进修。
宋嘉树在三一学院苦练英文,勤读《圣经》。一年后转学到田纳西州的神学院,再读了三年,他的智力逐渐成熟。宋嘉树于1885年5月毕业后,教会要他尽快回到上海传教。
|
蒋夫人和罗斯福夫人伊莲娜合影于白宫草坪。 |
宋嘉树在上海与牛尚周、温秉忠重逢了。牛尚周做了一件影响宋嘉树一生的大事,即介绍浙江名媛、明代学者徐光启的后裔倪桂珍给宋嘉树。1887年夏天,22岁的宋嘉树与19岁的倪桂珍结婚,陪嫁的是一份丰厚的嫁妆以及娘家有头有脸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宋嘉树在上海打拼时急需的后盾。
1890年宋嘉树成为上海效区川沙地区传教士。同时,他也秘密加入反清组织三合会。宋能干,头脑好、反应快、观察力敏锐。他为美国圣经协会当代理人,代售《圣经》及其他宗教书刊;他加入美华书馆,成为有经营权的股东;他大量翻印中文《圣经》,获取优厚佣金,并秘密印制反清文宣;他担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成为上海「第一个代办外国机器的商人」。一手捧圣经,一手握钞票,他觉得更适合做买办。于是,他向教会提出辞呈,只想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不再担任牧师职务。
宋嘉树成了社会名流,可真正使宋嘉树与时代潮流挂钩的是他和孙中山的关系。宋于1892年在广州创设基督教青年会时,认识了孙中山。他决定倾资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事业。宋嘉树的赌性很强,也是个机会主义者,他的智慧和见识促使他愿意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投入巨大的赌注。
精力充沛的宋嘉树在上海滩的日子过得极为充实,置产买地,做生意、教会活动和地下革命工作,使他忙得不亦乐乎。他和倪桂珍的家庭生活颇为美满,宋家17年内添了6个子女:长女蔼龄(1889年生)、次女庆龄(1893年生)、长子子文(1894年生)三女美龄(1897年生)、次子宋子良(1899年生)、三子宋子安(1906年生),这六个子女即是日后「宋家王朝」的基本成员。
在美国8载,宋嘉树深受美国文化的熏陶,他知道中国必将在西潮的东渐下逐步脱离旧社会和旧文化的阴影。他下决心,让6个子女陆续到美国念书,使他们的思想、生活、处世和待人接物都变成相当美国化,英语成为宋家的第一语言,上海话居次,虽然他们的祖籍是海南岛,却没有人会说广东话和海南岛话。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此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他并未急着回国,而是先到英国经欧洲于12月25日回到睽违16载的祖国。孙一抵上海即受到热烈欢迎,并被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宣誓就职,宋嘉树一家亦同往。典礼上,宋家四人均坐在前排座位,显示了宋家与孙中山的亲密关系。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1910年即自美国留学回来的宋蔼龄在父亲的举蔫下,担任孙文的英文秘书,她精明心细,孙中山对她的工作表现颇为赞赏。
宋庆龄私奔日本,与孙中山在逆风中完婚
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于1923年8月29日抵达横滨,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这是宋庆龄长大成人后首次会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19年前,庆龄还在襁褓中时「见过」孙中山,她当然完全记不起来孙的模样。庆龄见到孙中山,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蔼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孙是革命家,也风流多情,年龄的差距显然无法阻止两个人急速成长的爱苗,即使孙已有妻室、情人和三个子女。以《西行漫记》闻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在三十年代问宋是如何爱上孙先生的。她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发自少女浪漫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宋庆龄一连写了好几封信给仍在美国求学的妹妹宋美龄,信中热情地述说她为孙中山工作的愉快与期待。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徵求父母的同意,宋家上下像遭遇大地震。宋嘉树夫妇更是震怒惊骇,破口大骂孙中山,宋母泪眼婆娑地劝导庆龄说:孙已有妻室,儿子孙科比她还大,两人年纪相差悬殊。意志坚定的庆龄始终不为所动,父亲决定将庆龄软禁在家。
孙中山的友人亦纷纷表示异议,称他与年龄相差如同父女的宋庆龄结婚,「会折寿的」。孙却道:「不,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1915年6月,孙中山将原配从澳门接到日本办理离婚手续。10月的一个夜晚,宋庆龄在女佣的帮助下,爬窗逃走,私奔到日本。10月24日中午,孙到东京车站迎接她,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师和田家中办理结婚手续,孙49岁,宋22岁。当天下午在日本友人庄吉家举办婚礼,到场致贺的中国人只有少数几人。孙的革命伙伴胡汉民劝他悬崖勒马,孙拒和他们谈「私事」。
宋嘉树在女儿离家出走后,立即与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拦阻,然生米已成熟饭。宋庆龄向斯诺回忆说:「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大骂一顿,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徵得双亲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孙博士绝交,并与我脱离父女关系。」庄吉女儿的回忆是,宋嘉树站在大门口,气势涌涌地吼道:「我要见抢走我女儿的总理!」庄吉夫妇很担心出事,打算出去劝宋嘉树。孙中山向他们说,这是他的事情,不让他们出去。孙走到门口台阶上对宋嘉树说道:「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暴怒的宋嘉树突然叭的一声跪在地上说:「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托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然后磕了三个头就走了。
宋庆龄到了晚年提及当初违抗父命与孙结婚,说:「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宋氏夫妇阻婚未成后,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给宋庆龄作嫁。这也许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孙宋婚姻也许大逆不道,宋家和孙中山的革命伙伴终究还是谅解了他们。政治情势、政治利益和既成事实,都迫使持异议的人不得不接受这场划时代的婚姻。曾为宋家姐妹作传的美国作家露比亦认为:「宋嘉树当了自己、老朋友和同辈人的岳父而感到难堪,但他还是孙中山的老朋友,在政治上继续和他共事。」
宋嘉树于1918年5月3日因胃癌去世,终年52岁;13年后,夫人倪桂珍亦因癌症病逝。1932年8月,宋家子女合葬父母亲于上海万国公墓内的宋家墓园。
「名门闺秀」倪桂珍的相貌和气质遗传给了她的三个女儿,「三姊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也承享了父亲的财富。 宋嘉树开创了宋家王朝,孙中山与宋庆龄的联姻则为这个朝代添加了耀世的政治光环。美国《内幕》杂志专栏作家约翰.根室曾经说,宋庆龄「无疑是宋家最重要的人物,因宋家的一切势力皆是经她发展扩大,如她未和革命之父结婚,其余的姊妹和弟弟就不会有今天。」
宋美龄的青春岁月:只有面孔跟东方沾上边
多年以后,宋美龄仍然津津乐道她在美国皮得蒙学校的愉快日子。她说:「那时候我才11岁,太小,还不能上大学,而我又喜欢这个村庄,并在当地小女孩中找到了玩伴,姐姐(庆龄)就决定把我交给大姐同学的母亲莫斯太太,请她照顾我。」圣诞节前几天,美龄和三个小朋友决定每人省下二角五分钱,凑成一块钱买东西送给住在铁路旁的穷人家的孩子。她们在经常光顾的一家杂货店认真讨论要买些什么礼物,美龄坚持买糖,有人主张买马铃薯,杂货店的老板微笑着听她们激辩,最后几个小女生决定买糖也买马铃薯,每样东西老板多给了一点。她们吃力地提大包小包越过铁路栅栏到了一座破旧的小木头房子。她们走进去看见一位衣衫褴褛、愁容满面的母亲,她的小孩紧紧地抓住她的手,从裙子后面探头偷看。几个小女生被这情景吓坏了,谁也说不出话来。她们把带来的礼物往地上一扔,立刻冲出去,没命地跑,跑了好一段路之后,才有人鼓起勇气大声叫道:「圣诞快乐!」美龄说她一辈子不会忘记这件事。
继两个姐姐之后。15岁的宋美龄正式注册为卫斯理安学院大一新生,选读英国文学、哲学、法学等课。第二年,美龄北上麻州,转学到韦思礼学院,这是一所被称为培养「贵族新娘」的名校。离开韦斯理安的原因是,二姐庆龄毕业后返回中国去了,没有细心的姐姐作伴总觉太过寂寞;在哈佛大学的宋子文离韦思礼不远。
宋美龄在韦思礼度过了知识丰收的4年,她在思想上、举止上和谈吐上的「全盘西化」。一位好奇的同学有一次鼓起勇气,睁着大眼睛问她:「美龄,你真的是中国人吗?啊,你说的是道地的美国话啊!」美龄笑着回答说:「我惟一跟东方沾上边的就是我的脸孔」。在绿草如茵的韦思礼校园里,美龄有时穿着一件亮丽的中国绸缎上衣,流露出来的东方气质,显得特别出众。
1917年6月,宋美龄自韦思礼毕业,庆龄从广州写信给蔼龄:「想想看,小美龄今年6月要毕业,7月就回国了。时间过得多快呀!她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她的大学生话过得惬意!」1917年7月初的一天,宋家在上海霞飞路491号拍了一张难得一见的全家福大团圆照片,这张照片成为宋家惟一传世的全家合照。
「恋恋终不能忘」:蒋介石猛追宋美龄
1917年夏天,宋美龄回到了离别十载的上海,她是个聪明透顶的人,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她请了一位老学究到家里来教她中国古典文史知识,并很快地磨利了已生锈的上海话。她是个喝过洋墨水的现代女性,不可能待在家里孵豆芽。她的能力很强,一身兼数职,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在全国电影审查会担任审查员,又获上海租界工部局之邀出任童工委员会第一任中国妇女委员。她虽忙碌,但更爱社交,通宵达旦的派对对她是常事。她社交的对象是高级中国人和西方人,据说从她回国到和蒋介石定情的10年中,有不少中年男士追求她都被她打了回票。
1922年12月初的一个晚上,宋子文在上海莫礼哀路孙中山家里举办社区基督教晚会,宋美龄首次见到了蒋介石。宋美龄的美丽大方、出众的谈吐和绰约风姿,给蒋介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蒋当即决定对这位美国学成归来的「新女性」展开攻势,央求孙介绍宋家小妹给他,并称他已和元配毛福梅(即蒋经国的生母)离异、与侍妾姚治诚断绝关系,但并未提及他才新婚一年的陈洁如。孙中山答覆蒋说,他将和妻子宋庆龄商量此事。庆龄的反应颇为激烈,坚决反对,她对蒋的印象极不好,据说庆龄甚至说过宁可看到美龄死,也不愿看到她嫁给蒋介石之类的话。
宋家召开家庭会议,热烈讨论美龄该不该嫁给蒋总司令。宋母倪太夫人颇不赞成这桩婚事,她的理由是蒋不信耶稣基督,且结过婚;宋家另两个反对派是庆龄和子文,他们认为蒋日后的成败犹在未定之天,不一定能为美龄带来幸福。二人并不很尊重这位拿枪杆子的人。不过,孔夫人宋蔼龄则积极推动婚事,她力排众议,坚信蒋的前途不可限量,蒋成功之日,即是宋家扬眉之时。
宋子文对婚事的反对,却招来了「威逼」与「利诱」。蒋介石周围的朋友和亲信,包括青帮成员在内,警告宋大少爷如坚持反对,他将无法在上海混下去。宋子文终于被软化了,他获得了出任财政部长和掌管财经大权的保证。宋子文虽改变态度,但美龄对阿哥不无芥蒂,而蒋对宋子文亦心存不豫,从而为蒋与孔亲近、蒋与宋疏离埋下了种苗。
正当蒋介石「坠入情网」,向宋美龄发动情书攻势之际,他自己的权力生涯发生了大变化,并促成他个人政治史上的第一次「下野」。他在官场上虽暂时失意,但在情场上却大为得意。蒋在溪口雪宝寺「隐居」,人在庙里,心却在上海十里洋场。他不停地写情书给宋美龄,1927年10月19日天津《益世报》曾公布了其中一封情书;
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囊日之百封战疆,叱吒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抛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1927年9月16日,宋蔼龄在上海西摩路宋宅举行中外记者会,宣布蒋总司令将和其小妹结婚。这个消息惊动了海内外。《纽约时报》发布了蒋介石与孙夫人的妹妹结婚的消息,并称一位英国裁缝正在替蒋介石赶制礼服。
同年9月23日,蒋介石来到上海,宣布:「此行与政治无关,惟在获宋氏家族对美龄婚事之同意。如获同意,则将在上海完婚,然拭一偕游海外。」过了五天,蒋在《申报》和《民国日报》刊发「蒋中正启事: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书质询者,因未及遍复,特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唯传闻失真,易生混惑,专此布告。」这项启事首日见报时,蒋在未婚妻宋美龄等人的陪同下,从上海乘日轮到神户有马温泉探望正在休养的宋母。蒋下榻有马大旅社,房间就在宋母的隔壁,一向出手大方的蒋介石一到旅社即拿出300元作小费,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旅社老板娘千代子回忆说:「蒋的阔绰和警卫之多,毕竟气派不同。蒋在见到宋母后,兴奋地对千代子说:『老板娘,成功了,成功了,婚约成功了,对了,给你写字吧,来来,马上替我拿笔来……』」蒋一口气就写了五幅字。
有关蒋求婚的经过,据上海晨报报道:「蒋于十月三日来晤太夫人,事前蒋系先致电,得太夫人的允可者。相晤时,太夫人正在室中研究《新约圣经》。既见蒋,勉蒋为使徒保罗。蒋告太夫人,谓对基督之道,近日亦有信仰,并乞婚。时太夫人以蒋对于联姻之手续,既然一一办妥,毫无其他问题杂处其间,才允其请,许以女美龄妻之。」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宋美龄正式在上海结婚,新郎实岁四十,新娘三十。婚礼备受各方关注,据好事者统计,共花费百万之巨。当天,上海《申报》刊登了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介石的离婚声明,声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结婚那天,蒋介石在报上发表《我们的今日》,他说:「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是有生以来最光荣、最愉快的事,我们结婚以后,革命事业必定更有进步,从今可以安心担当革命之大任……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
设计「新生活运动」:一场不大不小的笑话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6年之后,首次投入的一场大规模运动,即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的「新生活运动」。这场「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蒋介石语),宋美龄在运动的推行和宣传上扮演了「火车头」的重要角色。
新生活运动的源起,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是蒋介石为贯彻「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理念;有的则说蒋氏夫妇决心铲除贪污、受贿、不卫生和无礼貌。实情是1933年盛夏,宋美龄在庐山牯岭避暑时,与一批美国传教士讨论中国情势。传教士说,蒋政府如欲获得外国政府的支持和贷款,须在国内实施社会福利计划,使外国政府和旅华外人对蒋政权有好印象。蒋介石何妨也效仿罗斯福实施改造中国社会福利方面的「新政」。宋即和传教士研究拟定了中国「新政」计划,并取名为「新生活运动」。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举行的扩大总理纪念周上,宣布「新生活运动」开始。蒋自任会长。宋美龄向全国女性呼吁:「知识较高的妇女,应当去指导她们的邻舍,如何管教儿女,如何处理家务,并教导四周的妇女读书识字。」但她也承认:「中国的妇女,非但多数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大半还仍过着数百年前的陈旧生活。」
宋美龄推行「新生活运动」忙得不可开交,但也满足了她的成就感。抗战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很自然地演变为战地服务、伤兵慰问、难民救济、保育童婴、空袭救难、徵募物品和捐款等等与战时支援有关的活动。然而,雷厉风行推动的「新生活运动」,经过3年多的时间已呈后力不继之势。变成了全国性的一场不大不小的笑话。中国近代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黄蕙兰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国驻外人员常有外遇而导致婚变,故在抗战前外交界即戏称新生活运动(New
Life Movement)为「新妻子运动」(New Wife Movement)。
冯玉祥将军批评说:「这十几年来,年年到了新生活纪念日都要开会的,有好多次找我去讲话。其实,新生活是说着骗人的,比如新生活不准打牌,但只有听见说蒋介石来了,才把麻将牌收到抽屉里,表示出一种很守规矩的样子;听见说蒋介石走了,马上就打起麻将来,24圈卫生麻将的、推牌九的、押宝的也都是这个样子。又如新生活不准大吃大喝,普通人吃一桌饭只花8块钱,蒋介石左右的大官吃一桌饭约60元,总是燕窝席、鱼翅席。不但大官是这样奢侈,大官的女人、奴才也是这样。事实证明是什么?政治是腐败的,军事是无能到极点,经济是贪污到极点,文化是摧毁到极点。实行新生活会有这个样子?」
宋美龄推广「新生活运动」试图使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要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其用意不可谓不好,但是,这场运动的背景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和贫穷的广土众民,再加上推行的方法不得当,宋美龄领导的这场运动就像许多运动一样,很快地走进历史而成为明日黄花。
「中国空军之母」:陈纳德「永远的公主」
宋美龄是个会晕机的人,但她完全了解中国若要整军经武,第一步即必须拥有够水准的空军以保护领空。国府空军创建于1932年,当时飞机少、人才荒,亦无实战经验。《宋家王朝》一书的作者说:「西安事变期间,蒋委员长在南京的许多亲信幕僚曾密谋策划把他炸得粉碎,因此,如让这批人掌握空军,显然是不智之举。蒋夫人对其丈夫说,她愿意亲自出马,设法把空军变成克敌制胜的有效武器,而非一种政治筹码。蒋同意并让她负责。」美国女作家尤恩森认为:「购买飞机涉及大笔款项,蒋介石无法决定他那批贪污成性的幕僚中,究竟谁能负起这一重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可以信赖。因此,这位只受过音乐、文学和社会美德教育的宋美龄,便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飞机设计和比较各种飞机零件优劣的技术刊物上。她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2千万美元的产品。她从采购商摇身一变为中国空军总司令,对妇女而言,这是史无前例的。」
尤恩森又说:「宋美龄独揽空军大权,不容他人染指,并成为严格执行空军纪律的人。她规定,凡在这支精英部队中行窃者,将被处以极刑。知道必须撤离南京时,她还常在新闻稿上提到『我的空军』。」
宋美龄急需能干的助手帮她整顿空军,她聘请了前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霍布鲁克当顾问。她问霍什么人可以在短时期内把中国空军改造成像样的军种,霍马上想到了一个长相酷似「老鹰」而又充满□悍之气的老飞行员:陈纳德。
1937年初春,陈纳德收到了宋美龄的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到中国当空军顾问,月薪1千美元,此外还有额外津贴、专用司机、轿车和译员,并有权驾驶中国空军的任何飞机。因病而离开军职的陈纳德立刻答应,4月1日即由旧金山乘邮轮经日本赴华,护照上面写的是到中国「考察农业」。从此,陈纳德开始了自己的中国生涯,成为家喻户晓的「飞虎将军」。
1937年6月初,陈纳德抵达上海。陈在日记上写下他会见宋美龄的印象:「她将永远是我的公主。」
抗战爆发后,国府空军号称有500架飞机,能起飞的还不到100架;日军则有3000架,仅上海一地即有400架,日军在上海、台湾建有机场。尽管中国空军远居劣势,但飞行员的素质和爱国心却是一流的,1937年8月14日,日寇木更津空军联队的18架轰炸机自台湾新竹基地起飞轰炸杭州,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领27架战斗机升空拦截,击落6架敌机。这是中国空军的第一次空战,非但无一受损,且创光辉战果,宋美龄即建议将8月14日定为「八一四」中国空军节。
陈纳德正式参与中国空军的训练与作战,指挥上海、南京和武汉的对日空战,在昆明训练中国空军并建立一个复杂的地面警报系统。此时,宋美龄已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她一生中最喜爱的胸前别针就是金色与银色的中国空军军徽。
宋美龄嘱咐陈纳德,在中国飞行员还未培养出来之前,不妨雇用西方佣兵。1941年夏天,陈纳德筹组的「美国志愿队」成员陆续来华助战。当年12月20日,轰炸中国一年未遭抵抗的日本空军在空袭昆明时,突遇一批机首漆着鲨鱼牙齿的美国P-40S战斗机升空对抗,使日军三菱Ki-21型双引擎轰炸机受到重创,鼠窜回河内基地,中国人民所称的「飞虎队」开始在中国战区建功。1942年2月28日,蒋宋夫妇在昆明宴请陈纳德和飞虎队成员,宋美龄讲了一段感性的话:「在中国国运最严重的关头,你们带着希望和信仰飞越了太平洋来到中国。因为这个缘故,不仅我国空军,而且我们全国都展开双臂来欢迎各位。委员长适才曾道及你们光辉和英勇的事迹,他并且赞誉飞虎队为举世最勇敢的一支空军。」宋又说:「当你们翱翔天空时,你们无异是用火焰在空中写出一些永恒的真理,给全世界都看到……」
宋美龄外交:一夜暧味与「30个师兵力」
宋美龄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而又带有犀利、精明的作风,使西方人如醉如痴、又爱又恨。罗斯福、威尔基、陈纳德、马歇尔、麦克阿瑟、鲁斯都对蒋夫人有着错综复杂、莫可名状的情结。蒋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卫台湾,处处需要美国的助力,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物资援助与道义支持的最大本钱。
美国人一向不太欣赏蒋介石。质疑他为保留实力以对抗中国共产党而未全力抗日;国共内战时,也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化无能。尽管如此,宋美龄照样使美国佬倾倒不已,照样使他们军经援助源源而至,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现,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三巨头开罗会议。
第三度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委派有才干的威尔基担任总统特使出访中国,以促进战时外交。1942年9月底,威尔基为「陪都」重庆带来了兴奋与鼓舞,蒋介石夫妇热烈招待这位热情奔放而又快人快语的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在一个晚宴上,建议蒋夫人访问美国,向美国朝野宣扬中国军民抗日的决心。以她的才气、智慧和魅力,必能使美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她将是一个「完美的大使」。
当时陪同威尔基访华的记者在回忆及日记中透露,在一次蒋介石为他们举行的盛大招待会中,威尔基偷偷溜走和宋美龄到重庆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楼公寓「幽会」。二人自招待会消失后一段时间,蒋介石曾愤怒地到处寻觅威尔基而不获。威尔基半夜时分返回宿处告诉考尔斯说,他将携蒋夫人同机返美,考尔斯力劝不可。翌日上午,考尔斯奉威尔基之命告诉蒋夫人,威尔基不能带她去美国。蒋夫人愤怒之下,用长指甲狂抓考尔斯的面颊,爪痕在他脸上留了一个星期。四个多月后,蒋夫人利用访美机会特邀考尔斯在纽约华尔道夫大饭店共餐。席间,蒋夫人劝考尔斯放弃新闻工作,全力协助威尔基参与1944年的总统选举,并愿负担考尔斯的全部助选费用。蒋夫人对考尔斯说:「迈克,你可知道,万一温德尔(威尔基之名)当选,他和我就将统治整个世界。我统治东方,温德尔统治西方。」
事实上,最早披露蒋夫人与威尔基有染的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皮尔逊。他在1957年6月13日的日记中对蒋威情史的记载与考尔斯所述略有不同。皮尔逊说,蒋介石曾派60名军警搜寻蒋夫人和威尔基;威尔基离渝当天,再度与蒋夫人辟室密会1小时20分钟,并在飞机场拥吻。
宋美龄对威尔基访美的建议大为心动。事实上,美国杂志业巨子鲁斯1941年5月访问重庆时,曾经建议蒋夫人赴美访问、鲁斯说其效力可抵三十师兵力。但蒋委员长不允蒋夫人出国,说,蒋夫人在旁相助、其威力可抵六十师兵力。重庆政府当时并没有想到派遣蒋夫人到美国进行高层外交。因国史上从未有「夫人外交」的先例。决定出访后,「外交部长」宋子文发电给罗斯福的顾问霍普金斯,请他派一架飞机供蒋夫人使用,因蒋夫人「患有重病」急需到美国医治,一俟蒋夫人抵美即可住医院,出院后再到华府进行官式访问,霍普金斯马上回电说,罗斯福总统已采取一切步骤欢迎。
1942年11月17日清晨4时,蒋宋车队驶抵重庆机场,宋美龄被抬出救护车,再抬上美国陆军部向环球航空公司(TWA)租来的最新式波音307飞机,同行的有孔二小姐(孔祥熙和宋蔼龄的次女)和两名美国护士,蒋介石在飞机起飞之后才离去。专机抵美后。霍普金斯迎于机坪,并护送她住进医院,为了安全与保密,第12楼全部包下来。
第二天,罗斯福夫人即冒着酷寒到医院探视。宋美龄在罗斯福夫人面前,一扫女强人的姿态,表现得像个娇弱的病人。罗斯福夫人在回忆录《永志难忘》中说:「蒋夫人颇为娇小和纤弱,看到她躺在床上,我心里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会帮助她、照顾她。」宋美龄于11月28日致电蒋介石,告知她和罗斯福夫人见面的经过:「今晨罗夫人准时到院,妹表示此次来美尽以私人看病,对美国政府并无任何要求。彼即谓美国朝野人民异口同声对妹极为仰慕,均认为全世界女界中第一人物,即彼与罗总统亦素钦□,此次能有机会相晤,窃心庆幸。」
宋美龄在医院一直住了11个星期,在哥大医学院教授的医疗下,拔掉了智齿,治愈了鼻窦炎,身体逐渐康复,并开始为国会众议院的演讲稿作最后的润色。她的演讲稿经常一改七八遍,使得海德公园和白宫的打字小姐不胜其烦。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蒋夫人,如同四年前接待英王乔治六世的礼节。无数的美国人和华侨争相向蒋夫人挥手、欢呼,和罗斯福夫妇同车的蒋夫人在车内亦频频挥手还礼。蒋夫人神采奕奕,与三个月前来美时的一脸病容,判若两人。
蒋夫人抵达华府第二天,2月18日,可说是她生命史上的一个大日子,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相当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此外,她个人的形象和声望,端看她在国会山庄的表现。
摘自《凤凰周刊》2000年第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