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ohnnytowncar.com.cn  


克拉玛依:依然那样年轻

文/辛源 闫文陆

克位玛依油田

  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油田,被誉为准噶尔盆地的明珠,自它在亘古荒原建立那天起,就与荣誉与神秘相伴,它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使中国走出了贫油论的阴影;它是一个常被风沙包裹的经济结构单一的工业化城市,周边自然条件恶劣,但居民生活富庶,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与周围以农业为主的城市相比,多多少少显示的有些另类。

  九月中旬,笔者从乌鲁木齐到300多公里外的克拉玛依采访。一路上,绿洲与荒漠交错,进入克拉玛依地界时,方显出典型的荒漠特徵,顽强、寥落的红柳、梭梭柴、胡杨等稀疏地分布在矮小的沙丘之上。时值中午,太阳的曝晒,光线通过蒸腾的水汽产生折射,使远方的克拉玛依市笼罩在一片氤氲之中,许多高大的建筑好像有些轻微的抖动,海市蜃楼一般。

  离克拉玛依市区越来越近了,井架也遂渐多了起来,它们代替了一般城市周围葱荣的树木,这就是克拉玛依的不同之处。在一片高地俯视克拉玛依城区,许多建筑缺少绿树的掩映,裸露在外,在周边荒漠的映衬下,格外粗旷刚阳。而其间一些色彩亮丽的住宅小区,点缀其间,塑造了这座城市细腻的另一面。

  车过友谊大桥,进入了克拉玛依市区,城市的喧哗代替了途中的风啸。

亘古荒原崛起的油城

  克拉玛依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硷滩、乌尔禾四个区。因为是第一次来克拉玛依,当地工作人员说,先去矿史馆看看吧。

  矿史馆位于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座北向南,馆内的一厅四馆大体介绍了油田的发展特点:序言厅、五十年代.艰苦创业馆、六十年代.迎难而上馆、七十年代.夺油会战馆、八十年代.改革腾飞馆。300余幅照片,30余幅图表,130余种实物,概述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史,记录了各族石油工人为开发和建设克拉玛依做出的贡献及取得的成就。

  讲解员介绍说,这片土地东北丘陵地带很早就有不少石包包冒黑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有位叫赛里木的维吾尔族老人经过这里发现了黑油,把油和油结成块的沥青用毛驴驮运出去,照明、换盐、换食品,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人们就用黑油--克拉玛依(维吾尔语)命名了这个地方,这里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只有千年的荒凉和狂风肆虐的死寂。

  1955年7月6日,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以找不到石油不死心的意志来到克拉玛依,搭起井架,开动钻机。

  115天后,这口深620米的井喷出了滚滚原油。此后不长的日子里,又有数口井相继出油。这为极度缺油的共和国带来了曙光。自此,中国一举摘掉了「贫油论」的帽子,这口仍在产油的井成为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的标志。   五六十年代,一批批复员和转业军人、老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向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了这风吹石头跑的不毛之地;七十年代,又一批批来自中国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和转业军人投身到油城火热的建设之中;八九十年代,一批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此安家落户。这些高素质的建设者,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时代后,留下一座文明的城市。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留在克拉玛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在全中国的油田勘探与开发方面培养出大批当时急缺的技术人才,他们辗转于中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奉献了一生。

  在该馆园内复建的油田开发初期的办公室和仍保留的地窖式宿舍内参观,见当年工作条件之简陋、设施之寒伧,与今日克拉玛依的文明富庶相比,稀嘘不已,为克拉玛依那苍海桑田般的变迁,而感慨自豪。

克拉玛依仍可辉煌百年

  据介绍,45年来,克拉玛依已累计在新疆北部的准噶尔和南部的塔里木两大盆地开发建设了独山子、克拉玛依、百口泉、彩南等共计17个油气田,年原油生产能力900多万吨,连续多年位居中国陆上石油产量第四。

  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克拉玛依,现在的概念已经不能局限于克拉玛依市了。新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王直林介绍说,整个准噶尔盆地都在克拉玛依的作业范围之内,而且位于东天山博格达峰脚下的准东石油勘探开发基地,现在又是一座崭新的油城。

  特别是在准噶尔盆地,到处都有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的景像,井架林立,成片的「磕头机」(抽油机)打破了荒原的沉寂。这一切使苍茫的大地充满着勃勃生机。

  从国家「八五」计划开始,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准噶尔盆地内的中国第三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沙漠整装油田,1994年在石西油田发现了侏罗系油藏、陆南油田和西北边缘的玛西油田,1995年又发现了小拐油田,以后年年有新发现。据介绍,去年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6井喷出高产油气流,这是50年来,准噶尔南缘找油历史上的首次突破。

  新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姜建衡对此评价称:「卡6井的出油,揭开了该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新篇章,开拓了准噶尔盆地西部含油的新领域」。

  与此同时,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的陆9井也于日前喜获工业油流,有人预言,大概会有两个百万吨产量的新油田出现。

  这预示着一场更大的会战已拉开帷幕。

  资料记载,克拉玛依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4亿吨,天然气储量651亿立方米。按照此数据估算,如果每年开采1000万吨,尚可开采160多年,除去已开采的半个世纪,克拉玛依还可百年辉煌。

正向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迈进

  克拉玛依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集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科研设计、机修制造、运输通讯、发电供水等门类齐全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特别是石化产业,在西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介绍,依托克拉玛依丰富的油气资源条件,国家批准在独山子建设的14万吨乙烯工程1992年7月1日动工,1994年底基本建成,1995年8月6日投料试车,目前实际的产量为16万吨。同时其改扩建工程国家已批准,扩建后,其最终年产量将达22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带动乙烯下游产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独山子地区依托克拉玛依油田资源和技术优势,成为集炼油、化工、精细化工于一体的国家级炼油化工基地。

  克拉玛依石化总厂和独山子石化厂的年总加工能力现在已达到了920万吨,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300余种,有十个产品分别获国家金、银质奖,其中冷冻油在国内占有82.5%的份额;航空液压油等为国内独家生产。

 北水南调,克拉玛依焕发新活力

  进入克拉玛依时,笔者就惊诧于友谊大桥,它是一座雄伟的斜拉铁索桥,桥下是一条蜿蜒穿过市区的人工河流,当地人称其为克拉玛依河。

  黄昏时分再次来到克拉玛依河,这是一条绿色的河,河水淙淙流过,河两岸种植着草坪,四周是水泥路面,隔不多远便有几处亭榭,供人小憩。与其说是一条河流,不如说是一个狭长的公园。市民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聊天散步,河边的清凉驱走了夏日的酷热,夕阳把草坪装点成淡黄色,置身其中,遥望戈壁荒滩,强烈的反差,给人一种难以述说的畅达愉悦。

  在克拉玛依河进入市区的闸口,被人们称做九龙潭,河水从九条龙的龙口中喷出,形成瀑布,中间的龙嘴最大,龙口之上是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人字形的屋檐,檐角上翘,雕梁画栋,站在上面可以俯视九条龙口喷水,四溅的河水被汇集后流入克拉玛依河。九龙潭现在已是克拉玛依一个著名的景点,用以纪念克拉玛依人引水开渠,改善居住环境的伟大创举。

  于1997年3月破土动工的北水南调工程,耗资30多亿元人民币,工程全长463公里,其中有329公里由克拉玛依人负责承建,经过3年多的努力,2000年8月8日全线竣工通水。自此,每年8月8日,便成为克拉玛依的水节。

  目前,该市每年可获得4亿方的毛水量。这个数字意味着克拉玛依--这座建立在荒漠上的城市告别缺水历史。
此项工作实施,为克拉玛依发展替代产业--大农业创造了基本条件。

  以前,克拉玛依社会发展存在「四个单一」:经济成分单一,国有经济占绝对的比重;产业结构单一,石油和石化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源单一,主要是石油资源;人员单一,石油职工或是全民所有制身份的人员占了绝大多数;这「四个单一」成为制约克拉玛依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克拉玛依百年辉煌后的可持续发展,四年前,克拉玛依提出了大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即:发展大石油,使克拉玛依成为国家陆上石油工业重要接替区;发展大石化,把克拉玛依建成国家级的石油化工基地;开发大农业,形成替代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开辟大市场,建立辐射国内外的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体的销售网络。

  其中的大农业开发是克拉玛依最感艰辛的事业。克拉玛依从来就是一个石油城,而无农业开发的经验,更何况是大规模地开发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既便是新疆,也无先例可循。但这又是一项不得不进行的事业,克拉玛依日益膨胀的人口,使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克拉玛依必须调整其产业结构,以规避国际石油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克拉玛依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光热条件,有宜农荒地近800万亩,其中颇适开发的草甸土地260万亩,且多为连片。气候条件亦适宜农业开发,无霜期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利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转化积累,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高产。

  开发农业对于该市而言,还可依托国家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雄厚的物质基础。五年前,该市及新疆石油管理局就确定,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开发大农业,首先是生态节水型的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有拳头产品的高科技农业。是瞄准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农业,创国内一流的示范区,是农林牧、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实行开放式经营,广泛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

  而且克拉玛依还明确提出,在开发中要改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乾旱和风沙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从而确定以优质肉牛饲养为龙头发展养殖业带动林草种植业、饮料业、加工业,结合种植业走林纸一体化的路子。

  此项工作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中央的大力支持,而且开发项目列入了国家农业开发项目示范区。

  克拉玛依人把目前的农业开发称为大农业。据介绍,在实施大农业的过程中,他们坚持「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开发区,确定林木的种植面积要占整个土地开发面积的30%以上。

  克拉玛依不仅在农业开发区内植树造林,而且在克拉玛依河的400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内,联合附近两县,开发100万亩土地,专门种植杨树速生丰产林100万亩,在周边辐射区发展防护用材两用林和速生丰产林50万亩作为补充,到2006年,建设年产100万吨商品木浆厂和先导工程,他们称此项目为「双百工程」。

  克拉玛依大农业先期开发的50万亩土地,其中10万亩用于发展特色农业,另外40万亩用于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并分两期与制浆厂建设配套开发。百万吨位木浆厂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年产30万吨杨木机械浆(APMP),第二期建设70万吨硫酸盐化浆。同时配套建设20万千瓦的燃气发电厂(热电联产)和2万吨双氧水厂。

  如果克拉玛依生态大农业开发成功,其所产生的效益,可与目前的石油产业比肩。

克拉玛依旅游资源亦丰富

  克拉玛依不乏一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工业园区游、荒漠生态游,还有大峡谷、白杨河、魔鬼城等旅游景点。

  经人推荐,笔者来到距克拉玛依市东北100公里处的魔鬼城,其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
这里曾是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卧虎藏龙》的一个拍摄外景地,这是笔者来魔鬼城的最主要原因。《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就是在这里遇见了强盗罗小虎,后来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当地史料记载,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气候温暖潮湿,林木茂盛,鸟兽繁衍,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他远古动物在水中倘佯,在岸边栖息,真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底上升,湖水隐去,湖泊变成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其为「戈壁台地」。

  千百万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笔者看到,有的毗牙咧嘴,状如怪石;有的危台高耸,垛堞分明,形似古堡。这里似亭楼阁,檐顶宛然,那里像宏伟宫殿,傲然挺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在起伏的山坡地上,布满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遗珠,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魔鬼城也称「风城」,地处风口,四季多风。每当大风到来,狂风怒号,黄沙遮天。大风在风城里激荡回旋,凄厉呼啸,如同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因此而得名。蒙古语叫「苏鲁木哈克」。哈萨克语叫「沙依坦克尔西」,其意皆为魔鬼出没的地方。这等壮观的景象,此次没有遇到。

  风城地表突兀奇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新疆的一条黄金旅游线是天池--魔鬼城--喀纳斯。而其地下则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石油和天然沥青。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和扩大,这块蛮荒之地再不是「魔鬼」们的乐园,而是一座已被勘探开发的新油田。高耸的井架,一株株挺拔的采油树,使这座古老的城堡充满现代化的气韵和无限活力,预示着这里将建成新的石油生产基地和现代游览景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