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中国之事件备忘
文 / 王安
黄鸿年启蒙资本运作
1992年,黄鸿年年近50,新加坡籍企业家。
但他更像个中国人。这不仅因为他是印尼著名华人财团金光集团董事长黄奕聪之次子,也不仅因为他的中策公司总部设在香港。更是因为,1960年12岁的黄被送回国就读于北京26中,1966年毕业后,经受"文化大革命"洗礼,并到山西插队。整个一知青。
黄鸿年的故事,恰恰说明,国籍的不重要。
黄鸿年20世纪70年代初出国后,协助其父经营家族产业。1980年代末,黄自立门户,在港以中策公司为基地,伺机进入中国内地。1992年,中国经济加速,机会来了。
中策公司开始大量收购国有企业,步骤大致如下:投入资金与国企合资,通过增资上项目等方式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将股权纳入海外控股公司名下,海外上市套现,实现滚动收购。
两年间,中策分别收购了太原双喜轮胎公司(注入499.8万美元)和杭州橡胶厂(注入1524.9万美元),将股权纳于在百慕大注册的中国轮胎控股公司名下。而后以ADR方式增发新股,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共募资1037亿美元。之后,又用所募资金收购了重庆、大连和银川等地的3个橡胶厂,资产规模大增,这5家企业有3家是中国轮胎行业的9大定点厂。
用同样方式,黄鸿年还杀入了中国啤酒行业。这些都是进口关税较高的行业。黄鸿年最有名的是一揽子收购泉州全部37家国企,组建中侨公司。
黄鸿年的戏法儿引来纷纷议论。赞成者称:这种做法是国外金融资本的正常操作,至于转卖股权,实际上是二次招商引资,有利于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反对者说:此事虽合法却不合理,黄购买两家轮胎企业的控股权不过用了3000多万美元,可收回的钱却大大多于此数,都成了中策一家的盈利,这是典型的投机挣快钱,占了我们的便宜。
穆迪来了
美国穆迪公司是世界资信评估业老大。早年间中国人不知道这位老兄是干什么的,用不着人家,也犯不着招人家。只是穆迪自己隔着太平洋,对中国金融业评头论足。穆迪信奉友谊第一,把中国的银行评为最高级。
后来穆迪板起脸来,对中国的发债机构越来越苛刻。1995年4月19日,穆迪宣布将中国的中行、建行、工行和交行的长期负债信用等级由A3级降为Baa1级。
《人民日报》愤怒了,4月26日刊登文章,央行新闻发言人对穆迪的不友好行为表示遗憾,指出中国的金融改革不会影响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
《人民日报》愤怒没用,连美国总统愤怒也没用,人家是市场经济,没有上级主管。
故事到此还没完。穆迪闹完了,偏还找上门来。1999年7月30日,在北京,穆迪宣布与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此时距美军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刚刚两个月,穆迪偏在这微妙时间进入中国。
来就来吧,偏还不好好表现。这老兄伙同排名世界第二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中国交通银行评级由"稳定"降为"负面"。
这一回,《人民日报》没有表示愤怒。私下里,有金融界人士认为,降级并非坏事,压力会使银行更加努力改革。还有人指出,中国的银行要主动申请评级,提供资料,以免信息失准。
各国汽车在中国狂欢 1983年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外资开始投资中国汽车业。到2002年有合资汽车企业共1256家,仅2002年一年就新批设立企业537家。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002年中国汽车企业共有2434家,其中汽车整车厂117家,改装车(专用车)厂562家,车用发动机厂63家,零部件厂1533家。2002年汽车产量为325.12万辆,销量为324.81万辆。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100万辆用了近40年,达到200万辆用了8年,达到300万辆只用了2年。中国汽车产量排在世界第5位。
汽车业大大拉动中国经济发展。2003年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增加值中的49%是靠汽车业拉动。据测算,汽车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行业的就业人数就是10到15个。
内有求外有应,外资进入中国汽车业争先恐后。这惹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不高兴了,称之为"反国民待遇":我们对外商的投资过于优惠,而对内资又过于严格。李书福的吉利汽车经过8年才艰难获准,而宝马在华合资项目只经过几次高层会晤就搞掂了,这显然有失公平。
汽车业可是赚了大钱的。有资料显示,1994年桑塔纳普通型全部成本是95448元,利润9786元,出厂价106000元,零售价168000元,当年销量115295辆,利润达11.28亿元。到1999年,桑塔纳成本和价格都有了变化,但赢利却更高了,据说达2.5万元。
1999年,上海又出了别克轿车,当年就获6亿元利润。与此对应,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99年在欧洲销售196万辆汽车,平均每辆车赢利不到15美元。
飞利浦里外占便宜
从1985年飞利浦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建立,到2000年飞利浦已在中国建立独资、合资企业32个,投资超过10亿美元,在中国的电子市场上占据了可观的份额。
几乎与此同时,从1988年始,欧盟对来自中国彩电立案反倾销,致使中国彩电被逐步赶出欧洲市场。在长达12年的驱逐诉讼中,飞利浦是最主要的起诉方。
一边对中国产品竭力封杀,一边对中国市场大力开拓,这样两种行为由同一家飞利浦公司做出来。
小土豆让美国人赚了钱
一包120克的薯(土豆)条售价为7.5元(以北京市场的麦当劳为例),生产这包薯条只需250克土豆,土豆的价格仅为0.15元,这意味着深加工使土豆升值了50倍。2001年市场上的土豆每公斤不到1元钱,如果加工成土豆泥,能够升值40倍;制成膨化食品,可以升值30倍。
中国每年有7000万亩的土豆种植面积,是世界上头号土豆种植国。但遗憾的是,中国90%的土豆食品自美国进口,洋土豆一年就挣走3000万美元。
买美国土豆是小钱,买飞机才是大钱。据说,中国民航将在2006年之前再购进400架飞机。
爱立信倒戈
外资银行一进入中国,便施以颜色。2002年3月,南京爱立信公司凑足巨资提前还请中资银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向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款。由于爱立信主要业务之一是程控交换机,在应交款回收方面较为缓慢,风险较大,而花旗与其签订买断保底协议,将爱立信的销售应收款买断,转为自身的应收款,从而降低了爱立信的风险。
保底业务在国际上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服务品种,国内只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几年前加入国际保底协会后,能够开展该项业务,但操作经验甚少。花旗银行正是看准了中资银行这一软肋而飞刀夺爱。
央行南京分行的负责人说,这事让他"惊出一身冷汗"。近段时间,来自上海的外资银行在江苏省内的外汇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06亿美元,相当于江苏省中资银行外汇贷款额的36.45%。
微软是不是侵略者
在中国政府2002年公布的新的《外商投资实业指导目录》中,中国基本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九成以上产业可由外方控股。《目录》显示,需要中方控股的仅有21项,不到整个产业共371个条目的5.7%。
2002年5月22日,法国威望迪集团在公开招标中以天价的21亿元拿下了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一半的股权,与中方共同组建中国第一家集制水、输配、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外合资自来水有限公司。
微软帝国开始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强势出击,国家计委与微软于2002年6月27日在京签署谅解备忘录,涉及金额62亿元人民币,国家计委支持微软与中国各界的一揽子合作计划。此举引发业界哗然,有人士惊呼:"这会要了中国自主的软件产业的命!"
《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2000年2月18日采访了比尔?盖茨,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些中国人说你是知道英雄,另一些人说你是侵略者,你喜欢哪一种评价?
一些地方政府不怕"侵略",越权审批外资进入。中国从1992年开始进行零售业对外开放试点,到1999年底,中央政府正式批准进入的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只有21家,但成功闯进来的竟近300家。在国务院列出的216家整改名单中,家乐福、沃尔玛、百盛、八佰伴、好又多、伊藤洋华堂等都赫列其中。
早在1999年1月,沈阳家乐福就开业了,而且在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年度销售十强。2002年6月11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勒令家乐福全资拥有的3家东北超市至少将35%的股权出售给两家中国公司。
(摘自《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