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和流派

  

  京剧初形成时,舞台上以老生行为主,当时的老生主要有三派:

  程长庚(1811-1880),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因来自安徽,继承徽调东西较多,故称"徽派"。能戏很多,所演《文昭关》中的伍子胥,《镇潭州》中的岳飞,《群英会》中的鲁肃,《战长沙》中的关羽,都为时人所称道。他长期执掌"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为人处世,宽厚正直,受到戏曲界崇敬,被推举为梨园公会"精忠庙"的会首,尊称为"大老板"。艺事精纯,演唱中融合徽汉、昆曲而加以提高。晚年创办三庆科班,致力培养后代。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汪桂芬都受到他的提携。对于京剧的形成和早期发展贡献很大。

  余三胜(1802-1866),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罗田人。春台班的台柱。原唱汉调,当时被称为"汉满腔热情"。他在唱腔上勇于创新、擅演《定军山》中的黄忠,《当锏卖马》中的秦琼,《李陵碑》中的杨继业等。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在从徽、汉合流,向京剧嬗变的过程中,很有贡献。尤其在唱腔上的创造、革新,对谭鑫培影响很大。

  张二奎(1813-1860),直隶(今河北)人。原是清政府中的小官员,以票友下海,主持"四大徽班"之一和春班。唱、念中多用北京字音,人称"京派"或"奎派"。以王帽戏如《金水桥》、《打金枝》、《回龙阁》等最有名。传人有杨月楼、周春奎等。由于艺术生命较短(二十四岁正式下海,四十七岁逝世,仅二十三年),对后世影响略逊于程长庚、余三胜。但在徽、汉向京剧演化方面,功不可没。

  与以上三人同时期的著名演员有:旦,胡喜禄(1827-1890)、梅巧玲(1842-1882);小生,徐小香(1831-1882);净,何桂山(1840-1917)、穆凤山(1840-1894);丑,刘赶三(1817-1894)等。

  清末民初,出现京剧第二代演员。与第一代演员较古朴的艺术特点相比较,第二代就进入较为典雅、精致的境界。其最杰出和有影响的是: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

  谭鑫培(1847-1917),名金福,湖北武昌人,父谭志道,是老旦演员,有"叫天子"之称,故鑫培艺名"小叫天"。谭受教于程长庚,后又师承余三胜。早年曾演武生,故武功底子甚好,"文武昆乱不挡"。曾改动剧本,使一些老戏(如《李陵碑》、《空城计》、《当锏卖马》、《打棍出箱》等)更为凝炼、精采,成为长期流传不衰的保留剧目。在唱腔、身段、表情上锐意求新,获得极高成就。为了更好地造型,对服装、扮像也进行改革。京剧老生的演唱艺术,经谭的心血烧灌而达到了一个高峰。所创"谭派",为后世老生演员所普遍效法,并衍发出许多新的表演艺术流派。与谭同时期的有孙菊仙(1841-1931)、汪桂芬(1860-1906),各具特色,并一度与谭齐名,但影响不如谭。

  继谭鑫培之后,杰出的京剧演员有杨小楼(1878-1938),安徽怀宁人,演武生。父杨月楼(1848-1889),兼工老生、武生,继程长庚执掌三庆班。艺术精湛,惜年仅四十一岁即去世。杨小楼幼年在小荣棒科班学艺,出科后又拜名武生俞菊笙为师。同时,由于从小寄养谭鑫培家,长大又给谭配戏而从谭学到许多东西。他功架壮美,身材矫健,嗓音宏亮,又善于揣摩人物性格,表演细腻传神,武戏文唱,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的艺术形象,如赵云、高宠、林冲、姜维、常遇春等。他的精湛艺术,在内外行中深受推重,形成武生行中影响最大的"杨派",师法他的人很多。1931年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他就在1934年排演新戏《甘宁百骑劫魏营》,抒发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就谢绝舞台,一年后,悒郁以终。杨小楼的表演艺术,在京剧史上达到武生行的高峰。

  与杨小楼同时的有王瑶卿(1881-1954),江苏淮阴人。他的艺术博大精深,能编戏、善创腔。谭鑫培晚年主要由他配戏,两人在台上神交默契,珠联璧合。他勇于革新,善于创造,在前人余紫云(1855-1899)兼演青衣、花旦的基础上,把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助学艺术熔于一炉,形成"花衫"这一新的行当。在四十岁以后,因嗓音"塌中",不再登台,乃集中力量授徒传艺,桃李满天下,对后世影响深远。

  20年代后,在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带动下,京剧各行当流派纷呈,争奇斗艳。首衔是旦角艺术超越老生,改变了自京剧形成以来老生为主的状况。其次是各个行当都比过去丰富、完善。不但生、旦演主角、挑班,净行、小生,甚至武丑也挑班,演主角。

  这一时期,各个行当最有代表性的演员为: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祖父梅巧玲,伯父梅雨田,都是一代艺术名师。他早年师事吴菱仙、陈德霖,曾给晚年的谭鑫培配戏,后来与余叔岩、杨小楼合作多年。他善于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吸收各方面艺术营养,勇于创造而又认真总结经验。他虚心听取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人们争相仿效,世称梅派。梅积极编演适应他本人特点的新剧目,如《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童女斩蛇》、《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洛神》、《太真外传》、《西施》、《霸王别姬》、《生死恨》、《抗金兵》、《木兰从军》等。建国后,他着重加工、提高最能代表梅满腔热情艺术的剧目如《宇宙锋》、《奇双会》、《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晚年还改编演出了新戏《穆桂英挂帅》。在剧目创作方面,得到齐如山、罗瘿公、李释勘等的帮助。唱腔音乐方面大胆增加伴奏乐器二胡以及笙、九云锣等。不断编创新腔,使旦角唱腔趋于委婉琦丽。在唱腔方面的创造大多得力于著名琴师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等。他在《天女散花》、《洛神》、《贵妃醉酒》等剧目中舞姿极为华美优雅。还在《西施》中创造了羽舞,在《霸王别姬》中创造了剑舞等。他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他的学生有百余人最有成绩的是张君秋、杜近芳、李世芳、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杨荣环、罗意兰、丁至云、梅葆玖、顾正秋、杨秋玲等。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原名承麒,后改承为程,艺名菊农,又易为艳秋、砚秋,号玉霜(御霜),生于北京。幼年从荣蝶仙学戏,后受教于王瑶卿、梅兰芳。初为高庆奎、余叔岩配戏,后自行组班。自1922年起,在罗瘿公、王瑶卿帮助下,积极挑演新剧目《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红拂传》、《花筵赚》、《琵琶缘》、《鸳鸯家》、《风流棒》、《青霜剑》、《荒山泪》、《锁麒囊》、《春闺梦》、《亡蜀鉴》、《梅妃》、《文姬归汉》等。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深研发声吐字、四声音韵,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深邃沉郁、外柔内刚的程腔。一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舞台艺术形象,尤擅刻画柔韧、坚毅、深沉的妇女性格。所收弟子不多,知名者有玉吟秋、赵荣琛、李世济等人,传入尚有章遏云、新艳秋、李蔷华等。

  荀慧生(1900-1968),名词,字慧声,号留香,早年曾用艺名白牡丹,河北东光人。初学河北梆子花旦,宗法老十三旦侯俊山一派,后改京剧。师事王瑶卿。能戏很多,兼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尤以扮演天真、热情的少女见长。排演过许多新戏,如《丹青引》、《钗头凤》、《香罗带》、《全玉奴》、《荀灌娘》、《红楼二尤》、《红娘》、《鱼藻宫》、《辛安驿》等。他吸收梆子的精华,丰富了京剧的传统艺术,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荀派",在京剧界影响很大。传入中知名者有李玉茹、童芷苓、赵燕侠、吴素秋、毛世来、许翰英、孙毓敏、刘长瑜、宋长荣、荀令莱等。

  尚小云(1899-1976),名德泉,字绮霞,河北南宫人。幼人三乐科班,初习武生,后改旦角。师事孙怡云、陈德霖,并向李寿山学习昆曲,文武昆乱不挡。一生排演很多新戏。他嗓音宽亮刚劲。独擅剧目有《昭君出塞》、《梁红玉》、《双阳公主》、《秦良玉》、《摩登伽女》、《林四娘》等。主办过荣春社科班,弟子很多,知名者有尚长麒、杨荣环、梁秀娟、李翔等。

  旦角以外,其他行当流派有老生行的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麒(鳞童)等各派。这些流派均脱胎自"谭派"。

  余叔岩(1890-1949),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曾拜潭鑫培为师,继承了唱做并重、文武兼长的"谭派"艺术而加以革新、发展,尤其在唱腔艺术上有许多创造,为后世许多内、外行老生演员所推崇和效法。他既是谭派正宗,又是余派创始人。弟子中知名者有杨宝忠、谭富英、孟小冬、李少春。

  马连良(1901-1966),回族,北京人。富连成社二科毕业。师法谭鑫培、贾洪林,兼学余叔岩,终于自成一家。在唱、念、做以至服装、化装、舞台装置上都有创造、革新。演唱新戏甚多,有些传统老戏经他改编重排而显示出独特风采。所开创的"马派",是继"谭派"、"余派"后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艺术流派。传人有梁益鸣、张学津、冯志效等。 言菊朋(1890-1942),名锡,蒙族,北京人。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酷爱京剧,参加票房,苦心钻研"谭派"艺术。"下海"后,结合自己特点,专以音韵取胜,创造了"言派"。他文化素养高精通声韵、音律,唱、念处理精致、细腻。传人有言少朋、张少楼、李家载、毕英琦等。

  以上各派之外,有些流派虽另有师承(如传自刘鸿声、高庆奎),但也受到谭鑫培的很大影响。另外,在南方的生角中,也有一些有影响的流派。

  王鸿寿(1850-1925),安徽怀宁人(一说江苏南通人),艺名三麻子。出身徽班,幼年曾在太平军中唱戏,后长期在上海和南方各地演出。他把徽戏的《扫松下书》、《徐策跑城》等剧目传到京班里,丰富了京剧剧目。曾把高拨子曲调传入京剧。擅演关公戏,有"活关公"之誉。勇于编演新剧目。对南派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辛亥革命前后,汪笑侬所编新戏,不少跟他合作而成。对南派京剧老生艺术的发展有影响的还有汪笑侬(1855-1918)、潘月樵(1869-1928),以及周信芳等。

  周信芳(1895-1975),名士楚,浙江慈溪人,艺名麒麟童。十三岁即为班社主角,到天津、北京演出,并曾在富连成社搭班。十八岁返沪,长期在上海演出。他博采谭鑫培、王鸿寿、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发展创造,形成"麒派"。他锐意革新,从不保守,曾编演过宣传爱国思想的剧目《明末遗恨》、《徽钦二帝》、《文天祥》等。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等。 此外,净行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丑行的萧(长华)等都已成派。有些行当,虽流派不多,但也日益走向成熟,从传统的配角进到能够挑班的地位。如小生叶盛兰、武丑叶盛章等。

  建国后,除一些名家如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马连良、周信芳、盖叫天等各有新的建树外,又涌现了一批新的流派,突出的有: 杨宝森(1908-1958),虽早在20年代即已登上京剧舞台,但其艺术成就和特色在建国后始集中表现出来。继承"余派"艺术而有许多发挥创造,形成沉雄苍劲、醇厚清雅、气势磅礴的演唱风格而称为"杨派"。

  李少春(1919一1975),河北霸县人。南派名演员李桂春(小达子)之子,后拜余叔岩为师。老生、武生均所擅长,40年代,初露头角,声誉大隆在建国以后。他与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等合作,排演了许多新剧目,如《野猪林》、《响马传》、《满江红》、《战渭南》等,塑造了各种典型艺术形象。他唱、念、功架、武功都好,既能"武戏文唱",也能"文戏武唱",始终着意塑造人物,调动一些技艺手段,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京剧演员分南北派,有时界限颇为分明。他是南派家学而北派师承,所以,艺兼南北而又水乳交融,浑成自然。他不仅擅演古代人物,也能塑造现代人物的崭新形象,能把传统的风格、神韵与新的精神气质结合起来。他所塑造的《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红灯记》中的李玉和,都很有光采。

  叶盛兰(1914-1978),原名端章,入富连成社改名盛兰,安徽太湖人。初习旦角,后改小生,出科后又入程继先门下深造。他文武兼擅,各种类型的小生戏都演得好,尤以雉尾生独步一时。出科后与马连良、言慧珠、于连泉、章遏云等合作,并曾一度自己挑班,时兼演旦角戏,如《幽界关》、《木兰从军》、《英杰烈》等,但仍以小生戏最受赞赏。擅演《群英会》中的周瑜,《罗成叫关》中的罗成,《辕门射戟》、《白门楼》中的吕布,《雅观楼》中的李存孝,《探庄》中的石秀等。建国后,除演新戏《柳荫记》、《桃花扇》、《西厢记》外,还在现代戏《白毛女》中演过大春。表演艺术风格华丽大方,滞洒儒雅,称为"叶派"。传人有其子叶少兰。

  张君秋,生于1920年,江苏丹徒人,工青衣。30年代末登台,为当时一些名老生(如马连良、孟小冬、谭富英)配戏,受到观众注意。他是梅兰芳弟子,又曾向王瑶卿、程砚秋、尚小云请益。建国后,他独自挑班,并在唱腔方面极力发挥自己的嗓音条件,精心创造,渐渐形成"张派"唱腔。所编演的《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楚宫恨》等新剧目,都发挥了他的艺术特长。

  裘盛戎(1915-1971),铜锤花脸,也唱架子花。富连成社第四科毕业,曾给马连良、尚小云、周信芳等配戏,一度嗓音失润,潦倒上海。建国前夕,声誉渐起;建国后,艺事精进,名震南北。他功底坚实,勇于创造,善于深入体验人物的性格感情,运用既委婉而又醇厚的唱腔和雄浑而又优美的工架,把人物的性格、神情细腻地传达给观众。唱腔和唱法综合继承了从何桂山到金少山这些前辈名净的成就,又旁采老生、旦角的某些曲调,精心熔炼而成,达到净行唱腔音乐的高峰,净角演员争相效法,有"无净不裘"之说。能戏很多,尤其擅长的是《姚期》、《铡美案》、《赤桑镇》、《将相和》、《锁五龙》、《二进宫》等。1964年以后,演过现代题材京剧《杜鹃山》、《雪花飘》、最后还唱过《海港》,都有新的创造。 袁世海,生于1916年,工架子花脸。富连成社第六科学主,后又拜在郝寿臣门下。曾给尚小云、马连良配戏,后与李少春长期合作。建国后,艺事精进,与李少春合演的《将相和》、《野猪林》、《战渭南》、与叶盛兰合演的《九江口》等,闻名于时。他还排演了以净脚为主的《黑旋风李逢》、《西门豹》等。他创造精神强,塑造出多种艺术形象。在现代题材京剧《红灯记》中塑造的鸠山和《白毛女》中塑造的黄世仁,性格十分鲜明突出。

  独创一格的演员还有老生奚啸伯、李和曾,武生兼文武老生厉慧良,旦角赵燕侠、杜近芳、关肃霜,老旦李金泉,花脸景荣庆,武丑张春华,另如旦角童芷苓、言慧珠、李玉茹、吴素秋、杨荣环、李世济、罗意兰、秦友梅,武生高盛麒、张云溪,老生潭元寿、马长礼、童祥苓以及方荣翔、赵文奎等,都是在建国前已有影响而在建国后在艺术上各具特色的演员。

  建国后,全国各地陆续创建一批新型戏曲院校,培养了新型的京剧人才。以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戏曲学校、上海市戏曲学校等成绩显著。在戏曲教育家王瑶卿、萧长华、郝寿臣、俞振飞、史若虚、周玑璋以及前辈京剧艺术家培养下,三十多年来涌现了一批中青年演员,其中最受瞩目的有老生张学津、孙岳、李崇善,武生宋玉庆、李光,小生叶少兰,旦角杨秋玲、李炳淑、刘长瑜、孙毓敏、杨春霞、刘秀荣、李维康,武旦齐淑芳,老旦王晶华、王梦云,花脸尚长荣、李长春、马永安等。 派则不再出现。

 

Baidu
map